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风险承压 A股受宠

21世纪经济报道 柳灯 上海、北京报道
2014-09-01 07:00

随着泛资管时代的带来,各资产管理机构“群雄逐鹿”。在8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与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14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小腊、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杨治宇、交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罗金辉、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杨再斌、华宝信托总裁钱骏、太平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郭林、泰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彭聪热议当前风险与投资机会。

随着泛资管时代的带来,各资产管理机构“群雄逐鹿”。

在8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与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14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小腊、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杨治宇、交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罗金辉、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杨再斌、华宝信托总裁钱骏、太平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郭林、泰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彭聪热议当前风险与投资机会。

金融机构新一轮的竞合拉开了序幕,几位资管大佬纷纷将资管行业最热点的问题落在了“转型”上。现在银行资管要逐渐去掉存款、贷款的烙印,向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两个领域转型。

同时,特别是在当前宏观经济整体步入下行周期,风险事件时有爆发的大背景下,各类机构从各自角度出发,对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权重,

然而,对于接下来的投资机会,各位资管大佬则一致认为看好国内的股票市场,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资产配置。

经济下行周期中的资管行业

问:在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政策和监管环境下,资产管理的热点和趋势是什么?

刘小腊:银行资管最热门、最需要讨论的是转型。现在银行资管要逐渐去掉存款、贷款的烙印,向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两个领域转型。

杨治宇:今年,工行高管层提出了全行大资管概念,结合行内金融资源为客户提供相应的资管服务。在这里讲四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大市场。长远来看,市场应该走向统一、标准,即各类机构在相同的法律框架、监管标准下,以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开展竞争。

第二,大服务。目前是以产品为中心,长远来看,应该根据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的需求,开展全方位服务。资管机构不但要做原来擅长的领域,还要通过能力建设、同业合作、外包等方式获取能力。

第三,大客户。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以往你的客户是你的客户、我的客户是我的客户的格局受到冲击。

第四,大发展。未来十年是资产管理业务发展钻石的十年。

罗金辉:长资产全球配置、工具型、证券化。

中国银行理财短期化比较严重,未来短期化将面临流动性问题,未来应该向长期化发展,包括投资的周期和负债的周期。对资产管理来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现在配一点股票、债券,但必定放在全国这个大篮子里面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资产管理其实有两种服务类型,一种是提供增值保值的服务。但是,目前比较忽略工具型产品的开发,未来容量比较大。

在中国这样特殊的金融生态环境下,资产管理有很大的角色可以介入整个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很多金融机构也可以在资产证券化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

杨再斌:随着经济周期的来临,资产管理业务如何适应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主动地转型、主动地进行风险控制,是我们这个行业要思考的问题。

第一,业务方向、模式的转型。下一步资产管理可能会更多地向投资加服务转型,比如养老、咨询、税收筹划等服务。中国经济下行周期以后,国内投资收益下降,需要向国外或者国际化的投资里面寻找高配置的资产。

第二,投资策略的转型。投资策略里面,由被动投资向主动投资,在经济下行周期里面,一个企业、金融机构最大的风险是什么?随着经济下行周期以及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带来的资产负债表重置的风险。要紧跟市场,提高主动投资的能力,下一步,就是投资组合管理能力。

第三,经营方向的转型。在经济下行周期,最容易出风险的是信用风险。投资上,要逐步向管理市场风险转型。

第四,风险管理的机制和文化的转型。以往包括资产管理形成的风险控制的经验或者模型,很多是基于经济上行周期所形成的。但在经济下行周期里面,我们怎么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化解风险,现在市场已经有ETF期权、股指、商品期货等工具,为资产负债表的一些风险提供了方向和工具。

郭林:个人财富管理。对于银行、信托,个人本身是销售渠道,但是保险资金,本身是保险资管公司在保险资金的运用基础上面产生的,这些资金的主要特点是量比较大、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实际上保险资金,尤其保险行业在个人渠道是非常有优势的。资管公司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实际上有一批非常优质的项目资源,在另类产品上也有一些。但保险资管,实际上这几年培育出了自己开发产品的能力,在各个领域中相对来说安全性最高。

