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炼化产业:产能过剩与高盈利悖论

綦宇 钦州、淄博、潍坊、东营、北京报道
2016-05-21 07:00

由于“地板价”的存在,炼化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一个“红利”。基于国际油价可能长期维持低位以及国内“地板价”的存在,炼化行业的这一红利会继续存在。

07b07BC2016523.jpg

行业产能明显过剩,企业盈利却创下新高?这并非天方夜谭,炼化行业就做到了。在今年的一季度,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会像炼油化工企业一样沐浴春风。

中国石化(600028.SH)的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62亿元,其中炼油板块实现经营收益134亿元;而国内另一家巨头中国石油(601857.SH)尽管一季度亏损,但其自身的炼油化工板块依然贡献了146亿元的净利润。A股上市的其他几家炼油化工企业,例如上海石化(600688.SH)、恒逸石化(000703.SZ)等,净利润均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山东的地炼企业也在暗暗发力。自从去年年中商务部开放民营地炼企业原油进口权和使用权“双权”以来,一直受困于炼油原料获得难度而开工率不高的地炼民企开始逐渐发力。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仅民营企业在青岛海关进口的原油就接近1000万吨。

然而,与饱满的开工热情相对,4月初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发布了一份《2016年度石化行业产能预警报告》却显示,从炼油行业来看,2016年度炼油能力维持在8亿吨左右,需求约6.8亿吨,产能超过需求1.2亿吨。

“炼油行业明显是属于产能过剩行业。”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方栋良告诉记者。但尽管如此,发生在同样属于产能过剩行业的钢铁、煤炭等企业身上的事情却并没有发生在石化行业里。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广西和山东两地的调研情况看,大面积的停工、重组和欠薪情况并不存在。

一边是产能过剩的预警,一边是高涨的炼油热情,从中国石化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仅从“石油地板价”这一保护措施来论证目前看似矛盾的行业状况,显然是不够的。因此,记者试图从供需和能源结构性调整两个角度,还原发生在一季度中国的石化风潮。

国有炼厂趁势而上

从进入中石油广西石化公司的那一刻,很难想象到这是一家炼油厂。

炼油厂的围墙种植着一圈绿竹,道路两旁栽有各种树木,厂区边未利用土地上还种植着一片。但就是这样一家看上去非典型的炼油厂,却是中国石油目前拥有的最先进技术的炼油厂,也是国内的大型炼油厂之一。接近3平方公里的厂区内不到1000名员工,炼油设备包括1000万吨/年的常减压蒸馏、350万吨/催化裂化、400万吨/年的渣油加氢脱硫装置等,2015年加工原油951万吨。

资料显示,中石油广西石化公司筹建于2005年5月,其炼油工程建成投产则是在2010年9月。

“在广西石化建成投产之前,广西经常‘闹油荒’,”广西石化公司党群工作部副主任孟从敏向记者介绍,“有一年,南宁那边各个加油站出现汽油柴油的供应短缺,但是自从广西石化建成后,广西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他向记者介绍,现在广西石化每年所产的成品油,除了足够保证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的供应之外,还有一部分通过钦州港出口至东南亚及澳大利亚。

广西出现油荒的年份是2008年和2009年,从中国石化联合会发布的数据中,2011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比是128%,也就是说在2011年中国整体的炼油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但尽管如此,在中国的某些地区,供给不足所导致的短时间段用油紧张情况依然会出现。

除了提供成品油的保障以外,特大型的石化企业在带动地方工业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015年广西石化国内销售产品646万吨,实现营收311亿元,上缴税费101亿元。而据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石化办公室的负责人介绍,因广西石化的带动作用,有五家下游化工厂项目在近几年投产,2015年度的总产值达到了800亿元。同期钦州市统计局发布的经济运行数据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373.9亿元。可见,石油化工产业在当地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广西地区的化工产业基础依然相对薄弱,我们炼油产生的大部分产品,例如三苯、聚丙烯等产品需要销到广东。”孟从敏说。但这一情况正在得到逐步改善。上述石化产业园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华谊化工的项目基本谈妥,在引入这一企业之后,就可以对接广西石化的烯烃类产品。

然而,当前炼油行业产能明显过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中石油广西石化公司有何应对策略?

