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董文标:“我的思路从未如此清晰”

21世纪经济报道 韩瑞芸 ,林怡君 北京报道
2014-08-22 07:00

打火机喷出蓝色火苗,猛烈地。哧一声,一朵妖艳的太阳花映入眼帘,星星点点。董文标手中的雪茄行将熄灭,从容地点...

打火机喷出蓝色火苗,猛烈地。哧一声,一朵妖艳的太阳花映入眼帘,星星点点。

董文标手中的雪茄行将熄灭,从容地点火已经重复四五次。

有人说,此时的雪茄恰逢低温更有韵味。

世事无常如烟,人生并不完满。

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到底有多难。从这一点上讲,57岁的董文标令人艳羡。

当然他也无愧于这份幸运。

且不论专业,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董文标最重精神面貌。因为形象也是一种“自我管理”。就在接受记者专访前,他还抽空去理了发。接下来的几天他将一直在出差中,先是中民投的董事会,再是8月21日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民投”)在上海的揭牌仪式。

这位民生银行员工口中的“老板”、外界称呼的“老董”,被外界称为“最爱大笑”的银行掌门人,性格爽快,却粗中有细,对于利润和赚钱的项目更是“比干心窍”,精打细算。

他不喜按常理出牌,为此,有人对他无限推崇,奉其举措为创新,并绝对服从;也有人觉得他不值一提,因为董文标从不掩饰对利润和规模的高度崇拜,金钱和利益是他谈判时最重要的筹码。

他对自己也极有信心。从七年前在民生银行内部力排众议实施事业部制改革,到分行转型的“二次腾飞”,再到小微金融服务的全面推广,改革路上也许曾入岔道,但“我不可能踏上我不知道的地雷”。

8月14日,坐在记者对面的董文标更显清瘦。

就在接受记者专访后的第二个工作日,民生银行公告称,董事会已收到董事长董文标的辞职函。因公司《公司章程》相关规定及工作变动原因,董文标申请辞去民生银行第六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职务。

这是民生银行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正如他所言:“我觉得我个人更适合做这些事情,而不是做传统的银行。”8月21日上午九点多,在上海金外滩国际广场大堂,董文标以中民投董事局主席的新身份对外致辞。

这家注资500亿的超大民企,未出生时便吸引了众人目光,惊羡、猜忌,甚至质疑。直到现在。

“你想问什么,我从实招来。”笑语中,雪茄燃起。就是这根雪茄!从未停止过发酵。

“我认为自己更适合新的角色”

“这是一个制度安排。到明年3月我就担任了三届董事长,要想再多干一届两届,必须要修改章程,影响不好不说,还妨碍了制度的传承。这是我现在离开民生银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21世纪》:都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作为民生银行00001号员工,这十几年你带领团队做了很多创新的改革,包括推行独立授信评审体制改革、事业部制改革、小微金融服务等等,使得民生银行在机制、业务等很多方面走在行业前列。现在,我特别想知道的是,做一家银行给予你的满足感或者说挑战感是不是已经不太足够了?

董文标:那倒不是。你的意思其实就是现在大家最关心的,为什么我要离开。

现在选择这样离开民生银行,大体有两个因素。一是2006年我当选董事长的时候,曾经主导修改了公司章程。其中有一条是我提议的,也是后来我们董事会通过的,就是董事长、行长,包括副行长、高管,尤其是职业经理人,一般在民生银行能待九年,也就是三届董事会,最多不能超过三届。

当时我提出在公司章程加入这一条,核心是要确保银行活力、避免领导老化,一把手一干就是九年、十年,员工对你有视觉疲劳,管理层的年龄结构也渐渐老化,像我们这一波人都是50后,需要让年轻人能继往开来。你说像我们这样近60岁的人,在民生银行再干五年,这段时间有可能就叫“垃圾时间”,但对四十多岁的人来说,未来五年是“黄金时间”,不要错过了。

这是一个制度安排。到明年3月我就担任三届董事长了,要想再多干一届两届,必须要修改公司章程,不但影响不好,还妨碍了制度传承。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恰好有中民投这样的新机会。