彭聪:从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来讲,资产管理方向的两个关键词包括创新、风险管理。

对于我们来说,创新不是一个表面的东西,确实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去做,包括互联网金融、全球化投资能力的建设、资产配置能力的建设。

创新的背后实际上是风险管理。作为保险公司来说,一直在流动性、信用风险管理上面有一些综合的管理方式,包括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都有大量的系统以及人员来做。

最后要讲的是数据,无论从资产配置还是风险管理,背后都是需要有大量的数据。保险的资产管理公司也逐渐地在建立自己的数据积累和平台。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刚才讲到的互联网金融、资产配置能力、风险管理能力都将是虚的。这几年我们大力的投入到数据建设当中来,有了基础数据这样的系统和平台,才能在创新以及风险管理上面走得更多、更好。

钱骏:两个基本观点。第一,基本面是好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前途是非常好的,虽然结构性的有一些行业过剩,但总体来讲对资金需求非常大,中短期内通过直接融资或者单纯银行的资金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对资产管理行业来讲,每年还是有几万亿的融资或者投资的需求。第二,任何一个行业,大家非常注重发展,而忽视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指法律、整个行业的规范,目前还是分业监管。

各类风险承压

问: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各位对目前面对的风险怎样排序?例如信用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

刘小腊:当前银行理财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错误销售带来的声誉风险,因为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案例。第二个是流动性风险,去年的“钱荒”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当前股市在悄悄转暖,对银行理财来说,流动性风险开始加大,因为银行理财久期非常短。再者,是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也很大,虽然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不断有老板“跑路”,但对银行管理信用风险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有信心,《35号文》明确提出银行要有完整的业务系统,就是为了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管控。

杨治宇: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银行理财目前这么大量级,在目前经济环境之下,出现一些违约或者损失是正常的,但这个风险和产品转移的问题纠结在一起,就容易产生问题,信用的风险并没有完全缓释和转嫁。信用风险很有可能跟声誉风险纠结在一起,也是下一步要关注的。第二个是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我们资产管理比较严重的错配,一年以内的产品占了90%以上。第三个是市场风险,现在处于利率市场化过程当中,这块风险也是跟流动性风险交织在一块,我们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不足。在利率市场化过程当中,利率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大到什么程度,现在没有很好的数据支持,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当中储蓄贷款银行的危机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我们现在资产错配、期限错配、利率错配应该加以控制,任何的错配一定要限制在可承受、可管理的范围之内。

罗金辉:我写了另外一个风险,而且放在了第一位。第一个是商业模式。第二个是信用。第三个是流动性。

第一,资产管理的本原是代客理财,由投资者承担风险,资管机构提供某种服务、获得某种佣金,也有一些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现在如果我们看整个银行理财的商业模式,它的本质仍然没有脱离息差模式。现在商业银行整个理财的息差没有那么大,因为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承担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这样是否可以持续?利率市场化以后,我们将面临更大的冲击。

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搞资产管理不能说绝对没有风险,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不做业务。我们投了很多非标,即便投债券,遇到违约风险也是正常的。这些风险不能有效地转嫁出去的情况下,我们有没有很好的缓释机制?这是比较短期、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杨再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信用风险排第一位,因为现在处在经济下行周期。尽管从法律关系上,可以向客户转移风险,但基于这个业务有一个根本的前提,受托人怎么忠实履行受托人责任。商业银行控制信用风险比市场其他机构的能力要强,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把这个风险暴露出来。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很多通过风险管理手段可以控制。特别流动性风险,现在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工具越来越多,这方面是可以控制的。

彭聪: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

流动性风险有三个层面,资产配置层面的久期错配;保险资管在政策允许下是有一些杠杆的,当流动性出现问题时,由于降杠杆比较慢、比较复杂,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比较大;单个证券的流动性风险。

第二,信用风险,现在非标资产占比越来越大,且大部分资产是持有到期,因此信用风险也比较大。

第三,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还有股权投资、衍生品投资受到市场风险的波动比较大。

