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募资故事:三只特色基金诞生记

21世纪经济报道 潘沩 上海报道
2014-09-22 07:00

春江水暖鸭先知,PE凉热看募资。2012年末,达晨创投总裁肖冰和合伙人邵红霞曾预测:对于PE机构,募资是淘汰赛的开始,现在如果主要向个人LP(出资人)募资,募一个5亿的基金都是很难的。过去两年,他们当时广受认同的预测,正慢慢变成现实。

春江水暖鸭先知,PE凉热看募资。

2012年末,达晨创投总裁肖冰和合伙人邵红霞曾预测:对于PE机构,募资是淘汰赛的开始,现在如果主要向个人LP(出资人)募资,募一个5亿的基金都是很难的。过去两年,他们当时广受认同的预测,正慢慢变成现实。

实际上,募资形势的恶劣程度超过一般PE人士的想象。最直观的体现是,PE心中最理想的募资对象——保险资金对PE的热情不高,距保监会第一次发文指导保险机构投资股权的通知已经过去四年,险资直接PE机构依然屈指可数。

如此募资形势之下,首次募资的GP(管理人)团队越发艰难。国内知名FOF(基金的基金)歌斐资产管理合伙人洪伟力对此深有体会:“2013年,我从开铂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来,本来想募一个5亿-10亿的基金,向歌斐资产募资,后来发现做FOF更有优势,最后反被歌斐‘招安’了。”

但饶是如此,过去一两年内,仍然有不少知名PE机构的年轻合伙人、投资总监级别的员工离开原来的基金,或是计划离开,他们正在与各路潜在LP们接洽。这一现象非常普遍,一些美元基金出来的人,已经成功募集到自己的基金,有的规模达两三亿美元。但本土GP的募资则艰难许多。

洪伟力将这些出来重新募资的人,比喻为“少林派武当二代弟子中的佼佼者”,说“他们年轻,有自己创业的欲望,积累了足够的项目经验和退出案例,也积累了一些LP资源。”所以,洪希望能从中选到真正的黑马团队来投资。

其实,不只歌斐资产,多位FOF机构、政府引导基金人士,都表示会跟这些首次募资的人接触,并且愿意投资。

有FOF基金人士指出:“从2001年、2002年到2012、2013年是PE1.0时代;那么从去年或今年开始,或许可以称之为PE 2.0时代。”所谓PE2.0时代,是他们会成为二代PE投资人,而现在开始投资他们的那些机构LP们,希望从中选到二代PE投资人中最具潜质的一批,以期望未来他们成为新一代的PE行业领军人物。

很多机构LP人士认为,未来的PE基金,有两种主流方式:一种是自身已经是大平台,如鼎晖投资;或者背靠强大的股东资源,如弘毅与一些券商直投基金;另一种仍然专注于股权投资,它们专注于某些行业,基金有较为清晰的辨识度,合伙人更大的动力是赚carry(利益分成)而不是管理费。

未来,PE基金的管理规模是否会缩小?无论机构LP人士是否认同,他们都不会反对,PE机构盲目扩大管理资产规模来赚管理费的模式以后行不通,未来的PE机构会更重视基金的回报率而不是管理资产的规模。

本报甄选三家成功募资的GP管理人现身说法,他们分别代表了未来PE基金的三种趋势:首次募资的北大医疗产业基金,神奇的拿到了22亿保险机构的出资,它借助了股东背景;从达晨创投单飞一年多的傅哲宽,“小步慢跑”募集了五期基金,这是小而美的特色基金;哈尔滨富德生物医药创投基金则代表真正的渠道下沉,他们以哈尔滨创业投资集团为基石投资人,试图做一只真正的本地基金。

北大医疗产业基金:向险资要钱,背靠医疗产业链资源

一家新成立的基金,不到一年的时间募集30亿人民币,其中22亿来自各大保险公司,这听起来是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保监会2010年和2012年发布的通知规定,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时,后者必须满足的资质有:“注册资本或认缴资本不低于1亿元”;“据有丰富的股权投资经验,管理资产余额不低于30亿元”;“拥有不少于10名具有股权投资和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员,已完成退出项目不少于3个”。

2013年12月成立的北大医疗产业基金(全称“北大医疗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上个月募集超过30亿元人民币,其中22亿由各大保险公司出资,人保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资本”,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的子公司)独家投资10亿元。险资扎堆投资这一基金,目前已经得到保监会批复。

北大医疗产业基金是谁?已经达到被保险机构投资的门槛?何以得到险资的这般追捧?

