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英雄? 光汇欲接盘美油企资产


2014-12-16 07:00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甲的危机,反过来看就是乙的机遇。油价暴泻油股洗仓,有人几乎赔光,但时势造英雄,行业经历生关死劫,正是考验胆识 、财力和眼光的时候。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甲的危机,反过来看就是乙的机遇。油价暴泻油股洗仓,有人几乎赔光,但时势造英雄,行业经历生关死劫,正是考验胆识 、财力和眼光的时候。

投资者最关心的,莫过于油价何时见底、油股是否值得“低吸”,一句话:跌的这么惨,见底没?老毕却认为,有意押注能源板块的朋友,不妨把目光扩阔一点,从油价波动转向油业风云。

新田退出中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美国新田油田(Newfield Exploration,纽交所代号NFX)退出中国石油市场,重返美国再战页岩油气领域。新田的决定,引来多家内地企业垂涎,有意接盘(竞投新田位于南海的资产)者,据悉便有中海油(00883)、复星集团和光汇石油(00933)。

论姿态,三家企业中以光汇最积极,从公司副总经理张水如在记者面前抛出“志在必得”四字,光汇趁机扩大版图的决心可见一斑。老毕起初认识光汇,是透过若干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广告。细节已想不起来,但油企不是宝洁、麦当劳,在“玩偶箱”卖力宣传,促销对象会是谁?就这样,老毕对这家公司留下了印象。

今年8月,光汇落实收购美国油企Anadarko(纽交所代号APC)在中国渤海湾的油田项目。至此,这家以华南地区成品油分销、零售业务起家的民企,于上游领域大展拳脚野心尽显。美国新田油田退出神州,其南海资产若落入光汇之手,后者上游版图进一步扩大不言而喻。

光汇志在必得?

光汇跻身内地民营能源综合企业前列的历程,本港投资者想必早有所闻,《21世纪经济报道》的详尽介绍,有助读者重温该公司的历史。值得一记的有两件事:

一、光汇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初在华南地区从事成品油分销、零售,香港注册,在内地知名度不高。2006年,中央政府下发保税油牌照,共有五家企业取得经营权,当中四家为央企,只有光汇是民企,该公司就此一举成名。

二、光汇获准经营保税油业务后,董事长薛光林把英国石油(BP)驻新加坡燃料油团队整个撬走,并以此为光汇保税油业务的经营班底。BP乃国际能源巨企,面目无光不在话下。

从油市当前状况出发,光汇今年收购Anadarko渤海湾资产,对分析中美油业动向意义重大。交易最终作价高达10.75亿美元(约83.85亿港元),远高于2013年光汇中报显示的13亿港元账面现金,业界因而把交易形容为“蛇吞象”。

光汇逆市拓上游,自有其“志在必得”之理。然而,从卖方立场出发,老毕认为有两大考虑:

一、美国油企退出神州,原因不尽相同,但资产却不愁卖不到好价。盛传争夺新田南海资产的三家企业,中海油、复星财雄势大,光汇虽是民企,惟既有“蛇吞象”的前科,油价不振难免影响作价,但有意接盘的中资企业数不在少,新田以理想条件转让资产退出中国应无悬念。

二、新田套现离华,资金将重投近期草木皆兵的美国页岩油气市场。犹记得,在油价高企页岩革命如火如荼的那几年,美国上游能源企业一面疯狂举债投入开发,一面分拆运输、仓储等中游业务,以master limited partnerships(MLPs,在伙伴〔股东〕而非企业层面课税)形式独立上市,集资所得加码投入上游业务。如今逆境降临,债台高筑的中小型油商,很可能被迫贱价割让页岩产区地盘,让财力优竞争力强的同业捡了个大便宜。

新田舍华从美,算盘会否正是高价出货(在华资产)、贱价入货(美国页岩油气生产权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述了一宗2008年发生于内地的真实个案,以此细味美国油业处境,别有一番启示。话说,2008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低见每桶33美元,当时便有一家民营油企资金链断裂,不得已于2009年2月贱卖公司。令人唏嘘的是,民企主事人倘能坚持多三个月,公司非但不会破产,反能从油价回升中获取暴利!

薛光林趁新田回流美国扩大内地版图;新田在美国油业风声鹤唳之际回流花旗,谁的决定正确?搞不好给阁下猜中,发财了!

本文版权所有:香港信报财经新闻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