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第三十一个教师节,就这一行业群体而言,教师们的职业感受又是如何呢? 来自"腾讯-麦可思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显示,超六成高校教师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较高(该群体包括选择“非常高”和“比较高”的教师)。不过,尽管大多数认可自我工作,但超半数高校教师表示,他们每个学期都会在实际工作中感到精疲力竭,其中在本科院...
时值第三十一个教师节,就这一行业群体而言,教师们的职业感受又是如何呢?
来自"腾讯-麦可思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显示,超六成高校教师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较高(该群体包括选择“非常高”和“比较高”的教师)。不过,尽管大多数认可自我工作,但超半数高校教师表示,他们每个学期都会在实际工作中感到精疲力竭,其中在本科院校任职的教师该比例为51%,在高职高专院校任职的教师该比例为58%。
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个中原因在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任职的教师中有一定差异。
麦可思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在本科院校任职的教师,工作中感到精疲力竭的最主要原因是“科研或论文发表要求”(61%),比位列第二的“工作付出与实际收入不成正比”(52%)高出9个百分点。在高职高专院校任职的教师,感到精疲力竭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作付出与实际收入不成正比”(58%),其次是“学校的制度和管理”(56%)。
而且,不同职称的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也不同。在本科院校任职的教师中,副教授和讲师因“科研或论文发表要求”产生职业倦怠的比例更高,分别为68%和65%;而助教、其他类型教师因“工作量”产生职业倦怠的比例更高,分别为41%和45%。
此外,在高职高专院校任职的教师中,助教认为“工作付出与实际收入不成正比”导致职业倦怠比例相对最高,为64%。另外,约五成副教授(51%)、讲师(53%)、助教(49%)认为“个人职业成就感低”导致他们产生职业倦怠情绪。相比之下,在高职高专院校任职的教师中,认为“工作量”导致出现职业倦怠的比例相对最高的是教授,为44%。
对于职业生涯中出现的疲倦心理,接受调查的教师最希望学校提供“更科学的教师绩效管理及评估体系”(本科:63%、高职高专:60%),其后为“提供教师更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途径”(本科:48%,高职高专:54%)和“完善教学和科研的支持服务”(本科:44%,高职高专:37%)。
(编辑 吴红缨)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