故事要从2013年5月说起,北京大学医学部与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方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大医疗集团”(全称为“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大医疗集团控股的西南合成(000788.SZ)也公告了这一事宜,并更名为“北大医药”;北大医疗产业基金则作为北大医疗集团的战略投资平台。

北大方正因“方正系”而闻名资本市场,是北京大学控股的校办企业,旗下有金融、医疗、地产、IT、大宗商品五大板块。当北大医学部和北大方正开始战略合作,一个以北大医疗为综合医疗资源提供商、以北大医疗产业基金为投资平台,用股权投资交易结构将北大医疗的高端医疗资源与各路资本穿针引线串在一起的故事就展开了。

而走到台前来操刀产业基金的人,则是PE江湖的新鲜人林杨林。林杨林现任北大医疗产业基金CEO, 此前他一直在外资投行摸爬滚打,2013年11月初到北大医疗产业基金报到。到任后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挟”北大医疗集团的医疗资源以募资。

9月18日,林杨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讲述了作为“First Fund”(一期基金)如何向保险资本募资的故事。“我跟LP募资时讲得很清晰,因为我来之前花了两个月考虑为什么我要来这个平台,我思考的答案应该也能吸引LP。现在医疗投资很热门,各种基金很多,愿意来见我们的LP肯定是有兴趣投资中国的医疗产业,我最重要的是告诉他们,我们的基金和别的基金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是最值得投资的医疗产业基金之一。”

林杨林思考的,首先是北大医疗产业基金的定位:“北大医疗产业基金最大的特点是背后的‘产业’。我们依托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品牌优势和医疗资源,北大医学部下面有9大大型三甲医院、13家教学医院,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综合医疗机构。同时,背靠方正集团及北大医疗集团,北大医疗产业基金可以充分运用集团的资本运营能力,在医院管理、医药研发、医疗服务等医疗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充分协同。”

“其次,我们首期基金要做什么?首期专门投资医院,这个定位对于LP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目前很多基金都涌向医疗,也都清楚医院领域是传统行业少数具备改革红利的领域,但真正有实力以社会资本的身份进入公立医院或国有企业医院改制的,目前还很少。而且,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以及食品、空气造成的健康恶化,医院领域的需求将呈急剧上升趋势。

作为专门投资医院的基金,向保险资本募资,可以说顺理成章。林杨林说道:“险资的长期性以及保险公司与医疗行业的契合性,注定这两者是天生容易走在一起,而且国家也支持保险公司进入医疗领域。保险公司投资我们产业基金,更多是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来的,也就是看中投资后双方的资源整合,比如保险产品与基金所投资的医院的协同,险资跟投部分医院股权等。作为新成立的基金,我们的确还有些条件欠缺,但我们在投资、管理及退出做了充分的准备,可以弥补LP对新基金的忧虑。”

最终,不少保险公司都认同这一“协同效应”。因此,北大医疗产业基金在八月完成首期募资,总额30亿元,保险资本出资22亿。

一位保险资管人士分析,北大医疗产业基金最大的LP人保资本,通过其母公司旗下的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资金来投资。这就是一个保险和医疗产业的故事:在保险产业链中,保险公司的赔付就是医院的收入,这两者是天然的契合。本质上,保险公司更希望是广撒网,跟社会上所有医疗机构都有沟通。如果面对选择持有一家医院,或者投资一个基金,后者管理有多家医院,保险公司肯定更希望选后者,因为这样能迅速打开众多医疗机构的大门。

