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熔盛百亿债转股先行 造船民企春和集团再售股权还债

21世纪经济报道 肖夏 上海报道
2016-03-11 09:42

陷入困境的大型造船民企正在设法解决不断增长的债务。

3月9日春和集团发布公告,称截至当日公司共产生欠息1047万元,另有4936.2万元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到期无法兑付,为确保能正常兑付其去年发行的短期融资券,春和集团正在就出售下属公司部分股权进行谈判。

春和集团旗下的江苏太平洋造船集团业务横跨造船和海洋工程两大板块,在江苏和浙江多地有生产基地。但根据去年前三季度的财报,春和集团经营性业务亏损3.75亿元,负债超过129亿元,账面流动性已经基本枯竭。

除了去年已经被出售给中集集团旗下公司的南通太平洋海工有限公司(SOE)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太平洋造船旗下的大洋造船也进入半停工状态,7日船厂工人再度因工资发放问题主动停工。

债务压力更大的熔盛重工选择了少见的债转股。春和公告前一天,曾是最大造船民企的华荣能源(01101.HK,即熔盛重工)也发布公告,称拟向债权人发行股票的方式来偿还债务,总额为171亿元,20家债权银行中已经有12家认购约125.98亿元的债务。

熔盛重工截至去年6月债务达到224亿,其中八成逾期或即将于今年6月底到期。如果得到股东大会通过,这将是国内首个通过债转股方式解决沉重债务的造船企业。届时各家债权银行在熔盛的持股将超过七成,其中有三家银行在熔盛重工持股将超过10%。

春和再售资产

根据3月9日的公告,春和集团的1047万元欠息主要来自公司本部在建设银行的1.95亿流动资金贷款欠息84.27万元,下属子公司宁波春和钾资源有限公司在进出口行1.17亿美元MAG项目并购贷款的欠息145.45万美元,约合946万元。

除此以外,春和集团旗下子公司上海大宗物流有限公司在招行的4936.2万元银行承汇兑票垫款在去年12月4日到期无法正常兑付。

春和于去年5月14日发行了短期融资券“15春和CP001”,金额4亿元,按照一年期限将在今年5月到期。春和在公告中表示,为了保证债权正常兑付,正在全力推进下属公司的部分股权出售的谈判,并积极寻求其他还款来源,以用于兑付这批融资券和逾期债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春和集团从2012年开始连续四年共发行了5次短期融资券,用于解决资金流紧张,此前四次都如期兑付。此次短期融资券能否按时兑付将是春和集团面临的一大考验。

由于船舶主业形势继续恶化,春和的业绩走向并不乐观。根据春和集团的财务报表,其去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69.3亿元,下滑10%,净利润为-4.08亿,同比大增211%。尽管仍然有接单,但和业内很多企业一样,春和近几年的新增订单预付款比例普遍较低。

上个月底,春和集团和其2012年发行的公司债券“12春和债”也已经被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这笔5.4亿元的公司债券2018年到期,评估方鹏元资信认为现阶段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

在海工市场上,春和集团在国内占有领先地位。但为了保证流动性,去年8月春和集团已经和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下属的江苏太平洋造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SOE29.95%的股权转让给中集安瑞科技(03899.HK)。尽管春和仍拥有SOE的股权(36.69%),但SOE控股股东之位已让给中集安瑞科技。

春和集团在公告中强调其化解债务的努力,称其刚性债务已经从2015年初到111.09亿元减少至去年9月末的82.21亿元,且公司目前仍持有较大规模的订单,部分订单已经开工建造。

但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春和的造船业务目前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就在上述公告前两天,太平洋造船旗下的扬州大洋造船再次因拖欠工资而发生工人停工,这家船厂从2月底就传出消息可能会进行裁员,很多员工从春节前就已经处于“待业”之中。

熔盛首开债转股

与春和集团相比,熔盛重工的债务压力更大。根据去年的中期报告,这家曾经的最大民营造船企业截至去年上半年借款以及融资租赁负债总额约为224.44亿元。这一数字虽然相比2012年高峰时已经缩水,但公告称其中的179.3亿元(占79.9%)已经逾期或按协议应在12个月内(即到今年6月)偿还。

从2014年开始,熔盛重工一直在寻求资产重组,多家同行被传有望接手部分资产。但由于债务负担沉重,一直未能有确切消息。

直到债转股的方案得到认可。

根据方案,熔盛重工计划向债权银行和其指定实体配发股份以偿还最多141.08亿元的债务。8日的公告称,20家债权银行中,已经有12家签署意向书,认购了125.98亿元的股份,占到债权银行最高认购额总额的89.3%。

按照计划,这一债转股方案将在3月24日举行股东大会上表决,如果通过熔盛将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债转股解决债务的造船企业。

对于熔盛重工的股东来说,银行同意债转股可算是久违的好消息。熔盛重工的股价10日收盘上涨11.17%,收于0.209港元/股。在此之前熔盛重工的股价一直处于低迷之中,除了去年5月股价曾短暂突破1元/股,一直处于港股仙股(低于一元)的队列。

按照公告推算,债转股方案实施后,12家债权银行将占有熔盛71.2%的股份,其中有三家银行持股都超过10%,最高一家达到13.9%,成为熔盛的最大股东。而熔盛控股方张志熔家族和熔盛董事长兼CEO陈强的持股则分别稀释至2.9%和不到1.1%。

熔盛重工的债务构成中中国银行、国开行、进出口行等几家的贷款占到大头,其中中行最多。不过熔盛公告中并未明确各债权银行的身份,以及其认购股份的比例与其债权的多少是否存在关系,对此熔盛方面也并未回应记者的求证。

如果债权最多者认购股份后持股占比也是最多,债转股方案得到通过后中行将是熔盛重工最大的股东,按照总股本推算持股占到13.9%。

(编辑:贾红辉,邮箱:jiahh@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