有钱?那就多交罚金!

2014-05-21 07:00

2009年,当普拉蒂尼在欧足联主导推出“财政公平政策”(FFP)时,不少人都等着看他的笑话,认为这个制度必将落空,足球就是一场烧钱的游戏,谁也改变不了。

但今年5月,欧足联重拳出击,新科英超冠军曼城和法甲冠军巴黎圣日耳曼分别收到6000万欧元罚单,且下赛季两队欧冠报名人数由25人减至21人,FFP制度的有效性远远高过外界的预期。

和曼城和巴黎圣日耳曼一起收到罚单的俱乐部包括:俄超泽尼特、喀山和安郅,土耳其加拉塔萨雷、布尔萨体育、特拉布宗体育,保加利亚列夫斯基。

欧足联在2009年推出FFP之后,给了各俱乐部5年的调整时间。这是为什么几年前以烧钱著称的切尔西不在受罚之列,因为其老板阿布拉莫维奇看到风紧,立即收缩投资。顶风作案的是阿联酋和卡塔尔富豪控制的曼城和巴黎圣日耳曼。

从2012年开始,欧足联启动对俱乐部财务的调查程序。根据FFP规定,过去两个赛季参加欧战的球会最多只能报亏4500万欧元,其中不包括基础设施和青训的投入。

中东富豪的应对方法是公开做假账,将对俱乐部的直接注资包装成赞助款等形式,如巴黎圣日耳曼收到来自“卡塔尔旅游局”超过1亿欧元赞助费。欧足联在调查审核中不承认这种玩法,因为赞助费远远超过市场标准。

对于欧足联来说,最麻烦的并不是确认俱乐部是否违规。以今日西欧国家财税制度的严密,俱乐部很难通过造假过关。难在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处罚措施,既能维护欧足联权威和制度有效性,又避免引发俱乐部过激反应。

如阿森纳等严格达标的俱乐部,一直在等待着看曼城等对手的好戏,若是欧足联处罚过轻,不仅会造成其他俱乐部不满,FFP制度也可能变成摆设。但若是处罚过重,例如将违规俱乐部逐出欧战,可能导致这些俱乐部在法庭上对欧足联一诉到底,最终两败俱伤。

因此,欧足联采取的是温和但又不失力度的做法:财务方面,既然你有钱,那就收下这份巨额罚单;竞技方面,你可以烧钱买人,但我限制你的球队欧冠报名人数,让你囤积的球星排不上用场。

此外,为了避免继续收到罚单,曼城、巴黎圣日耳曼等俱乐部在未来的赛季中薪资总额不能超过目前数量,要买人首先得卖人。在下一个FFP评估期内达标,他们的欧冠报名人数才能恢复到25人。

可别小看欧冠报名人数的限制。现在的豪门俱乐部一线队人数动辄接近30人,即使是能报25人,豪门俱乐部主帅往往都会为排除哪些球员犯难。只能报21人,必定会有个别知名球员踢不上欧冠,且一旦出现多人伤病,俱乐部只能从B名单即青年队成员里调年轻人入替。

在众多参加欧冠的“超级豪门”球队中,只有曼城和巴黎两家受罚,而皇马、拜仁、曼联等球队都是账目盈利的球队,昔日烧钱大户切尔西也成功达标。这说明FFP自2009年推出以后,确实有效地抑制了俱乐部烧钱行为。曼城和巴黎原本期待FFP因“法不责众”而落空,现在只能付出沉重的代价。

理论上,两家俱乐部可以提出上诉,甚至最终告到洛桑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看到大环境的不利,巴黎首先主动认罚,曼城在欧足联正式公布处罚之前曾威胁要上诉到底,但据最新消息称,曼城内部已放弃死扛的打算。(编辑 董明洁 李二民 曹俊杰)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