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珠海航展
2014-11-18 07:00
第十届珠海航展上周日风光落幕。
根据11月17日航展执委会的消息,今年珠海航展上共有超过300个项目签约,成交了227架各个型号的飞机,价值超过234亿美元,无论参展商还是参观人数都创下了新高。从签约额来看,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两年前的珠海航展宣布签下118亿美元,仅仅是今年的一半。
今年珠海航展上国际参展商大幅度增加,达到创纪录的320家,参展国也明显增加。作为回报,今年航展的军工防务产品展出比例加大,包歼31、运-20、货运飞船、FM-3000中近程防空导弹等一批国产军备都出现在现场,包括俄罗斯苏-35战机也选择在珠海首度露面。以至于不少跑过航展的记者或行业人士都戏称这一届航展是2014中国防务展。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增加对中国尖端科技的展示,也是中国对自身技术实力更加自信的表现。中航工业旗下的直升机、固定飞机整合平台哈飞股份(600038.SH)就与美国公司签下20架运-12多途运输机合同,被视为“中国制造”进入美国市场的重要事件。
这在民机方面同样突出。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分别带来了国产通航飞机、国产支线客机的展示,其中不少是首飞不久即将投入商业运营的真机。以往对中国国产大飞机项目多有质疑的外媒也在用更加中性的笔触来介绍中国商飞在下一个十年将占有的市场地位。
但需要指出的是,执委会宣布的300多个项目中,既包括确定的合同,也有协议或合作意向。在航空航天领域,协议和合作意向往往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一点上市公司在公告中也不得不提及。
哈飞股份在航展收获了包括上述军用运输机在内的一系列订单,共涉及141架飞机,占到了总共签约飞机数量的一半以上。但哈飞股份在公告中承认,其签署的十多份协议并不具有强制性,且协议中也没有明确相关机型的具体型号,因此也无法预计具体的金额。
如果按照执委会所给出的234亿美元签约规模,珠海航展已经超越了莫斯科航展,机身前五大航展之列。但距离交易额均在两千亿美元上下的巴黎航展、英国范堡罗航展和迪拜航展还有不小的差距。
这还仅仅是差距之一。在会场之外,珠海航展巨大人流量带来的道路拥堵和停车困难等“老毛病”仍然未能治本,会场内的硬件也有所不足:媒体室没有wifi,电源插座供不应求……这些体现出航展水平的实际问题已经困扰专业人士和参观观众多年,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不过也有一些参会多年的人士表示乐观。一位跑会多年的同行就认为,至少相比四年前的第八届航展来看已经有较大的提升,展馆内的设施和功能区虽然还有欠缺,但好在已比往年多出了不少人性化的考虑。作为中国航空航天实力的窗口,立足长远的珠海航展未来需要的是更为专业的信息发布和更为周到的软硬件服务。
(肖夏)(编辑 徐炜旋)
本APP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