第四,法律风险,现在产品的创新以及非标带来了不少法律风险,比如说产品创新里面,不同的产品结构,其中大量涉及到法律问题。

第五,合规问题现在确实也是最近提得比较多的问题,操作风险经常会带来的就是合规问题。

最后是声誉风险,因为保险机构管理的是保险的钱,对一般零售客户在声誉方面影响不会特别大,主要是大的机构客户。

钱骏:第一个是广义的操作风险。本来资产管理行业是给客户理财,为什么现在反而搞成有的时候把信用风险或者其他流动性风险变成了声誉风险,本来是表外业务变成了表内业务,因为广义的操作没有做好。这个操作为什么说是广义的呢?从销售端开始,首先把一些产品卖给了不符合购买条件的客户,这是第一道风险,在中国,信托理论上针对高净值客户,但事实上很多客户资产配置集中度过高。包括尽调或者管理没有尽职,这也是操作风险。

第二,资管行业靠声誉,没有专利、没有机器设备,无非是公司的平台,所以声誉是第二个。

第三,因为我们把表外资产变成了表内资产在管,产生了信用和流动性的风险。

郭林:我把流动性风险放在第一个,因为一个系统性金融风险有一个过程,零星的违约、局部的违约,最终系统的违约,导致金融危机。目前处在第一阶段,出现零星违约,不管信托兑付的问题,还是券商的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等情况,每个公司情况不一样,风控能力也不一样,出问题的比例不一样。但确实存在一部分公司,通过基金池的形式掩盖这些问题的产生。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性,下一步出现零星违约向局部违约转化的,是最需要避免的,由于某种外界因素的变化,或者资金外流的原因,导致公司出现流动性风险,我觉得这可能是下一步最可能面对的,所以放在第一位。

看好股市和海外资产配置

问:当下经济状况下,各位看好哪些领域比较有投资机会?

刘小腊:股票加债券。招行做银行理财,一个理念是资产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目前老百姓风险承受能力不高,以债券为主,但考虑到当前股市转暖,我们了解很多人开始把钱往股市里面转,最近招行设计了一些股加债的产品。

杨治宇:我的想法差不多,海外资产我觉得可以作为考虑配置的一部分。

罗金辉:股市和债市,因为中国股市也是经历了很大的周期。固定收益往长期投,不要投短期,中国经济下行的这样一个轨迹其实没有结束,我觉得将会有长达数年下行的过程,利率是长期走低的过程,这个时候投债,往长期配。做投资不要老搞三个月的,搞长一点。现在一年收益六点几觉得不高,过一段时间再看看,一年可能就五点几了。

杨再斌:可以把我们的股票做成风险控制工具的投资,不是单一的投股票的涨跌当然也可以,如果通过一些安排也可以。更主要的是什么?可以做成风险控制工具的投资,这方面创新性的产品、方式也比较多。这里面可以享受到股市增长收益,同时风险也比直接投股市要可控一点。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后续的创新产品应该会比较多,这是我个人观点。

郭林:海外。原因是这样,为什么是海外?基于两个判断,一个是过去以金砖国家高速发展的模式已经结束,未来五到十年资本向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回流的趋势是确定的。还有,这是个人建议,总体来看国家居民财富,外币资产配置是比较低的。

钱骏:资产配置,跟大家一样,第二个是交易对手。一个资产,一个是交易对手或者管理人。配置,我强调一点,肯定要符合大的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宏观发展趋势。过去十年、二十年,房地产成就了很多人的财富,未来就是一个新的行业,所以要跟着国家的重服务、文化、环保、节能这些产业,所以强调资产配置。第二个交易对手,我们国家还是一个比较混乱、基础建设比较差、诚信比较差的阶段,需要选择比较好的交易对手或者管理人,被人骗了就什么都没有。

彭聪:均衡的资产配置,长债、长股、非标。长债,利率现在比较高位,维持这种高利率不太现实,现在企业融资成本太高,其实现在做一些债券的投资,时间比较长的话,现在的利率,持有到期的话,非常好的。长股,股票市场来看,不敢说底,但至少在底部。非标,信用风险控制恰当的情况下,目前很多的产品利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趁现在利率比较高,可以买一些。(编辑 王芳艳)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