去年8月,在全国工商联主办的长白山论坛上,全国工商联新当选的企业家副主席们聚在一起讨论,想着如何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做些事情,就想到成立一家产融集团,搞这样的集团有两个目的:一是在引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二是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给它们搭建境外平台,在技术、法律、资金等很多方面给予支持。

全国工商联王钦敏主席、全哲洙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向国务院作了汇报,并专门指派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担任中民投筹备工作组组长。所以中民投的成立,从去年12月第一次筹备会议召开,到今年2月拿到“中国”的冠名,3月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名称的预批准,才两三个月时间。

国务院很支持,全国工商联很积极,民营企业家们很踊跃,中民投一下就搭建出来了。在中央政府强调经济转型升级之时,成立这样一个大型投资公司的意义,我认为并不逊色于1995年全国工商联发起筹建民生银行。恰好全国工商联也知道我在民生银行临近届满,就调我来中民投工作,让我来做二次创业。

这就是我离开民生银行的两个原因。

《21世纪》:从银行到投资公司,业务周期一短一长,业务内容也完全不一样,就个人来讲,你的角色跨度是挺大的。很早开始就对投资有兴趣吗?

董文标:其实我觉得我个人更适合做这些事情,而不是做传统的银行。你看我这些年在民生银行,我持续地让银行在改变,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再加上我在银行工作这么多年,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企业,无论国有还是民营,我能看到它们的缺陷、问题在哪儿。我现在选择走另外一条路子,我觉得会走得非常远,走得非常好。

“中民投不是‘民间中投’”

“我们给中民投确定了一个近期和一个长期的战略。近期战略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民营企业家创造了很多价值,如今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里。中民投就是建一个平台,要把这些价值整合起来,把它转化为财富。”

《21世纪》:据了解,中民投未来的版图包括中民新能源、中民钢铁联盟、中民矿产物流、中民嘉业、中民物业、中民国际通航、中民国际、中民资本、中民欧洲资本这九大板块。如果给中民投一个定义,“民间的中投”,你觉得合适吗?

董文标:不合适,中民投的主要属性还是一个产融集团。

《21世纪》:如果理解中民投是你在民生银行事业的一种延续,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正确?

董文标:其实很简单,要看中民投做什么。我们给中民投定了一个近期战略和一个长期战略。近期战略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民营企业家创造了很多价值,但这些价值现在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里。中民投就是要搭建一些平台,把这些价值整合起来,把它转化为财富。

举个例子,比如现在的光伏产业,整个产业链从矿产资源开发,到冶炼、切片、组件,中国在全世界做得最好,但到最后,光伏必须转化为电力,这块中国目前没有做起来,核心原因就在于,电站是资本密集型投资,单一民营企业做不了。所以中民投首先要成立中民新能源集团,这个集团将来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做光伏电站,做大,再做强把技术搞上去;第二,整合国内原有的小型光伏电站。将来通过金融产品组合,运用我们的优势降低资金成本,这样就具备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将来我们有可能打造全世界最大的光伏电站,提供清洁能源,减轻大气污染,解决光伏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企业的困境。

再比如钢铁行业的整合,我们的突破口在物流。原本有一千万吨铁矿石需求的钢铁企业在采购铁矿石方面没有话语权,钢铁企业彼此之间合作意愿也不强,但通过中民投这个产融平台,有可能联合十几家钢铁企业成立一个中民矿业物流集团,中民投先期可以持有40%的股份,钢铁企业需要多少铁矿石,就能拥有相应股权。如果我们能整合3亿吨铁矿石需求,1吨价格90块美金,3亿吨就是270多亿美金,这是一个世界500强企业的规模。

有这样规模的企业出面,各方面都有话语权。降低铁矿石的进口成本不用说,将三亿吨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运过来是什么概念?将来我们会成立中民远洋,这会是一家轻资产公司,自己不拥有货轮,只负责向货运公司下单,把铁矿石运回国内。

