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的现实治理哲学
世间已无李光耀。他励精图治,把一个贫穷落后、资源贫瘠的国家,从第三世界拉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他改变了小国无外交的定律,在世界舞台纵横捭阖,平衡东西方力量,谋新加坡之生存空间。
编者按
世间已无李光耀。
他励精图治,把一个贫穷落后、资源贫瘠的国家,从第三世界拉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他改变了小国无外交的定律,在世界舞台纵横捭阖,平衡东西方力量,谋新加坡之生存空间。
此刻,那些痛恨他的人可以暂时搁置杂音;而那些拥戴他的人,必须以他当年的勇气开创新的未来。
谨以此专题,纪念这位影响世界的伟人。
3月23日凌晨,91岁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病与世长辞,得到全球各界人士的哀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唁电中表示,李光耀先生是新加坡共和国的缔造者,也是广受国际社会尊重的战略家和政治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中新关系的奠基人、开拓者、推动者。
李光耀亲手把新加坡从一个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的相对落后、危机四伏的城市小国,打造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不仅经济高速增长,而且取得了非凡的社会发展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李光耀奉行务实主义的外交政策,实现了“小国大外交”,既确保了自身安全,也推动了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成为全球知名的政治家。
李光耀奉行华人世界传统的儒家伦理,坚毅不拔,富于远见和魄力,又善于学习,随机应变。对于新加坡,他就像一位明智的家长一样,引导这个社会的转型和进步。李光耀对东西方文化都有深刻的理解,实现了现代政治文明、治理文明与华人社会文化传统的较好融合,实现了东方社会治理方式与治理路径的创新:既有严格的管制也充分保障了经济活力,既奉行自由的市场经济经济政策又提供了充足的社会保障,既实行政府主导模式又保证了政府的廉洁高效,既奉行精英治国理念也强调治理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领导国家的过程中,他不断调整经济战略和国家战略,在保持政府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的效能,也赋予民主制度以多样性的意涵。在李光耀领导下,新加坡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秩序井然,犯罪率低,民众满意度高,这充分阐释了“善治”的真谛。
这些成绩的哲学基础是李光耀的现实主义治理理念:不生搬硬套理论,不把别国的做法强行复制到本国,不强求现实符合某种现成的“模式”,而是一切从本国国情和经验出发,从本国民众的需要出发,对东西方的政治经济管理经验都兼收博采,择其善者而从之。这些必然对新加坡带来长远的深刻影响,虽然他去世后的新加坡也面临诸多挑战,但这些遗产是重要的思想资源。
新加坡的历程充分说明了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社会模式,各国的发展道路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试错,不断探索,并应该以人民生活是否幸福作为评价的标准。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其治理方式当然无法为其他国家轻易拿来复制,但是李光耀现实主义的治理哲学,把自由和平等、效率与公正充分结合的政府政策,也能给别国以很多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坚持执政党的领导,也要充分发挥所有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为了创新中国的社会治理,我们需要全面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能从李光耀治国理念和新加坡经验中吸取很多宝贵经验。(编辑 丘慧慧 郑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