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合拍贷CEO郎世玮:在微观经济上闯一闯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植 上海报道
2014-11-22 07:00

“我更想在微观经济的创业环节闯出一片天。”上海哲珲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合拍贷)首席执行官郎世玮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称。

大学毕业后,从替人端茶倒水的实习生,做到基金经理,从经历首次创业的波折,到创建自己的私募基金,郎世玮坦言年轻人创业成功的背后,总有说不尽的心酸苦辣。

不过,郎世玮从工作到创业都保持着一个习惯——不把工作带回家。最近,这位信佛的“80后”用一年多时间写了本《寻找遗失的美好》,希望用自己的生活与创业感悟,让年轻人感受“生活的哲学”。他说,所有稿费都会捐给慈善事业。

从汽车改装到“郎基金”

1981年出生于中国台湾,三岁随父去美国,大学毕业后的郎世玮,先后担任高盛投资银行系统分析员、大鹏证券网络开发部总经理、华宝信托基金经理、上海复星国际集团总经理助理兼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等。

触发他创业激情的,则是复星国际CEO梁信军的一句话:“和我干了那么多年,就没想过创业嘛?”

“那时,自己也觉得是该出来干点事。”郎世玮回忆。令人意外的是,他的第一次创业,选的是高端汽车订制改装和维修售后服务。

2007年,他创办了一家名叫Junhann的汽车改装服务公司。

郎世玮当时认为,这个领域发展前景广阔且行业利润率相当高,如果自己能打通整条产业链,可能把公司塑造成国内最大的改装车公司。

当Junhann公司开始运作后,郎世玮发现创业绝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从商谈零部件进口合同到仓储物流,从改装车设计到售后服务,他必须亲力亲为,有时还会遭遇上下游供货商延时付款等棘手问题。

那时的郎世玮,对创业也有了感悟——要成功,得做自己擅长的事。

2009年,他和几位朋友创建上海高汉新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起“郎基金”。郎世玮解释,之所以命名郎基金,是几位发起人觉得金融投资需要狼性思维,但直接叫“狼基金”怪吓人的,就用“郎基金”替代了。

凭借自己多年的金融业工作经历,郎世玮很快募集到首笔资金,通过阳光私募发行了首只二级市场投资基金产品。然而,2009年A股持续下跌,加之高昂的阳光私募证券账户购买费用抬高了基金管理费用,这款产品面临不小的赎回压力。

痛定思痛,郎世玮决定对郎基金产品架构做出重大调整,一是将阳光私募产品形式转变成有限合伙制基金,即德汉新豪对冲基金一号(后来又发行二号、三号对冲基金),大幅降低信托证券账户购买费用与基金管理费;二是将基金投资范围从股票扩大到多空策略对冲、贸易及票据套利、小额贷款、量子基金等金融品种。

如今,郎基金旗下的德汉新豪三只对冲基金产品共管理逾1.8亿元人民币,还包括一只2.7亿元规模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截至今年10月14日,德汉新豪对冲基金一号自2013年初发行起的累计净值为1.1389,较同期上证指数涨幅高14.86%。

郎世玮并不希望基金规模迅速做大,基本是一年发行一款基金产品,因为资金量过高反而会影响基金业绩。他认为,金融投资行业的创业,必须量力而行。

互联网金融创业新思辨

随着郎基金进入正轨,郎世玮开始新的创业思考——互联网时代的崛起,让他总感觉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将发生一些奇妙的事。

“其实,我起初并不是很喜欢互联网技术,如何创业还得自己摸索。”郎世玮回忆,在互联网金融的创业灵感,其实源于自己的一个股权投资项目。

当时,他投资了一家专门将各类传统业务搬到互联网平台运开发的科技公司。之所以决定投资,是因为这家公司创始团队有创业热情,有些人甚至为此抵押房产。

经常与这些互联网技术达人头脑风暴,郎世玮说自己很快被感染了互联网思维——如果P2P模式能够解决票据、私募基金份额、供应链金融、艺术品质押等传统金融品种的流通问题,还能嫁接新兴市场金融工具,如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等业务,这将是巨大的蓝海市场。

2013年底,郎基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开发总公司与上海英合华澳艺术品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一家P2P机构——上海哲珲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合拍贷),将P2P产品模式延伸到供应链金融、票据贷、债权资产包、私募基金资产证券化产品转让流通服务。

郎世玮担任合拍贷的首席执行官。对于合拍贷的业务定位,他的见解是:不是简单地将传统金融产品搬到互联网平台销售,而是根据互联网消费群体的投资理财需求,寻找相应的资产包,设计成满足他们投资预期的P2P产品。为此,合拍贷首先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其次才是金融服务平台。(编辑 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