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如何承载北京城市副中心梦想?

21世纪经济报道 肖明 北京
2015-07-12 13:22

7月10日至11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论证,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这也是通州作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定位做实。

贴上北京行政副中心的标签,北京通州区的房价又开始新一轮疯涨。

目前,已经有不少楼盘超过了3万/平方米,而去年这个时候大部分楼盘也就是2万左右,更低的前几年曾从3万元/平方米跌倒1.5万元/平方米。

7月10日至11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论证,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这也做实了通州作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定位。

作为北京的行政副中心,北京市政府部门的单位即将搬迁至通州。但是中央部委、中央企业、中央部门下属的机构、学校、社团如何迁移还是未知。

显然,解决北京交通、环境、人口等一系列问题,单靠转移北京市政府作用有限。北京作为首都的功能过于密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曾建议,将清华大学搬迁到西柏坡,立马减少50万人口。

即便不指望清华大学能搬迁到西柏坡,就算搬迁到通州也无法承接这么多人口。所以,指望通州成为副中心能疏解北京过分密集的核心功能,并不现实。

通州是首都副中心吗?

这不是文字游戏,首都副中心和北京副中心,不是一个概念。

所谓北京副中心,可以把北京的部分功能疏解过去。简单说,北京的市委市政府可以搬迁。如果是首都副中心,那意味着中央单位需要部分搬迁到通州。从目前的官方消息来看,通州的定位是前者。

之前,保定、石家庄、廊坊都有传过,说要做首都的副中心。虽然还没有定论,但从疏解北京非核心功能角度来讲,部分中央机构和下属单位,仍可能存在搬迁的可能。比如北京211大学,以及985大学,就有搬迁的必要,国外的知名大学一般都是在小城,甚至是农村。

那么,谁做首都行政副中心呢?没有下文。

既然中央未定位首都副中心是通州,通州会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如果只是北京几个政府部门搬过去,对北京交通拥挤解决帮助不大。同样,北京那么多区县都在更远的地方,比如密云,门头沟等,如果以后北京市政府搬迁到通州,对通州的交通也是一大挑战。

如果通州不是首都副中心,那么通州房价又有多大的上升空间?北京市政府搬迁过去对通州地价意义又有多大?没错,河南郑州政府也搬迁到新区了,内蒙古鄂尔多斯政府也将政府大楼搬到新区了,可是这些新区发展成城市的新中心了吗?

通州更适合宜居吗?

从表面上看,通州似乎要积聚更多的人口和产业。

今年,北京市有关领导在北京两会后调研通州区时指出,要举全市之力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上担起承接与疏解的双重责任,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通州区积极对接中心城人口、功能、产业转移的方向和重点,下大力气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水平,一批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得以引进和盘活。公共服务跟不跟得上,是人来不来、留不留得住的关键,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能不能承接住中心城疏解功能的关键,城市副中心应是一个综合的服务中心,让居民感觉到生活在这里很舒心很幸福。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与其他地区相比,通州的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统计数据显示,通州900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2014年有常驻135万人口。而大兴1000平方公里左右土地,2014年常住人口有154万。也就是说,两地人口密度实际上是差不多的,但是2014年通州GDP只有548亿元,大兴是1472亿元。也就是说,同样的面积,同样的人口,通州的GDP,包括人均GDP,只有大兴的1/3左右。

再以与通州相连的朝阳区来说, 朝阳470平方公里的土地,2014年有392万人口,但是GDP是4300多亿元。也就是面积只有通州的一半左右,人口为通州的3倍,但是GDP是通州的10倍。通州人均土地GDP只有朝阳的5/100。

这也就是说,通州是有人居住,但是没有产业的睡城。

这样问题出来了,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能大力发展高端产业,使得通州变成有产业有居民的不夜城吗?——太难了。

原因是,通州处于全国最繁忙的机场航道线上,飞往北京机场的航线都要经过通州,通州的部分地区不允许发展高层建筑,这就是通州难以发展大型商业写字楼的典型案例。

通州适合宜居吗,那就问问在通州居住的人吧。

通州到城区过去只有八通线,但是在四惠站需要转车,早晚高峰时期,转车少则20分钟,多则半小时。由于在当时的规划中,八通线属于向外放射的“郊区线路”(6节车厢,时速只有60-70公里),加上换车,从通州到北京国贸10多公里的距离,需要40分钟。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高峰时期,从八通线开始几站后,就基本限流,上不去人。

即使是新通车的6号线,从首站通州的潞城到2环的朝阳门需要40分钟,这样的时空距离还有居住优势吗?即使居住在通州,每天来去2个小时拥挤的地铁能是宜居的生活吗?

