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4日-25日的“2016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暨第五届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电子信息行业垄断和技术更好不一定相关,因为国外公司在市场上的垄断而认为中外技术差距很大是不对的,他主张对引进项目实施审查制度,从知识产权、技术能力、资质、产业链等方面发展国产自主可控的技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中...

在3月24日-25日的“2016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暨第五届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电子信息行业垄断和技术更好不一定相关,因为国外公司在市场上的垄断而认为中外技术差距很大是不对的,他主张对引进项目实施审查制度,从知识产权、技术能力、资质、产业链等方面发展国产自主可控的技术。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子学则认为,大公司确实左右着技术的发展,不过产业是技术和经济的结合,是市场客户和产品提供者之间长期磨合的结果。
倪光南在会议上表示,现在很多人低估了中国技术,觉得手机操作系统、PC操作系统都是外国的。单芯片来讲,我们的移动CPU也只有20%多的市场。“垄断的情况容易让我们迷惑,认为技术差距很大,这是不对的!垄断和技术不一定相关!”
倪光南以苹果为例,苹果技术很好,但苹果的PC操作系统在世界市场上仅占7%,中国的数据是0.6%。他认为这并非苹果技术不如Windows,而是后者先入为主,垄断了PC时代的市场,这种垄断在手机时代到来后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垄断和技术两码事,所以不要被这个模糊搞混了。
“怎么使得我们比较好的技术、被垄断(排挤)的技术发展起来,占据市场,可能是我们现在要考虑的问题。”倪光南认为,“不能因为已经形成垄断,就要用垄断的技术。垄断之下也可以使技术发展。”
倪光南主张对引进项目实施审查制度。在他看来,很多引进项目现在看来不应该引进,或者引进没多大效果的,或者会加强垄断。所以,他主张审查制度。
怎么审查?倪光南表示,根据《国家安全法》,应做到自主可控、安全可控。具体操作方面,其正在和北京市科委研究怎么发展自主可控的标准。“安全可控比较复杂,但自主可控应该可以评估,我们主张从5个方面:知识产权、技术能力、发展主动性、供应链安全和资质等方面,来进行评估。”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子学则认为,“垄断企业会压制技术”的说法并不恰当。
周子学表示,电子信息产业是个技术和经济结合的问题,技术最后是要转化成一个产业的,在这个转换中,关键是看技术跟经济的结合度。“在这个过程中,谁在起这个最大的影响作用呢?你把它叫垄断企业。因为一说垄断,给人感觉比较负面。我不想用垄断这个词,我想用大企业,就是主流的大企业。”
周子学认为,不能说大企业在压制某些技术,而应该说是在左右着,或者极大的影响着技术的前行,决定了技术的命运。
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正在面临着SOI和FinFET的路径抉择。周子学表示,尽管有不少科研者从技术理论上认为SOI技术更为完备,但最后几大企业巨头,如因特尔、三星、台积电等都走到FinFET这条路上去了。现在在做SOI的一批企业仍还在坚持,但最终都要面临最残酷的市场选择。
“遏制也好、压制也好,你可能从科学、理论的角度,说某项技术是最好的,但是市场选择了另一条路,这个选择的关键决策权是市场客户和产品提供者之间磨合的结果,这个东西非常的残酷,没有什么含糊。”周子学说。
(编辑:耿雁冰)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