“我们也会在合适的时机逐步减少燃料油的生产,”方栋良向记者表示,“此外,会逐步向下游化工扩展我们的生产线,但在‘十三五’时期,不会进一步扩张产能。”尽管在记者追问时,方栋良并没有针对“合适的时候”作进一步的解释,但从目前来看,在原油价格持续疲软、全球供需环境持续宽松的情况下,炼油行业高毛利的时代或许不会那么快地结束。

盆满钵满的地炼企业

那么,占据全国地炼业务7成以上的山东地炼的情况又如何?

沿着山东省境内最拥堵的济青高速,从济南出发驾车前往淄博市的临淄区,路上每隔数百米都会遇到两三辆行驶中的各类危险品运输车辆。

从淄博市临淄区下高速向北,是通往东营利津县、垦利县的省道S231。道路两旁可以看到当地百姓为服务油罐车开设的各类小店,以及路上排着长队的危险品运输车辆。而这一条路所途经的地区,分布着大量大小不同的地炼工厂。而记者将要到访的一家中小型炼油厂,就在这条路上距离东营不到三十公里的地方。

“我们的年炼油能力是220万吨,主要生产的是国V标准的0号柴油和石脑油,还有一些炼油后剩下的渣油,”这家炼油厂的小胡向记者介绍。“现在比较赚钱,我们基本开工率已经到了100%,昼夜加工。”他在工厂门口带着记者走进了炼厂去年新建的11层办公大楼。

这家地方炼油厂占地面积并不大,厂区的常减压蒸馏设备和油罐区的位置很近。记者是在星期五的下午两点到访,在工厂的门口排着四辆载重35吨的油罐车等待装卸货。

这只是火爆的山东地炼的一个缩影。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一路下跌,最低时WTI原油期货价格只有34.53美元/桶。这给了刚刚获得进口原油“双权”的山东地炼企业绝佳的机会。去年9月,16家地炼企业在济南成立了山东省原油采购中心,其中6家企业已经获得了进口原油“双权”。而依据公开资料显示,仅这六家企业就手握2000万吨的进口资质,加上其他正在申请配额的地炼企业,这一联盟每年的进口能力或超过6000万吨。

从山东青岛海关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来看,原油进口数据之高史无前例。今年前三个月共进口原油2734万吨,同比增78.2%,平均价格为每吨1583元,下降了36.4%。在进口原油的企业中,国企进口1799万吨同比增20.8%,民营企业进口原油935万吨,刚刚获得了“双权”的地炼企业进口原油679万吨,对山东口岸原油进口量增长的贡献超过50%。

小胡向记者坦承,目前公司并没有获得双权。“我们还在申请中,不过现在还没有获得相关批复,”他说,“如果最终能够获得直接进口权,对公司帮助肯定很大,获得原油的成本更低,也更容易了,就算放着不炼它价格上涨也有收益。”

然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在利好因素之外依然也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就在5月10日,山东省龙口市叫停了一个中新合资的大型石化产业园项目的环评工作。

“不光是我们,现在整个淄博都不允许再扩建炼油厂了,”小胡告诉记者,在前一段时间,当地一些小规模的石油炼化工厂已经被责令关停。

炼化业逆势生长的逻辑

虽然炼油产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但从现实角度看,其境遇远比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要好很多。

小胡就告诉记者,近期公司炼厂的销售状况相当不错,并且已经考虑在柴油和石脑油之外,增加一条加氢设备产线,用于将石脑油生产成汽油。“虽然我们已经不能再扩建了,但是在之前批下来的地方里边还能进行生产线的升级改造,我们已经准备上马一套加氢设备了,预计明年就能建成投产。”

除上文所述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家公司的炼油板块盈利剧增之外,上海石化2016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20倍,创公司上市以来一季度利润新高;恒逸石化预计一季度盈利增幅超过两倍;荣盛石化(002493.SZ)预计一季度业绩同比增7倍以上。已经发布一季报的石化公司均出现不同幅度的盈利增幅。

