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消费当以改善民生为目的

21世纪经济报道 欧阳觅剑
2016-03-16 07:0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消费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消费的论述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他强调,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破除政策障碍,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近日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从各自部门职能的角度,谈了一些促进消费发展的具体措施。高虎城着重指出,进一步优化改善消费流通方式,进一步保护和优化消费环境。赵辰昕提出了四方面的工作:增加有效供给、优化消费环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促进消费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少有人提,可能是因为大家觉得答案不言自明。但实际上,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可能有两个不同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分辨清楚。有人会回答,促进消费是为了改善民生,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他们的获得感。也有人会回答,促进消费是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在投资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让消费取代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这两个答案并不是完全对立、不可调和的,民生改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经济增长了也有利于民生改善。但它们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消费支出增加了,而居民的“获得感”并不强,民生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天价虾”、“天价鱼”就是如此,类似的情况在很多旅游区普遍存在,对当地经济多多少少有点拉动,但消费者在金钱和精神上都受到了损失。

促进消费的拉动经济增长功能与改善民生功能会分离甚至对立,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可能实实在在发生的真问题。在“GDP崇拜”的观念占据人们头脑几十年之后,有人会有意无意地过于重视经济增长,而不注重民生改善。例如,在企业负担重、经济减速的情况下,有人就有了削弱劳动者保障、降低民众福利水平以维持经济增长的想法。这种本末倒置的想法,认真思考之后会觉得荒唐,但常常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正因如此,我们很有必要强调:促进消费当以改善民生为目的。

当前,有两种促进消费的措施,可能起到短期拉动经济的作用,却不利于长期的民生改善。一种是大力促进高端消费品的发展,另一种是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前者是供给侧的措施,后者是需求端的措施。适度发展高端消费品和消费信贷,是有利于民生改善的,但如果它们变成了消费方面的重点工作,则可能脱离国情。

人们对高端消费品的重视始于一个马桶盖。中国居民境外大采购,一些商品在国内有钱也买不到,这让一些人想到,如果中国生产这些商品,不就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了吗?这种策略还被戴上了“供给侧改革”的帽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格局怎么可能这样小呢?这种策略不过是“进口替代”的变型——从国外进口什么,就在国内生产什么。“进口替代”在很多情况下不符合本国的比较优势,因此很难成功。如果我们国家将太多的资源(政策、资金等)用于生产高级马桶盖等产品,也不太可能促进产业升级。相比之下,对于广大民众来说,优质奶粉比高级马桶盖更重要,因此,当前我们应该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增强食品安全、保障安心消费。而向高水平消费品的产业升级,则是在消费水平普遍提升之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后,由市场去推动。现在就花大力气去发展高端消费品,结果可能是揠苗助长,而且会使工作重心偏离提升消费品质量、优化消费环境等民众最为关心的事情。

消费信贷在近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从手机到汽车,现在连生二孩都可以申请贷款。消费信贷和消费金融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未来仍然有发展的空间。但我们不能为了刺激消费而将其拔高到不应有的重要地位,还是应当鼓励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更不能推动消费金融像美国那样发展。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不但不利于宏观经济层面的结构平衡,而且也会使消费者心情焦虑。我们已经看到,一些金融工具(如P2P、首付贷)的发展会失控,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我们应引以为鉴,以审慎的态度对待消费金融的发展。(编辑 张立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