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春天,3月底的一天早晨,陈忠实照例在自己老家的院子里收听新闻广播。这个院子坐落于西安市灞桥区西蒋村,白...

1992年春天,3月底的一天早晨,陈忠实照例在自己老家的院子里收听新闻广播。这个院子坐落于西安市灞桥区西蒋村,白鹿原北坡根下。从1988年4月1日到1992年1月29日,陈忠实在这里完成了五十多万字的《白鹿原》。2月下旬陈忠实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副主编何启治去信,告之小说已经完成。
此刻的陈忠实正经历着一种煎熬的平静。写作的四年期间陈忠实没有稿费收入,也辞去了挂职的灞桥区委副书记一职,把一切精力都投入到这本“死了以后放在棺材里可以垫头”的书。如果《白鹿原》失败,陈忠实决心不当“专业作家”了,他和妻子商量好回乡养鸡。当时陈忠实老母瘫痪在床,三个孩子读书,压力可以想见。同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在1991年获茅盾文学奖,陈忠实和一些文友向路遥表示祝贺的当天,有的朋友恨铁不成钢地开玩笑说,长篇小说要是还写不完,就从楼上跳下去吧。
更棘手的,陈忠实感受到当时文艺政策收得紧,《白鹿原》对于乡村历史的描述,很难被理解与接受。《白鹿原》完成那一天,农历腊月二十五,陈忠实在书房抽了一天的闷烟。傍晚时陈忠实顶着冬天的西北风在河堤上散步,一个人都没有,天上偶尔响起一两声炮竹。陈忠实划一根火柴,把河堤上的干草呼啦啦全点着了,在这堆枯火中寻找着内心的释放。1992年的春天,陈忠实和他身处的时代一样,都体验着面对未来的茫然。
回到1992年3月底陈忠实老家的院子里,刚刚在几天前送走了取稿子的高贤均、洪清波两位编辑,陈忠实最后所能做的,只剩下在祖居的老宅里一个人发呆。然而当天的广播打破了这个世界的寂静,陈忠实回忆过当时听广播的感受:“我的心有一种被撞击的感受,竟然有按捺不住想要欢呼的欲望”。当天播出的是邓小平的南巡讲话,陈忠实敏锐地意识到,当代文学要迎来变局,而《白鹿原》可能正是破冰之作。果然,北京方面回馈的出版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发到西安,陈忠实在家中读到信后,激动地连叫数声,泪流满面。在后来的回忆中,陈忠实把1992年的春天视为“50年生命历程中最好的一个春天”。不擅长旧体诗词的陈忠实也填了平生第一首词,其中一句表面上写倒流的灞河,实则有深意存焉:“倒着走便倒着走,独开水道也风流”
《白鹿原》由此成为“春天的故事”的一部分。在长篇小说领域享有盛望的《当代》于1992年第六期、1993年第一期连载《白鹿原》,1993年春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西安当地电台先后播出小说的长篇广播,1993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白鹿原》单行本,到年底已经加印七八次。陈忠实在西安的新华书店为读者签售,从早上八点签到了下午五点。
任何一部受到所在时代广泛肯定并迅速经典化的作品,都不是“倒着走”的。陈忠实借用巴尔扎克的话,将《白鹿原》视为民族的“秘史”。正如《白鹿原》的研究者朱羽所指出的:“秘史”的背面是“正史”、“革命史”、“阶级斗争”的“历史”,而“秘史”仿佛重新聚拢起所有被遗忘、被压抑、被忽略的破碎叙事,从而形成某种对于历史动力的新认识。借用《白鹿原》的核心意象,这个历史动力不再是翻鏊子的手,而是鏊子本身。后来将《白鹿原》拍成电影的王全安导演就是这么理解的,“我觉得《白鹿原》的精髓就是不动,不变。”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陈忠实试图描述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但他的小说所准确击中的,实则是1990年代初的时代心理症候。这是一个需要“稳定”的时代,“白鹿原”所象征的中国大地告别“革命”,幻想着一种社会的自治。族长白嘉轩与大儒朱先生所代表的乡绅自治,一定程度上满足着这种文化冲动。同时,《白鹿原》并不是复古之作,陈忠实无论在小说中还是在创作谈中,都表达着对于县志上“贞洁烈妇”的惊骇,以及小娥所代表的个体欲望的尊重。当然,这种尊重中也有明确的不安,在白鹿原的世界里,欲望以欲望自身为最高原则,那种吞噬着乡约也吞噬着革命的虚无的力量喷薄而出。
在知识分子与文学批评界所熟悉的“启蒙”的意义上,《白鹿原》好像是混杂与矛盾的。然而对于改革时代的历史意识而言,《白鹿原》达致了更高的统一:稳定与欲望,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地诠释了市场经济时代的民族秘史么?《白鹿原》的影响为什么“溢出”当代文学界并一直长盛不衰,正在于将当代史有效地改写以迎合改革时代的政治无意识。《白鹿原》的故事依然没有完结,就像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奋斗”,贾平凹《废都》中的“颓废”一样,我们还是处在这种历史与文化的情境之中。这几位同时代的陕西作家的巨著,依然有能力为今天中国人的内心世界赋形。
和以往的伟大作家相似,陈忠实一生反复在写同一本书,这种写作集中表现在从1985年的《蓝袍先生》到1992年的《白鹿原》,之前的写作是必要的准备,之后的写作更多是文坛的象征。在2016年的春天,陈忠实先生离开我们了,但是他的故事在继续,我们依然活在他激动欢呼的1992年的春天里。
【本文关于陈忠实先生生平部分,参考陈忠实《陈忠实自述人生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邢小利《陈忠实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编辑 李二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