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发展中国家实习!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臣 ,发自北京
2014-12-03 07:00

22岁的陶郁倩以惊人的语速讲述着在坦桑尼亚的经历:1个月去了3个城市,见了20多个公司负责人,收集了50多张名片,打了将近100个推荐电话,参加了数不清的线下活动……最后,签订了5个商业合同。这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年内,将至少有5名中国大学生要去坦桑尼亚的公司实习,这其中包括驻当地的中国央企,也包括当地最具规模的外资银行。

22岁的陶郁倩以惊人的语速讲述着在坦桑尼亚的经历:1个月去了3个城市,见了20多个公司负责人,收集了50多张名片,打了将近100个推荐电话,参加了数不清的线下活动……最后,签订了5个商业合同。这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年内,将至少有5名中国大学生要去坦桑尼亚的公司实习,这其中包括驻当地的中国央企,也包括当地最具规模的外资银行。

陶郁倩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也是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中国大陆区成员之一。今年,先后有7名AIESEC成员和她一样,去海外为中国大学生寻找实习机会,但目的地并不是欧美、日本,而是“更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肯尼亚、印度、俄罗斯、印尼、土耳其。

这家在中国已经有12年历史的机构中,留有时间转型的印记。他们几年前就意识到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可阻挡的潜力。过去,大多数中国学生是去发达国家,而今大不一样。刘祖蔷留着一头学生短发,快言快语,“我们看到,未来更大的发展潜力在发展中国家。不仅仅因为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多的中国学生,中国本土企业也需要更多的海外实习生。”

除了极少数的专职人员外,AIESEC全部由在读的大学生联合运作。每一年,约3000名中国学生作为志愿者和200名实习生,通过AIESEC的项目奔赴海外,而今年,中国大陆赴海外实习学生的数量目标被翻了一番,定在400名。而且,85%的学生要去发展中国家。制定这个数字的人是刘祖蔷,她刚刚从人民大学毕业,是AIESEC中国大陆区总会海外实习项目总监。

每名获得海外实习机会的学生需要缴纳2500元或者3000元的项目费用给AIESEC,以此维持机构的运转。现在,有一些国内的企业也开始资助一些大学生通过AIESEC去国外实习,以培养后备人才。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需要中国实习生,那么我们来告诉他们”

在国内,为在中国企业寻找海外实习生有一套相对标准的流程:登陆外文招聘网站,寻找需要海外实习生的公司,电话咨询对方的人力资源部门,约访进一步沟通,谈判以及签订合同。

所以在出发之前,陶郁倩并没有做过多的准备,她只是查询了以往的合作公司类型,制定了简单的目标——除金融业以外拓展更多的行业,比如国内大型国企;把去年5个合作项目翻番至10个以上。

但到了坦桑尼亚,陶郁倩很快发现以往的流程没法在这里如法炮制,当地人电话沟通效率低,甚至很多公司部门设置也跟中国不一样,陶郁倩首先要做的是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以最快的速度建立“社交圈”。

她第一个求助的是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希望能参加在这里举办的各种活动,尽快认识更多当地企业。比如,在一个辽宁省的企业与坦桑尼亚政府的经济交流会上,陶郁倩志愿做翻译工作,同时,交换了四五十张名片。交流会后,她把名片按照公司规模筛选,选出国企和大型私企,挨个致电。如果对方有实习生需求,再约面访。

中国有大量基建国企进驻坦桑尼亚,这里对中国实习生的需求也更多元化,比如行政助理、财务、市场营销等等,陶郁倩一口气见了10多家大型国企。

除了国企,陶郁倩希望在金融业发展迅猛的坦桑尼亚寻求更多与银行合作的机会,她把之前从未与AIESEC合作过的银行列出来,挨个分析,比如,哪些与中国有业务往来,哪些需要开拓中国市场,哪些有中国客户关系,都在她准备拜访的名单内。

她每天约见公司负责人、在当地的中国商人、中国留学生、驻地官员,甚至参加当地商会组织的酒会、联谊会,希望通过各种人际关系不断认识更多的企业,介绍中国大学生去实习。

很快,陶郁倩的这个社交圈发挥了作用,她签订了5份合同,8个待跟进项目,以及和一个专门为华人企业推荐员工的猎头公司谈定了合作。

这套在坦桑尼亚摸索出来的方法,在另一位成员李墨文那边却很难奏效,这位国学系毕业生去的地方是俄罗斯。

李墨文是个逻辑性强又计划缜密的姑娘,出发之前,她做了周密的准备工作。但到了俄罗斯,李墨文跟当地成员做的更多的是研究工作,开会探讨、分析不同城市特性和中国大学生的优劣势、制定行动策略等等。

比如见教育类的公司,因为他们的实习项目合同成熟,只要协商实习生额度就可以,推荐中国实习生的优势是英语成绩优异、有对外汉语专业背景、教学方式创新等等;如果是市场营销类的公司,她发挥更多的网络和人脉资源,去寻找准备开拓中国市场的公司。

最后,李墨文见了15个公司,教育类与贸易类的几乎各占一半,她向这些公司一一介绍中俄贸易的发展背景、AIESEC在中国大学生团体的发展情况、中国大学生对中国市场的了解程度等等。

即使如此“严阵以待”,在俄罗斯的推广进程仍然困难重重,“俄罗斯的AIESEC和俄罗斯的企业还不清楚中国大学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李墨文说。

