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聚焦能源、科技合作 两国关系非“零和博弈”

21世纪经济报道 慕丽洁 上海、广州报道
2015-09-25 07:00

如果从金融投资角度,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金融、服务及服务相关行业,还是有很好的机会,比如保险、金融、资产管理...

如果从金融投资角度,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金融、服务及服务相关行业,还是有很好的机会,比如保险、金融、资产管理、医疗服务等。中国医疗、服务业的投资环境、市场成熟度、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比十年前更成熟、更完善。另外,中国消费者消费水平也比之前大大提高。

7.gif

7.2.gif

随着习近平主席对美国展开国事访问,中美之间的投资和经贸合作亦捷报频传。

波音公司与中国商飞签署了关于在中国建立737飞机完工中心的合作文件,双方将共同出资建立合资公司;思科宣布将与浪潮集团联手投资1亿美元成立中国合资公司,进行转售思科网络设备和联手开发硬件等业务;微软与紫光和世纪互联就向包括中国国企等消费者提供混合云解决方案和服务签署合作协议等。

与此同时,中国六省与华盛顿州建立贸易投资联合工作组,标志着中美两国在地方层级的第六个重要经贸合作机制正式建立。省州层次的合作平台已成为支撑中美两国关系纵深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量。

过去20年间,中美经贸合作蓬勃发展,双边贸易已经扩大到5000亿美元的规模,中美贸易关系亦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未来两国关系必将走向更加全面的交融与更加紧密的合作,哪些领域能成为拉动中美两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邀请活跃在中国与美国投资界、法律界的一线实战“队员”,围绕中美双向投资、中美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开启“21世纪中美投资圆桌论坛”。

圆桌嘉宾包括:深圳君亮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暨前美国休斯敦美中商会会长吴君亮、Karma Fund(因果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合伙人暨投资总监朱杰、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胡海平。

聚焦能源合作、科技并购

《21世纪》:如何看待当前及未来的中美投资机会(包括资本市场,以及包括制造业、基建等在内实业)?最看好哪些行业和领域?

吴君亮:从海外投资者和贸易角度看,当前中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机会,或许并不如十年前。十年前人民币处于升值趋势,到中国投资可享受人民币升值的红利,同时,资产价值、人力成本、生产要素、政策优惠等都极具吸引力。目前,人民币已经走过升值周期,未来市场是否能继续开放,在外国投资者心里确实是存在疑虑的。

跟十年前相比,现在投资美国在变好。美元在未来几年有十几到二十的升值空间,进入了升值周期,投资者不担心资产会贬值缩水。如果是做贸易或生产,美国现在从投资环境、资产价值、人力成本、生产要素、政策优惠等方面,也具备了比较优势。

然而,如果从金融投资角度,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金融、服务及服务相关行业,还是有很好的机会,比如保险、金融、资产管理、医疗服务等。中国医疗、服务业的投资环境、市场成熟度、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比十年前更成熟、更完善。另外,中国消费者消费水平也比之前大大提高。

同时,这些行业在美国也同样具有投资机会。美国房地产市场,虽有周期性,但也很健康。美国的农业土地辽阔,机械化程度高。但不看好制造业,美国劳动力成本还是高。无论去建厂还是搬迁至美国,都存在风险。

朱杰:美国整体经济仍属弱复苏阶段,加上外围形势风起云涌,全球资本市场十分动荡,导致近期联储加息极为纠结,全球经济自2007年经济危机开始的负反馈仍旧没有停止传导,欧日仍旧是泥潭挣扎,时好时坏,新兴市场风险及溢出效应也须持续关注。

美国股市从2009年开始上涨至今,几大指数已经积累了三倍左右的涨幅,虽然整体估值仍属合理范畴,但近期的波动性风险明显提升,风险收益比并不合适。长期看好壁垒强大的科技类和生物医药类公司,周期上看好房地产和近期可能出清的能源行业。

胡海平:中国企业对美国的投资前景广阔,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但投资总量与其他国家在美投资相比仍处于低位。中国目前对美国投资的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在金融、制造、采矿、房产这几个领域。我预计更多的非国有企业会加入对美国的投资,投资领域也会更加广泛,比如绿色能源、科技、文化产业等。

《21世纪》:具体来看,能源和科技方面也是本次习近平主席访美的两大热点。你认为能源方面中美之间此次有望达成哪些合作?中美在科技领域的投资并购情况如何?