那为何保险公司会选择刚成立不久的北大医疗产业基金? 前述保险资管人士推测:“在国内,具有北大医疗产业集团这种规模和资源的医疗机构不多。大型保险公司之所以会认可该基金,更多是因为这只基金前期寻找项目、中期管理、后期退出,都不仅仅是基金内部人士在做,它们的商业结构中,把产业基金和北大医疗及北大医疗背后的股东做了非常紧密的联系。北大医疗背后的北大医学部下属有众多大型三甲医院,而方正集团举办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亚洲最大单体医院)将于今年12月份开业,所以基金背后有很多正在管理的医院和许多经验丰富的医院管理者共同参与。”

那么,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及其背后的股东资源,能真正支持北大医疗产业基金吗?林杨林补充:“我们基金的董事长就是北大医疗产业集团的CEO李国军,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又是北大方正旗下唯一的医疗平台,而李总同时也是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他可以充分调动集团资源支持产业基金的发展。”

林杨林介绍,具体运作中,基金的投委会也留了两席给LP,以便于LP充分了解北大医疗产业基金的具体运作;在基金的结构上,也做了一些创新的设计,以更好的满足和平衡LP、股东及被投机构的不同诉求 。

启赋资本:募资小步快跑,投资产业互联网

作为达晨创投这家本土一流创投机构最好的投资人之一,傅哲宽投资的圣农发展(002299.SZ) 太阳鸟(300123.SZ)、恒泰艾普(300157.SZ)、恒大高新(002591.SZ)、煌上煌(002695.SZ)先后IPO上市,为达晨创投带来不菲的回报,也将他个人的名声推至高点。

2013年8月,傅哲宽离开了达晨创投。2013年末,他一手创办了启赋资本。接下来的时间里,傅哲宽主要做两件事:募资,投资。

据熟悉傅哲宽的人透露,饶是傅有如此优秀的过往业绩,他募资也依然很辛苦。

9月17日,傅哲宽在电话里谈到他的基金,概括为“小步快跑”:“我一共募集了5期基金。前面三期是我认识了几年的朋友们,他们每期出1亿元,投完1期再给1亿元。我真正在社会上募资的就有两期,其中一期基金规模也是1亿元,中关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30%,清华大学紫荆资本出了15%,剩下55%的钱,在社会上找了高净值个人和民营企业家。我在广州也募集了1只1.5亿的基金,广州合才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我的基石投资人,给我较大的支持,其他出资人有个人也有机构。”

傅哲宽解释,他采取这样的策略,是因为觉得不能完全依靠他过往在达晨创投的业绩来募资,而是先募集一些小的资金,做成一个基本的投资盘,在这一过程中也慢慢扩张团队,目前他们基金有20多人。他认为,这些做好了后,再开始募集规模相对较大的基金。据了解,他跟多家母基金都在接触。

傅哲宽以往在公众的印象中是擅长投资传统行业,其代表作也多出于传统行业,但今日他的投资领域集中在三个:TMT、新材料、现代服务业。

让颇多人始料未及的是,傅哲宽现在最爱谈“产业互联网”,即以前互联网上的消费者多是个人,而未来,不少企业都会通过互联网来进行经济活动。

傅哲宽解释,他不是今天才开始看TMT,早在2009年,其还在达晨创投供职期间,先后投资的迅游网络科技公司(以下简称“迅游网络”)和金银岛(北京)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银岛”)就是其中代表。

傅哲宽坦陈:“我投传统企业出身,不敢投烧钱的TMT企业;所以相比那些去互联网挖金矿的企业,我更愿意投卖水的企业。比如游戏产业那么巨大,但真正赚钱且能持续赚钱的游戏企业很少,但迅游网络这样做网游加速器的就能赚钱,而且利润率还高。”

傅哲宽告诉记者,他从达晨出来后,至今共投资了20家TMT企业,其中有10家跟产业互联网相关,“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跟产业的融合会加速;为传统企业服务帮助他们上线的公司会有机会。”

傅哲宽认同,未来基金的规模会普遍比现在小。“我们国家IPO规则要改为注册制,如果投成熟期项目,PE机构的回报率会比以前低,这迫使行业的人必须往前走,投更早期的项目,那么基金规模就大不了。可能未来很多创投基金就两三亿,最多5个亿。而大规模的基金,就会去做真正的并购基金,做控股型收购。我们国家很多产业集中度低,很多中小企业存在,都是同质化竞争,大家都活得辛苦,这就给并购基金带来很多产业整合的机会。”

