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监管可能漏掉30%恐怖融资交易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植 上海报道
2014-07-16 07:00

近期,法国巴黎银行因违反美国法律,帮助遭美制裁的国家转移资金,面临史上最高的89.7亿美元巨额罚款。这令全球银行业意识到,反恐怖融资监管的违规处罚力度之大,不亚于投行操纵大宗商品价格与LIBOR定价。

近期,法国巴黎银行因违反美国法律,帮助遭美制裁的国家转移资金,面临史上最高的89.7亿美元巨额罚款。这令全球银行业意识到,反恐怖融资监管的违规处罚力度之大,不亚于投行操纵大宗商品价格与LIBOR定价。

“其实,法国巴黎银行自身没有参与向恐怖组织注资,但它可能违反了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其他的制裁项目。”汤森路透亚太区治理、风险及合规部研究总监B.C.Tan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透露。随着中国银行业启动国际化布局,如何满足国际反恐怖融资相关监管规定,同样是国内银行业面临的一项新挑战。

包括央行在内的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强银行反恐怖融资的监管力度,尤其在支持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同时,央行一再强调自贸区银行需做好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管。

在汤森路透位于上海陆家嘴的办公室里,B.C.Tan向记者全面讲述全球反恐怖融资监管的最新动态,以及银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21世纪》:当前,全球反恐怖融资监管有哪些最新动态?银行业在反恐怖融资方面,还有哪些漏洞急需弥补?

B.C.Tan:自“911事件”后,很多国家与联合国相关机构都在立法加强反恐怖融资监管。近期,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打算将所有国家进行分类:一类是有能力自主建立反恐怖融资监管体系的国家;一类是在这方面比较薄弱的国家,由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负责协助这些国家建立一整套反恐怖融资监管体系。

相比而言,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同样不低。首先,每家银行需要建立一个用于识别高风险账户的数据库,对涉嫌恐怖融资的账户资金流向进行实时跟踪。但实际情况是,有些向恐怖组织提供资金的账户持有者会利用本国语言拼写手法的多样性,设立不同账户腾挪资金,就需要银行把所有关联账户都识别出来。

其次,专业的人才储备比较缺乏。目前具有反恐怖融资监管丰富操作经验的人才并不多,比如根据不同国家语言习惯辩别可疑账户的数据分析师等。

最后,银行经营文化有待转变。仅仅在20年前,个人可以拿着巨额现金,在欧美某些国家银行柜台存款转账,很少被问及资金来源与具体去向。如今,这种景象已经很少遇到。

《21世纪》:近年以来,部分离岸信托有可能悄悄为某些国际恐怖组织及团队成员提供财富管理与融资服务,随着欧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加强离岸信托与避税天堂的监管,要找出离岸信托背后的恐怖组织融资行为,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B.C.Tan:离岸信托(或离岸公司)本身其实不违法,但由于它们对客户真实信息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往往令恐怖组织或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所以,针对这种恐怖融资模式的调查,应该及早识别离岸信托(或离岸公司)背后的真正受益人是谁。

最近,部分离岸金融中心开始要求当地离岸信托机构递交公司详细注册资料(包括股东结构图等),以及证明离岸信托受托人与真正受益人关系的授权书。以往,他们只被要求递交简单的公司注册资料。

这些授权书往往能帮助金融机构尽早识别离岸信托背后的受益人是不是恐怖组织或其团伙成员。比如当一个离岸信托架构存在多家子公司与控股公司交叉持股的状况,银行就可以提出疑问,要求离岸信托进一步提交每个子公司的受益人授权书,了解这一离岸信托复杂协议安排背后的真正目的。

但是,一些离岸金融中心尚未准备公开这些授权书资料,这可能需要政府之间通过协商增加信息交换获得。

《21世纪》:随着中国银行业启动全球化布局,中国银行业在国际反恐怖融资监管方面,有哪些短板需要弥补?

B.C.Tan: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短板,也是全球银行业共同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是建立能够识别可疑账户的数据库与操作系统;二是培养引进专业的反恐怖融资监管人才,三是转变银行的经营文化。

所幸的是,各国金融监管部门针对反恐怖融资监管的经验分享变得越来越顺畅。在“911事件”发生后的5年内,很多银行基于本国金融监管部门被要求建立反恐怖融资监管体系。尽管很多国家立法要求银行业加强反恐怖融资的监管,但银行一方面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监管要求,另一方面也与监管部门缺乏深入沟通,导致反恐怖融资监管体系的建立走过一些弯路。

如今,中国银行业与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国际交流,可以从中了解先进的反恐怖融资监管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恐怖融资未必都是通过洗钱筹集。联合国曾做过一次调查,发现大约30%的恐怖融资是借助正规合法渠道获得的,比如慈善捐赠与贸易融资等。如果中国银行业将反恐怖融资监管全部聚焦在反洗钱监管,可能会漏过30%的恐怖融资资金监管。而且,恐怖融资未必都是大额资金交易,有些恐怖活动的实际开销很低,相应的小额资金交易往往被忽略。

所以银行需要根据某个可疑客户的所有资金往来,将与其关联的所有账户纳入一个监测体系,时时跟踪每笔资金流向,尽早阻止恐怖融资。

《21世纪》:要找出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账户,是否会侵犯个人隐私?这样可能违反很多国家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

B.C.Tan:事实上,汤森路透一直是通过公开渠道调查这些可疑账户的个人信息数据。具体做法是汤森路透会调查所有与涉嫌恐怖融资相关联的个人账户信息,再做成一个软件程序,供各家银行将自身客户信息进行比对,了解这些账户是否涉嫌恐怖融资。

而且,这些可疑账户必须被时时跟踪更新。究其原因,某些恐怖组织一发现账户被曝光,就会迅速对账户不断进行重新命名,或更换账户注册地点,以此逃避监管。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或其他国家制裁名单是定期更新的,他们可以打个“时间差”,在这份更新名单尚未公布前,通过重新命名继续从事恐怖融资。而银行若为这些账户提供金融服务,则容易触犯反恐怖融资监管规定面临罚款。

因此,汤森路透会时时跟踪这些可疑账户的“更名”进展,将其更新到数据库,供银行及时跟踪这些可疑账户动向,尽早做好反恐怖融资监管。(编辑 马春园)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