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应冷静对待人民币国际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伊雪 北京报道
2014-07-20 23:31

7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及交通银行主办的“2014年国际货币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举办。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

7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及交通银行主办的“2014年国际货币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举办。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会上谈到,对人民币国际化需冷静科学对待,更不应盲目乐观。

首先,人民币一旦国际化,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冲击在所难免,并且难以估量。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国内的经济发展、金融发展,货币政策的理念、规则,还有一系列的条件都尚需与国际契合。

李扬认为对人民币国际化不应盲目乐观,更不能搞成政绩。“自己努力是一方面,国际社会的接受程度还是一方面”。他举了一个例子,美国的经济实力超过英国是在19世纪末,但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则到了二战之后,前后历经50年的时间。因此国际货币格局可能长期都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

此外,他特别提到人民币在外汇交易上的指标偏小,而外汇交易是货币国际化程度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金融危机以来,除了传统的功能计价、交易贷款、储备等功能外,一国货币作为风险管理货币的功能大大加强,而这个功能是在外汇交易市场上实现的。外汇交易指标偏小,直接反映了国内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足。李扬认为,“现在金融交易首先要能够风险管理,别的相对来说比较次要。钱拿到手上有风险,就会阻碍了货币国际化步伐”。而现在“市场没有提供足够进行风险管理的工具、机制、手段,只有坐等风险冲击”导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动力不足。

他还谈到要警惕人民币国际化中的虚高成分,“这几年在外的贷款、借款,信贷活动,有很多是国内企业到外面借人民币,因为国内借太贵、太难”。

最后,谈到离岸市场,他认为如果是政府去主导规划、批准、布局其实与离岸市场本身的意义不一致。“离岸市场大发展,无非是外面对本币的强烈需求,这才是推动本币国际化的动力”。

(编辑:谭翊飞)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