富德基金:募资渠道下沉,投资结合本地产业资源

出身于苏州创投、现为苏州综艺恒利母基金合伙人的李剑,对PE机构未来的演变也有自己的观点:除了专注行业,一些专注于地域的基金,也有机会走出来。他以同城的国发创投为例,这家机构专注于投资江苏省甚至是苏州当地的公司,它不像一些全国性机构那样高的知名度,但有着非常好的业绩。2013年,国发创投管理的国寿(苏州)城市发展产业基金共募资100亿元,国寿保险独家出资70亿。

而哈尔滨富德生物医药创投基金(以下简称“哈尔滨富德”),富德创投的二期基金,正是循这一逻辑而生。富德创投由施志坚创办,他并不为大众熟知,此前是新鸿基地产集团直接投资中国区总经理。施志坚在新鸿基呆了十年,既直接投资未上市公司,也投资了不少基金,如后知名的鼎晖和弘毅。

施志坚离职后,遭遇PE募资寒流,因此募资并不顺利。此前,他的主要工作任务类似于管理郭家的家族基金,从来不差钱故不用考虑募资一事。2012年,他募集了规模约1亿的基金。他的考虑就是:“先做很小的基金,把团队建起来,项目投起来。二期基金再募集得大一点。”

虽然第一期基金的主要LP基本都跟投,但施志坚还需要找更多的钱。这一次,他希望先找一个基石投资人。于是,李剑介绍施志坚与哈尔滨创投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哈尔滨基金”)认识,该基金由哈尔滨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创投”)管理。

施志坚带着不少疑虑几次远赴东北,这个过程中,发现哈创投的工作人员比他预想的要市场化得多,对创投这种模式的理解也颇深。施也去看了不少哈尔滨当地的生物医药项目。这个有闻名全国的“哈尔滨制药三厂”和“哈尔滨制药六厂”的城市,没有令他失望:“其他地方排队上市的项目,一般利润也就四五千万,当地有些排队IPO的项目,利润上亿,而且从来没有专门的PE机构投过,只有当地的一些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过。”

施志坚是个谨慎的人,在接触中,他还特别研究过几家知名基金在哈尔滨设立基金,最终预期不及当初的原因:“问题比较有共性,那几家基金都没有真正驻扎在当地,尤其是合伙人级别的人不在当地。知名基金在这设个办事处,有人找找项目,项目最终报到基金总部,总部对哈尔滨当地的情况不了解,又有很多别的项目可以选择,决策也慢。所以,哈创投的人最担心的就是我们不能扎根当地。”

结果是,富德创投合伙人张业炎索性把家搬到哈尔滨,来做这只基金。张业炎在美国获得生物技术的博士,又在芝加哥商学院读MBA毕业,随后在中国和美国都有多年在生物技术公司担任高管的经验,亦有丰富的这一领域的投资经验。

如此双方可谓“宾主尽欢”,哈尔滨基金投资了5000万给富德哈尔滨。富德哈尔滨于9月初结束募资,共募集了2.5亿元。双方约定,哈尔滨富德未来不低于一半的资金投在当地,不低于60%的资金投资于生物医疗技术。

哈创投副总经理韩涛提到,哈创投还有附加的“投后服务”。“前不久,我们搭台,带着施总、李剑等人去大庆、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路演。像鸡西煤矿、大庆油田都有不少有钱人,但他们没有那么多金融知识,以前对创投也不太了解。施总、李剑与这些人交流的过程,既是教育潜在LP的过程,也是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他们会说我们这有个什么项目可能适合你们投。”

如此,与经济发达地区PE机构过于饱和不同的是,中国还有一些省份缺乏PE机构的覆盖。而这些地方往往都有自己的地方引导基金,一些募资难的PE机构,如果在向这些地方引导基金募资时,也真正的将基金下沉在当地,并跟当地的产业资源结合起来,那么或许找到了新的蓝海。(编辑 林坤)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