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前言不对后语,IEA倒果为因?


2014-12-25 07:00

圣诞佳节在即,老毕久未出门,假期将与家人到宝岛一游,在此祝读者圣诞快乐,财源广进。

圣诞佳节在即,老毕久未出门,假期将与家人到宝岛一游,在此祝读者圣诞快乐,财源广进。

本来不想再谈油市,但研究部招牌栏目“市评”大字标题,《油价顶住坏消息》,老毕心痒难熬,反正这是圣诞假前最后一击,随心而为,何坏之有?

我很同意栏主围绕国际能源署(IEA)调低全球石油需求预测那一问:“令人费解的是,油价愈跌为何需求愈低?IEA莫非倒果为因?”

IEA后知后觉

倒果为因四字,可圈可点。IEA的市场展望,要在具备前瞻性(forward-looking)的前提下方有参考价值,而所作预测必须充分考虑供求变化,包括油价急跌对需求和供应两方面的影响。踏入下半年,油价从每桶100美元(以纽约期油为准)起步,连穿五个以10美元为单位的重要关口,近日徘徊于55-56美元水平;其间,IEA于五个月内四度调低全球石油需求预测。

老毕有着与“市评”栏主殊途同归的疑问:IEA到底是因应油价变动而修订需求预测,还是给油价牵着鼻子走,亦步亦趋完全被动?IEA修订石油展望,油价变动外自然亦要考虑全球经济,但五个月内四度下调需求预测,环球经济再差,亦不致于劳烦IEA近乎每月一次地下调展望吧?

以油价半年来连穿五个重要关口的跌势,说IEA在搞清“需求”状况前亦步亦趋大失方寸,显然与事实更接近。然而,那岂非变成“条件反射”,有欠专业?该机构的需求预测若一如“市评”所言,有倒“果”(需求疲弱导致油价下跌)为“因”(油价下跌引致需求不振)之嫌,根据IEA的结论作出投资或商业决定,焉能不碰壁?

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纳伊米最近的言论,予老毕前言不对后语之感。他先把油价急泻归咎于投机炒卖,并强调油市可在OPEC不减产的情况下自行稳定下来,理由是低油价有助刺激环球经济,带动石油需求回升(把这句话与IEA的需求预测放在一起,是否有点“格格不入”?)

假设纳伊米并非口不对心,那便等于说,他对油市基本因素并不悲观,深信无形之手终能把油价引回“合理”即远高于目前的水平。此番言论虽间接表明油组这个卡特尔名存实亡(卡特尔的存在就是为了抗衡自由市场力量),但透过将油价急挫的责任往炒家身上推,纳伊米既清楚表明沙特无意发动油价战,亦可趁机反驳诸般针对沙特阿拉伯的阴谋论。

油市期权trade

纳伊米若就此“封口”,市场也许对其言论信以为真。问题是,此君翌日接受《中东经济调查》(MEES)访问,扬言油价即使跌至每桶20美元,沙特亦不会当作一回事。那不是摆明车马刺激俄罗斯和美国页岩油商的神经吗?前后不过两天,纳伊米先为油价战、阴谋论降温,转头却在火堆上浇油,沙特究竟在搞什么?

香港上市油股选择有限,本地投资者对美国能源板块未必熟悉,低吸油股在资讯上并无优势。只“赌”油价不买油股,较合理的选择是追踪油价走势的ETFs,当中交投最活跃的一只,纽交所代号为USO。

投资者若不愿(或不懂)猜测油价升跌,不妨考虑以期权中的strangle(勒氏组合)策略出击。在操作上,strangle要求策略采用者卖出(write/short)一个call(认购权期),同时卖出一个put(认沽期权)。采用这种策略,目的是在不揣测油价去向的前提下,透过出售一call一put,赚取两个价外(out-of-the -money)期权提供的收益(期权金)。

听起来有点复杂,但真正操作过的人,此法该不难掌握。任何期权策略,背后皆有其逻辑,strangle牵涉一call 一put,意味操盘人对油价并无方向上的观点(directional view)。从期权卖方的立场出发,call、put具short,意味不设对冲/保护机制,与锁定亏损上限、旨在赚取两个不同行使价之间差额的spread trades(价差交易)相比,涉及的风险较大。

以USO这只石油ETF(周一收市价略低于21美元)为例,2015年1月17日到期、行使价23美元的call,以及同日到期、行使价19美元的put,每ETF单位(股)期权价(金)皆为50美分,两者合计1美元。与ETF造价相比,call与put具约一成价外,但由于卖方合共收取了1美元期权金,这个trade的打和点有两个:call的一边为24美元(行使价23美元加1美元期权金);short的一边则为18美元(行使价19美元减1美元期权金)。

不设保护机制

换句话说,这个strangle要输钱,USO必须升穿24美元或跌穿18美元,跟这只ETF现价分别相差多达14%。

简而言之,在未来一个月内,USO只要不上升或下跌超过14%,这个盘至少能守和。到期日当天,USO若处于19至23美元之间(put和call的行使价),策略采用者便能收足每ETF单位1美元的期权金。

正如前述,这个trade不设保护机制,而油价理论上可以狂升暴挫,14%是否足以让投资者立于不败,“落注”前必须认真考虑。

本文版权所有:香港信报财经新闻(编辑 王芳艳 马春园)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