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扎稳打推进良性户籍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波
2014-09-01 07:00

自7月底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户籍改革被注入了新的动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正如中央官员所说,本次户籍改革的力度之大和涉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户籍改革既是一项政治、社会改革,也是一项经济改革,改革决策凸显了中央的政治意愿与打破旧樊篱、旧机制,让劳动力要素市场走向彻底的市场化的决心。

自7月底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户籍改革被注入了新的动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正如中央官员所说,本次户籍改革的力度之大和涉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户籍改革既是一项政治、社会改革,也是一项经济改革,改革决策凸显了中央的政治意愿与打破旧樊篱、旧机制,让劳动力要素市场走向彻底的市场化的决心。

根据中央的规划,实现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市民化,以及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的全覆盖,将是这一轮户籍改革的目标。不过,在大方向之下,也会有具体路径的差异。因为现实条件的限制,不同地区、城市的户籍改革当前还是会根据中央的指示,“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落户政策”,特大城市、大中城市等采取不同的路径,前者仍以控制为主,后者有限放开。的确,户籍改革一方面要呼应群众呼声,另一方面应该考虑到城市承载能力,以及近年来日益凸显的雾霾、拥堵等“城市病”问题,忌急于求成,而应该尊重现实条件和发展规律,并与行政体制改革、财税改革等相关改革协调推进。

但是,一方面要看到现实的困难,另一方面又不应因困难而减弱了改革的动力和魄力。户籍改革之所以难,根本的原因是,户籍不仅限制了人口自由迁徙,更重要的是户籍上附着的权利、福利是不平均的。如果不改变这个根本问题,形式上的户籍改革是无济于事的,这是一切现实困难的根源。有鉴于此,根本性的改革方向必须是不断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不同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实现各地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待遇的均等化,降低不同城市户籍“含金量”的差异,从而创造条件来实现彻底的改革,让户籍制度回到其登记人口居住状况与流动信息的原初意义。

全面的户籍改革将彻底结束我国实行了几十年的城乡二元体制,将让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实现市民化。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格局虽然有其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但目前对于乡村的发展、农民权益的保护等都构成了阻碍作用,在此情况下必须打破二元体制、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实现改革所确定的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也是对农民阶层的历史欠账的偿还。在此过程中,有鉴于农民话语权弱的现实,改革要更多注重农民权利的维护,而不能仅仅以实现城市居民迁徙自由为重点。

众所周知,城镇化是中央高层提出来的中国发展的战略方向,而户籍樊篱的逐步打破,又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城镇化的未来将是不同类型城市的协调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错落有致的格局,形成大规模的城市群,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通过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实现广泛普遍的繁荣。当然,在此过程中,根据中央提出的户籍改革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改革方式应当充分尊重公民自由和权利,实现人与财产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让城镇化和户籍改革同时也成为一场民众的权利革命。(编辑 张立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