再比如开证成本。普通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银行开证的保证金一般是20%。如果有三亿吨铁矿石进口量,去找国际大银行谈开证,5%的保证金就够了,钢铁企业的成本会大幅下降,经营压力就会大大降低。

这还只是我设想中的第一步。第二步,中民投要推动一些钢铁公司成立中民钢铁联盟,他们可以按市场规则进行自由整合。在整合过程中,中民投可以提供一些技术帮助和财务支持,甚至支持整合后的钢铁企业上市。整合带来的好处,一是财务成本会大幅度下降,二是上市之后企业有钱了,更有利于转型升级。

《21世纪》:你说的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董文标:我们不再依赖传统的商业模式。比如我刚刚说的中民远洋,就不可能走现有远洋运输企业的路子。你帮我运输铁矿砂,我来付运费,中民远洋就做一家轻资产的公司,这类公司上市时的市盈率通常都很高。

《21世纪》:也就是说,中民投要整合国内一些产业,但你们不会直接地一家一家地去收购公司,然后自己来经营。而是会找到一个突破点,投资一个平台或者说是联盟,是这样理解吗?

董文标:应该说各个行业的模式有所不同。比如我之前讲到的光伏发电,我们就会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我自己建电站,一条是收购一些经营困难的电站。但总体来说,中民投所成立的公司,各方都会有一些利益,中民投只占有一部分的股权。我们希望这样的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在机制、架构等各方面都是非常完善的,我们会给公司一个目标,让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资本市场,然后让市场来监督。

“走出去”的中民投

“中民投的走出去,还需要整体的做一些布局。欧洲有一些比较好的机会,我想我们可能在伦敦建立一个总部,就是中民欧洲资本(伦敦)。”

《21世纪》:走出去一直是中民投的重要战略,未来还要做什么?

董文标:中民投的走出去,还需要整体的做一些布局。欧洲有一些比较好的机会,我想我们可能在伦敦建立一个总部,就是中民欧洲资本(伦敦)。

但是中民投现在才刚起步,第一,它会以产业投资为主,将来也可能根据国内需要,做一些产业整合方面的支持;第二,中民投将来要给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比较好的法律、技术、当地文化等方面的支持,甚至让国外的上流社会也跟我们的优秀企业一起合伙干,这样民营企业在走出去时受到的歧视和压力就会小很多。中民投一出生就是个“大孩子”,应该要有这方面的能量。

比如近期我们就会在欧洲、中东和北美,逐步先把各地的平台打造起来。

我们其实打造中民投这个平台,就是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律师队伍、强大的会计师、分析师队伍,来支持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这样的客户很多,我在民生银行就遇到过非常多,当地政府也很支持他们走出去。

中民投也有可能将来在欧洲搞一个PE,让外国人来跟我们一起合伙做。我们的合伙人要有一定层次,当然我们的收购也要讲究“门当户对”,我们要找一些有影响力的事来做。我们需要买好东西,要去专卖店买,而不是买个地摊货。

我们计划买一家英国的老牌私人银行,也想买一家比较好的保险公司。当然也有可能和境外机构一起成立基金,共同来做收购。

《21世纪》:对收购公司的控制权有没有要求?

董文标:应该是。如果不能主导,我们不做。

后续资金多渠道成本不超5%

“外界总觉得我会用民生银行的贷款,担心会有关联交易,这不可能啊。就好比中民投一成立,银行都来询问我说中民投要不要资金,加起来我们的授信额度大概都会有三千亿了,我说我不要,银行给了我也不用。贷款的成本太高了。”

《21世纪》:中民投注册资本500个亿,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在投资企业能够上市之前,中民投后续的资金安排有没有计划?