朱杰:主要包括油气领域技术合作、页岩气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以及共同维护石油市场的稳定。美国页岩气技术值得中国借鉴,希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支持和推动双方企业加强油气领域,包括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领域的合作。

胡海平:科技方面,习主席访美的第一站就是美国的科技重镇西雅图,商务部将与美国华盛顿州政府在西雅图市联合举办中美省州经贸合作研讨会。我认为这将推动中美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和投资并购。

个人不应盲目参与美股

《21世纪》:中国投资者去美国投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及规避哪些风险?

朱杰: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有着很大的不同美国股市是机构占主导,公司优胜劣汰是基本法则。所以并不建议个人投资者盲目参与,投资给优秀的投资机构是更好的选择。

胡海平:中国投资者应着重注意在美国投资的合法合规问题。美国法制健全,与中国的法律体系有诸多不同之处,中国投资者切勿直接照搬在国内的成功经验。中国投资者应做好充分准备,切实了解美国法律对外国在美投资的保护与限制,严格遵守美国联邦、州以及地方法律,有效减少或避免各类法律风险。

有很多先例已表明,中企在美国投资的项目很可能会受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CFIUS可能因为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下令限制或终止来自中国的某项投资。另外,中企收购美国企业或资产往往忽略或低估了成交后的整合风险,甚至由于文化与管理理念的差异导致诸多经营方面的问题。

《21世纪》:美国投资者和企业当前在中国投资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胡海平: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已是密不可分,这给两国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机会。然而两国之间尚需时间和努力达到更为广泛深入的理解和互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在另一国的投资涉及到尖端技术、国家安全等方面,可能会受到该国有关部门的审查,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我们相信,中美关系总的趋势是向理解和互信进一步发展,对两国之间投资的指引也会更加明确,随着不确定性逐步减少而日趋常态化。

中美关系非“零和博弈”

《21世纪》:如何预判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趋势?

吴君亮:中美贸易增长速度在放缓。上世纪末期以及前几年,增速特别高。未来中国进口的趋势会加大,因为人民币依然维持强势,从美国进口的东西还会增多。同时,中国市场会进一步开放,美国消费产品种类、生产能力等方面比中国丰富很多,相比起来,中国的消费行业里面,还有很多增长的空间。

朱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关系肯定不是零和博弈,一方获益不代表另一方损失。两国未来需要保持更加积极、开放和持久的经贸关系,这也是全球经济增长和长久和平的重要支柱。中美在各类问题上互相谅解才是符合双方切身利益的。

胡海平:虽然经历了多年来的各种波折,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仍然密不可分,未来的大趋势应该是更为紧密的合作和更多的相互投资。但是,如果两国政府关系由于政治、外交等因素受到影响,在某些敏感领域的投资可能会遇冷并受到更严格的审查。

胡海平:如果中美谈判获得明确进展并达成较短的负面清单,对两国的投资提供更明确的指引和更少的限制,这对在美国投资总体来说无疑是有利的。基于习主席本次出访会加深两国的理解和互信,我乐观地期望BIT谈判在习主席本次出访期间会有较大进展。美国商界对BIT谈判在习主席出访期间的进展也抱有很大期望,比如在一周前,美国94家知名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联名向习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发出了一封信函,表明他们坚定地支持两国尽快缔结《双边投资协定》,以及对在习主席访美期间取得BIT谈判重大进展的期望。

目前BIT谈判所面临的障碍可能还是对双方的负面清单无法达成一致。负面清单决定了某个行业是否开放来自对方的投资,也关系到对关键基础设施、重要技术、国家安全等关键问题的界定,因此是十分重要的。

《21世纪》:美联储本月宣布不加息,你认为年底或明年年初加息的可能性有多少?一旦加息,将对中美之间的投资和经贸产生何种影响?

吴君亮:个人认为美国今年加息的可能性很大,但不会对中美关系之间产生实质性影响,其加息不太可能突然进入一个很猛的周期。当前美国通胀不是很厉害,美联储需要考虑就业。因此,这时候并不需要强力压制通胀,如果加息过猛反而会压制投资和就业。

朱杰:对于年底或明年年初加息的判断偏向乐观,即大概率加息,主要看就业、通胀以及外部市场这三个因素。从就业指标看,基本符合加息标准。而从通胀来看,房租和房价都在上涨,主要影响通胀的因素便是大宗商品的价格,与外部市场相关性较大。如果年底依旧放弃加息,那么将显示说投票者们对于美国通胀的担忧依然存在,这与其通胀将回暖的态度相矛盾,投资者也将被迫重新考虑长期投资策略是否符合美联储目前的态度和立场,将引发市场的巨大波动。(编辑:朱丽娜)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