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以后,常州迅速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置,按照公开修复方案、公开监测结果、公开验收结论、接受社会监督“三公开一监督”原则,对该地块用途作出重大调整,同时组织实施该地块修复调整工程,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土壤及地下水的环境风险。”
“当天就成立了调查组,组织调查处置工作。”4月18日凌晨,常州市政府一位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对环境污染持零容忍态度。”
4月17日,常州外国语学校被曝出“至少493名学生群体性身体异常”,其原因是“校舍与化工地块相邻”;同时,该校区地下水、空气均检测出污染物。
与之同时,这一校舍周边环境污染事件亦受到环保部和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据当地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江苏省内指派的专家和官员有的已连夜赶到常州,而环保部官员也在前往常州途中。
舆论对此高度关注,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和专家采访,认为常州外国语学校是一所“不该建的学校”。
对此,常州市政府官方回应称:
2015年12月下旬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北侧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在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给周边学校学生、老师的正常学习和教学带来一定影响。
事情发生以后,常州迅速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置,按照公开修复方案、公开监测结果、公开验收结论、接受社会监督“三公开一监督”原则,对该地块用途作出重大调整,同时组织实施该地块修复调整工程,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土壤及地下水的环境风险。
2月15日,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调整工程通过验收,专家组作出结论:工程已达到预期环保治理效果,空气质量监测完全达标。
3月下旬,学校、家长分别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常州外国语学校校区室内空气、土壤、地下水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要求。
目前,全校应到校的2451名学生中,除1人事假、4人病假、5人正在办理转学手续外,其余学生全部到校;210名教师中,除3人病假外,其他教师全部到校,学校教学秩序正常。
常州市政府发言人表示,对于舆论提及的相关问题,将按照“客观公正、依法处理、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的原则,认真调查核实,依法处置,对存在的问题绝不姑息,有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开。
(编辑:吴红缨)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