董文标:对中民投来说,资金完全不成问题。比如中民新能源,坦率地讲,我不会要超过5%成本的资金,否则就没有了强大的竞争力。

当然我们的项目肯定不会在资金没有全面安排的情况下就去做。比如我们在欧洲要收购一家保险公司,目的在于它源源不断的资金流。这之后,我们也会跟进投资,做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另外,我们也会吸引一些国外的基金,甚至主权基金,其实他们的回报要求并不高,每年稳定在3.5-4%就足够了。所以你可以看得出,中民投将来撬动产业的这些资金可能是通过一些比较好的金融产品来实现的,而不是商业银行贷款。

外界总是觉得我会用民生银行的贷款,担心会有关联交易,这不可能啊。中民投一成立,很多银行都来询问中民投要不要资金,给我们的授信额度加起来大概都会有三千亿了。即使银行给了授信我们也不用。贷款的成本太高了。

《21世纪》:简单说也就是钱生钱了。能否举个例子。

董文标:中民新能源,我们把账算得非常好。比如现在注册50亿,中民投留70%股份,剩下30%给企业。但是,企业肯定不可能以面值买入,肯定会溢价入股。然后中民新能源会投资三家公司,这三家公司模式不同,资金规划也不一样。一家是装备制造公司,只做电站,净资产高。这家公司成立的时候,中民新能源投50%,剩下的50%卖出去,还会进一步溢价。因为公司要做电站,而电站的收入非常稳定。即使是溢价,企业也愿意买单。当然,为了支持中民新能源,我们也会专门建立一个中民新能源投资基金。这个投资基金的融资成本不会超过5%。第三,电厂的维护管理,市场很大。我们会成立一家运营维护公司,这家公司必须轻资产,只做维护,不止给中民新能源做,也可以给任何其它相关公司提供运营维护,就像物业管理公司一样。这种轻资产的公司,中民投肯定也是要投一部分股权,卖出一部分,最后让它上市。

“8%”高管激励计划全球挖角

“我对中民投团队有这样几个指标要求:一是年龄在35到40岁左右;二要会双语;三是有硕士学位,最好是一些优秀大学的硕士学位;四要有跨国公司五到十年的工作阅历,部门总经理必须要有十年左右的跨国公司经历。”

《21世纪》:像中民投这样一家大型的公司,什么样的人员、团队才能匹配起来?有没有配套的激励机制?

董文标:有一次我跟两家国际公司的老板聊天。我跟他们讲,挣钱主要是两件事,一是好的团队,二是好的解决方案。但是没有好的团队,就想不到好的解决方案,自然也就赚不了钱。

中民投一开始就建立了员工的激励计划。依据国际惯例,一家公司的股权激励大体在15%左右。而我们这次董事会讨论的,会在8%左右。我将来还要源源不断地从国外招聘人才进来,现在的公司运作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一个最优秀的团队。中民投的团队将来完全会是国际化的。

我对中民投团队有这样几个指标要求:一是年龄在35到40岁左右;二要会双语;三是有硕士学位,最好是一些优秀大学的硕士学位;四要有跨国公司五到十年的工作阅历,部门总经理必须要有十年左右的跨国公司经历。

我们已经吸引到了一些人才。比如中民投董事局副主席李银珩,韩国人,原来是韩亚金融集团副社长,北大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原来在美国的一家投行工作,后来到韩亚金融集团做副社长,负责集团国际战略。

目前中民投总部团队大概有40多人,按照计划,中民投总部在未来的鼎盛时期也不会超过150人。但要把下边那些公司做大、做实。这些公司都是投资项目,未来也都会有比较好的退出机制。像中民新能源,刚开始中民投持股70%,将来一上市可能就降到40%,甚至还会逐步往下降到30%。

《21世纪》:规划非常庞大,设想中的数据、业绩都很惊人。你觉得能做到几分?

董文标:很有难度。但是我觉得做中民投还是很有信心。我想,我的优势在于,第一,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需要有类似平台来做类似的事情;第二,从去年到今年,经过这段时间调研,我的思路已经整理得很清晰,怎么去做,怎么能取得成功,我已经梳理得非常清晰,从来没有这么清晰过;第三,年纪大了以后有很多缺点,但是有一点好处就是经验比较丰富,知道怎么把一个机遇诠释得更好更完美;第四,中民投完全是一个新的产物,从头开始,发展的速度肯定要快得多。(编辑 马春园)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