通州能承接大量的产业吗?

通州最近大批的房地产项目正在疯长,标出3万/米的楼盘多的是。

通州又要变成最为拥挤的城区吗?

据笔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人口最为密集的不是2环以里,而是5环以外。比如2014年北京抽样人口调查显示,北京2015年五环以外1097.9万人,占全市的51%。有测算认为,三环到四环的常住人口达287.5万,占全市的 13.4%。

而通州刚好位于5环到6环之间。这也就是说,目前通州正好位于北京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通州还能承接北京市区的产业包括医院,学校,企业吗?这似乎很难。

事实上,通州与北京城区已经连成一片,目前没有缓冲的生态涵养地区,通州如果吸纳更多的人口居住,将可能产生更大的人口承载问题。

事实上,通州目前大的工业产业早已开始搬迁。比如通州的铜牛服装已经搬走,通州边上的华北地区最大石材市场西直河市场已经关闭。通州预备承接一些大学或者医院,有中国人民大学选址,不过这个潞城预留地也是传了多少年,只闻雷声不见雨下。

通州最大的问题是,只有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像人民大学这样的985院校,通州本身没有那么多的地,那么多的水,那么好的交通条件来承载一所全国重点大学。

一所重点大学至少有数万学生和教师,还有相应的配套设施,通州迄今都还没有接纳南水北调的水,有水利专家说,东5环外的北京仍在依靠开采地下水提供给当地居民,在相当长时间内,东五环外很难使用南水北调水。而南3环外的北京居民已经喝上了南水北调的水。

有的人说,通州还可以向燕郊拓展。

没错,通州往东就是燕郊了,但是燕郊也是缺水的城市,这里交通更不方便,地铁喊了多年也无踪影。与北京城的多个断头路迄今仍未联上。这包括即将施工联燕郊的G1N高速(在燕郊早已修通,一直未连接上北京)。

如此看来,通州也早已是人满为患的地区,日后人民大学等高校再往此搬迁,那不是要加剧人口密集,与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的方向背道而驰吗?

通州要做交通大枢纽吗?

通州能否做交通大枢纽,这是一个问题。

根据笔者此前研究,北京新机场到北京机场之间的轨道交通连接线,有存在走通州的可能。但是目前北京大外环(7环)已经确定不再走通州,原因是,这会导致交通进一步拥堵。所以未来北京第二高铁(走武清)、京滨高铁(走香河、宝坻、天津滨海机场)),京唐高铁(走香河、宝坻)起点在哪,仍值得研究。

因为如果都在通州设定为起点,则通州火车站将成为类似北京南站或者西站的新枢纽,这里需要建设规划多条新的达到通州的轨道交通,这方面还需要多年的研究。但是如果成形的话,这将加剧通州的交通拥挤。

如果不走通州,比如走北京东站(大望路附近)或者北京站,则同样面临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大的问题。

北京新机场将连接有7、8条轨道交通和地铁,分别是京沪高铁,京津高铁,京津第二高铁,廊涿城际铁路,新机场地铁,京九高铁,北京4号线地铁,北京新机场到北京机场联络线。

通州如果要大的轨道交通枢纽,那么北京开往唐山、天津的第二高铁都可以将起点定于此。但是这会让通州变成甚至比城区更为拥堵的区域,这与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的初衷背离。

通州的最大问题是,已经陷入发展的魔咒:如果大发展,则变成了另一个拥挤的城区。如果不发展,则有人无业的睡城问题更加突出。

发展越快,与城区之间的通勤往来交通压力更大,不只是居民叫苦不迭,公务员也受不了,最现实的问题是,通州如果承接北京市政府市委办公楼,大批的公务员要面临子女上学和住房在主城区的问题。

北京提出了新的规划目标,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内。北京不断提出调控人口,反而不断增加。

根本的原因在于北京的机会多。包括中央机构、中央企业、中央部委和大学、科研所。

为什么他们的眼中只有北京?因为北京有全国最好的大学比如清华北大,有全国最好的医院比如协和北医,因为有最好的科研机构比如中科院、工程院,有最大的审批权力部门如发改委,以及各大央企总部。

因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但是与这几个中心有关的单位,有哪个要迁移到通州的吗?

那么将北京市政府部门迁到通州,对于解决交通拥挤,人口聚集问题又有多大帮助呢?只能是拭目以待了。

(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编辑:耿雁冰)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