去其他国家做推广的AIESEC成员,也各自面临不同的问题,应对方法也不一样。

比如去印度的杨仕妮要在发展潜力最大的印度促成150个项目,虽然印度企业对中国实习生的需求量高,但她要在其中精挑细选一些好企业很难。而对去肯尼亚的李鹭瑶来说,她要去帮助肯尼亚的AIESEC探索更多的企业项目,尤其是那边急剧增长的中国大型企业。

刘祖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不仅在实习项目数量上,今年的目标是翻番,她也是第一次破釜沉舟地派出了7个成员去发展中国家实地拓展,“有的国家做得不好,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需要中国实习生,那么我们来告诉他们。”

“因为太多国家想要跟中国做生意”

几年前,AIESEC中国大陆区成员就意识到了在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可阻挡的潜力,这种意识跟中国普通的大学生相比,颇具前瞻眼光。

今年6月,刘祖蔷去印度推广海外实习,谈未来如何合作。会议上,印度伙伴告诉她,“印度的企业不需要我们去说服,而会自己找上门来,因为无论企业大小,都有着把生意做到全世界的野心,尤其是中国,那里对我们来说,遍地都是机会。”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2013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超过650亿美元。2013年5月,国家总理李克强访问印度时,中印发表联合声明,争取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

负责AIESEC市场推广的张越2年前通过AIESEC去印度进行了2个月的志愿者项目,他在当地的邻居是一个做半导体配件生意的小老板,张越回国后,这个邻居还在不断问他,“中国现在什么生意最好做?”“你能不能做我在中国的合伙人?”

几个月前,一个马来西亚的AIESEC成员告诉张越,“羡慕你们中国的AIESEC,能发展海外实习这个项目,因为太多国家想要跟中国做生意,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马来西亚会说汉语的人跟你们竞争。”

张越在办公室订阅各种期刊杂志,“我们要时刻了解国家的经济策略往哪里走,国家的经济策略就是年轻人的新机会。”

很快,这在全球范围的AIESEC里形成了一种默契,比如,如果有中国领导人访问某个国家的新闻出现,第一时间,AIESEC成员会在邮件里抛出去这条消息,言下之意是,“你看,我们也要加强合作了!”

于是,像印尼、巴西、印度等等国家负责人主动来找刘祖蔷说,“让更多的中国实习生过来吧。”

更重要的是,AIESEC的成员能看到,中国实习生去了发展中国家,远远比去发达国家锻炼的机会更大,发挥的作用更强。

比如,去非洲银行实习的中国学生,往往要负责全部中国客户的业务,独当一面,甚至完全制定公司里的中方客户工作程序制度。

西南财经大学的三年级学生朱竞韬今年春天在乌干达的一家本土银行实习,任中国客户经理。3个月来,朱竞韬看到一个新兴市场发展的状态,它的特征如何,他可以直接进入一把手的办公室,汇报工作情况。

越来越多的在非洲、印度、巴西实习回来的学生,开始参与中国和那个国家的贸易。

“那些国家充满商机,又开始有竞争压力,以前投资人或许有钱就行,但现在他们需要更多有专业背景,懂经营的人才。”陶郁倩说。

2007年,一位大学生通过AIESEC去墨西哥宾堡面包集团实习,工作之一是研究东南亚国家市场,二是去当地工厂了解整个供应链运作管理。回国后,他就直接加入了宾堡集团在北京的分部,让墨西哥小熊面包,走入中国的电视广告,北京的大小超市。

还有的实习生,实习归来,直接创业,“让曾经的老板入股了自己的创业公司”。

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除了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人才的需求日益膨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告诉AIESEC中国成员,“我们需要发展中国家的实习人才。”,原因是,“下一步的发展机会,就在那里。”

今年3月,一名在非洲实习过的学生参加了腾讯海外市场拓展部的面试,对绝大多数题目,他都十分有思路。比如,如何在非洲实现微信的高访问量、分析非洲的市场并制定下一年的市场战略等等。

“这些问题,一个美国留学回来的博士似乎没法了解,但这个实习生回答得得心应手。”张越说。

几个月前,一位AIESEC成员去阿里巴巴谈商务拓展合作,当对方知道他们能提供有类似印度、巴西实习经历的学生时,十分感兴趣。

年初,专门做国际电子商务的环球市场集团,主动找到AIESEC,希望他们推荐一些去过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实习的学生,他们能意识到,这些海外实习的学生学习能力更强,能快速适应环境,但最直接的原因是,“要去那边做生意,需要有懂那边市场的人才”。

“打个比方,如果没去过非洲的人,不会了解当地人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如何接收广告,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张越说,“有这些经历的实习生似乎最有可能打通这样一个链条,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今年,一个从巴西实习回来的学生,加入了中国(巴西)投资开发贸易中心工作。她在巴西一个做电动车展会的公司实习,因为当地的生产能力不足,但需求量又大,巴西中国的电动车能卖到巴西去。这个实习生的工作便是联系中国厂商,走入巴西。如今,她在中国所做的工作依然如此,甚至觉得肩负使命感,“我们可以帮中国的企业走入巴西,我的理想是让我们的产品占领南美市场”。

去年,刘祖蔷和她的团队把海外实习项目细化分类,其中一个项目就叫“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这样的概念在国际上特指新兴市场国家。

虽然眼看着这样的潮流滚滚,AIESEC成员们激动不已,但现实的困难更多,“我们要让更多的中国大学生也感受到这些,似乎还是慢了点。”(编辑 谭翊飞 张凡 申剑丽)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