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全称“普信恒业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这家P2P公司,从三年前开始,将触角伸到第三方财富管理领域。
宜信【全称“普信恒业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这家P2P公司,从三年前开始,将触角伸到第三方财富管理领域。
为此,宜信公司专门成立宜信财富公司拓展第三方财富管理业务,并将客户瞄准“大众富裕阶层”,这一人群的可投资资产在10万到100万美元之间。这区别于传统私人银行和诺亚财富紧盯的“高净值人群”,按照胡润研究院的定义,后者的资产在600万元人民币以上。
按照宜信2013年发布的《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截至2013年底,大众富裕阶层高达1200万人,他们有着不弱的投资需求,被不那么高端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追逐,但目前这一领域并无公认的强者。宜信财富还有机会从中脱颖而出吗?
据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侯琳介绍,到今年底,宜信公司的第三方财富管理业务规模(不含宜信自有的P2P产品)将达100亿左右;2014年开始,宜信PE母基金新鲜出炉,同时,其投资团队也鼓励他们的客户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
其实,宜信的财富管理业务不是简单地复制诺亚财富(NOAH。NYSE)。宜信做母基金的同时,还开辟了“高成长企业债”,后者是由宜信向PE、VC机构投资的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这一由硅谷银行开创的模式,在PE业广为人知。
2014年,大量P2P公司跑路,又让行业饱受关于高风险诟病。宜信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摆脱P2P行业性的负面压力。而宜信曾参与的项目也因坏账、兑付危机、资金链断裂等原因,负面不断,宜信为此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
在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乱战互渗的当下,行业真正考验的是人力资源和产业设计能力,宜信将如何把控自营或代销的产品风险?这家已先后获得过KPCB、IDG资本和摩根士丹利亚洲投资基金等投资的公司,已然大而不倒了?
自营P2P+管理、代销产品
在财富管理领域,既然不能像BAT(百度、阿里、腾讯)一样有着强大的客户基础,就只能去帮富人管钱。而宜信财富也不希望与诺亚财富和私人银行们去直接竞争,因此,可投资资产在10万-100万美元之间的“大众富裕阶层”成为宜信财富的首选。
前几年私人银行和诺亚财富的崛起,让财经界人士熟悉了“高净值人群”这一名词。而当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从业人员,将其服务对象向下拓展到中产阶层时,“大众富裕阶层”又应运而生。这一概念,似乎最先由宜信财富与《福布斯》杂志推广;但不少非传统金融机构已经在这一人群中大力拓展客户。
宜信成立于2006年,但2011年才开始大力拓展第三方财富管理业务。对此,唐宁解释:“我们发现,除了P2P,客户还希望能配置一些保险、基金,以及其他的资产类别,这是促成宜信财富战略调整的主要原因。”
宜信财富投资理财部总经理詹德隆介绍,2011年开始,宜信公司的销售人员,除了向客户推荐公司自有的P2P产品,也向客户推荐宜信公司其他合作方的产品,后者品类丰富。
宜信公司瞄准的“大众富裕阶层”,其收入低于传统私人银行和诺亚财富的目标人群。这些人过往也会在传统金融机构购买各种金融产品,如基金、股票、银行理财产品等,但他们中接近10万美元的那一群,还很难得到这些金融机构的专门服务,可以说,这些人还并不为传统私人银行熟悉与了解。
可以说,对于主打高净值人士的金融机构来说,这一人群稍稍有些鸡肋,他们贡献不了太多营业收入,机构去覆盖又需要不少的人力成本。但如果为他们服务能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时,则是服务于高端人群的机构可以向下走、服务于纯草根阶层的阿里集团可以向上拓展的领域。
唐宁认为:“这一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非常巨大,远没有到竞争饱和的状态。而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财富管理的门槛正在降低,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低门槛理财产品涌现出来,客户可选择的余地也会越来越大。”
但詹德隆表示,目前宜信公司获取这一人群的客户,更多还是通过线下的主题活动,比如跟车行合作,比如开办理财讲座、红酒品尝会、高尔夫俱乐部等。
侯琳则表示,现阶段,客户通过宜信平台投资时,大约有75%的资金配置于P2P产品,即绝对的自营产品;其余25%的资金投资于宜信公司管理或代销的产品,预计到今年年底,宜信公司的第三方财富管理业务规模达到100亿上下。在非P2P产品领域,宜信公司的客户的投资领域大抵是“三分天下”:PE、VC股权投资;股票、债券等公开市场的投资;保险产品、私募债、地产、贵金属及其他产品。
侯琳提到,宜信公司在第三方财富管理业务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代销收入,这一业务带来的营业收入是亿元级。
那么,宜信公司必须面对所有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它为买方服务,却是帮卖方销售来获得收入,如何保证公司的独立性?
詹德隆解释:公司的销售人员销售产品时,提成比例差不多。侯琳则补充:“我们包括我们产品开发的部门,都是以业绩规模(即客户配置资产的规模)为主要的衡量指标,所以他们给客户推荐各种产品都可以,他会去这样做大资产规模,我们并不是以一个产品的利润去考核这个产品。”
换言之,宜信公司激励销售人员向客户推荐多种产品,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更强调销售产品的规模,而不强调客户必须投资于宜信自营的P2P业务。
这一做法,与诺亚财富颇为相似。诺亚财富首席产品官殷哲在谈到如何保持独立性时介绍:“对同一类别的资产统一定价。比如,我们对诺亚代销的PE基金的收费标准一致,表现好的也不会打折,表现差的也不会加价。我们对理财师的奖金激励中,不会跟单个产品挂钩,而是由他销售理财产品的规模、客户服务质量来决定。我们不同的产品,其佣金在一个非常窄的幅度内波动,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理财师不为了佣金去挑产品,而是从客户的需求去选产品。”
此外,侯琳认为,目前宜信自有和代销的产品中,对国内的理财产品的类别覆盖已经颇为完备。未来希望能更多覆盖国外的金融产品,国外的金融市场非常成熟,也有更多选择。
与此同时,2014年,宜信公司新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好望角咨询。这家公司向客户提供投资移民项目相关服务,主张移民业务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交易,而是一个帮助客户在全球布局个人资产的过程。
高成长企业债:类硅谷银行
宜信公司的客户投资于PE、VC板块时,不少资金投向的是宜信母基金。
据宜信财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侯晓雷介绍,宜信公司2014年开始做母基金,到目前为止成立了三只母基金,总规模超过10亿元,既有专门投向医疗健康领域的母基金,也有不限定投向的母基金。
此外,2013年9月,宜信公司和其股东IDG资本一起发起了规模为1亿美元的IDG·宜信金融创新基金。
当时,IDG合伙人李丰对媒体表示,IDG资本作为这一基金的GP(管理者),和IDG资本其他基金一样,对项目进行相对独立且中立的考察,投资和管理。这只基金未来将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互联网金融;信贷技术创新;风控技术创新;大数据驱动的金融创新以及中小微金融创新解决方案等。
据侯晓雷所知,IDG·宜信金融创新基金,是宜信公司唯一的专门和一家VC机构合作成立的基金。
而宜信母基金,涉足PE、VC更深的模式是“高成长企业债”。侯晓雷解释,这类产品是专门向PE、VC机构投资的公司进行债权投资。这些企业有着较好的成长前景,但当下往往没有抵押品,而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如果通过其他渠道,则不得不支付高昂的利率。
侯晓雷坦陈,这一模式与硅谷银行颇为相似。区别在于,硅谷银行发放的是贷款,宜信则是通过私募基金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债权融资。相同之处则在于,与被证明可行的硅谷银行一样,宜信在操盘母基金和高成长企业债时,这两大业务有极大的协同性。(编辑 林坤)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