卓创资讯的分析师告诉记者,国内石油原料价格和国际石油原料价格挂钩程度非常高,几乎可以说是完全接轨。但由于“地板价”的存在,致使炼化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一个“红利”。“基于国际油价可能维持低位,和国内‘地板价’的存在,我们认为炼化行业的这一红利会继续存在。”他说。

不过,这一利好消息并不足以改变现阶段产能过剩的整体判断。“据我所知,中石油中石化在北方的炼油产能在不断缩减。”一位石油行业的专家告诉记者,“两家公司高层对于将来中国市场这块的前景都不是很乐观。”

山东地炼企业申请进口原油双权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但想要申请到却要费一番功夫。在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就明确规定,地炼企业的用油数量依据淘汰自有或兼并重组的落后装置能力、建设储气设施规模的一定比例确定,但上限不超过本企业符合条件的常减压装置设计加工能力总和,并规定了可追溯、可检查的落后产能淘汰确认程序。

依据记者从卓创资讯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四月底,山东17家申请“双权”的地炼企业中,总产能达到1.2亿吨/年,但已确定淘汰的产能约4800万吨/年,保留产能7300万吨/年,申请的(包括已经得到批准的)进口原油使用量达到6441万吨。

记者带着这份数据走访了几家地炼企业,其中有一位企业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这份数据中关于淘汰产能的部分并不能完全说明情况,“有很多油企是先购买落后产能,然后再直接淘汰掉。”而依据他的观察,在4800万吨/年的落后产能中,有六成是属于上述收购淘汰方式淘汰掉的。“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要求淘汰一定数目的落后产能,一般企业自己哪有那么多落后产能淘汰呢。”

除了地板价红利和进口原油使用权的获得,能源结构调整预期也为炼油产业提供了支撑。

从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报告》中,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有绝对主要的位置,为总消费量的68%,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30%。而石油仅占1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据隆众资讯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下降3.7%,原油消费量增长5.6%,天然气消费量增长3.3%。

“与石油相比,尤其是与现阶段油价的石油相比,煤炭没有任何优势。”中国石化联合会产业处处长蔡恩明告诉记者。“但是我认为,石油和煤炭的消费领域不同,燃油主要用于交通领域,煤炭则是发电,两者相互替代的空间不大。”

他进一步向记者解释称,短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原油价格的下降和汽车、航空等领域在去年的增长,使得2015年石油在中国能源消费格局中占比的增速加大。但因为和煤炭相比,其替代部分并不是完全重合,所以在整体产能的角度上来看,近期炼油产能远大于需求的情况不会得到太大改善。

卓创资讯的石油分析师朱春凯则对记者说:“只要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一定要靠不断增长的石油消费来支撑。煤炭在开采、运输以及后续处理中,与液体的原油比较而言没有任何的优越性,在油价较低的情况下,原油需求量的增加是必然发生的情况。”

下游化工行业扩张路径

除了燃料价值以外,在低价情况下的石油所具备的化学优势也在逐渐显现出来。

“我们会适时开展下游的化工行业,”前述广西石化党委书记方栋良告诉记者。“不排除跟当地政府进行合作,或者是与社会上的化工企业进行合作,我们自己也会进行一些化工方面的工作,要降低燃料油在我们生产当中的比例,更多倾向于化工产品的生产。”

在山东的较大型炼油企业,也在谋求向化工行业扩张。年加工原油570万吨的中化弘润就是其中之一。据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现在除了常规的燃油产线以外,也在向石油化工、重化工新材料研发等领域进行拓展。当记者询问他是否有详细的化工业规划时,他并没有进一步透露。

不过,与炼油行业类似,石油化工的下游产品也出现了情况不一的产能过剩。据《产能预警报告》预计,产能过剩与需求放缓的博弈还将持续,供需矛盾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纯碱、磷铵、烧碱、聚丙烯等行业产能利用率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某些化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水平预计与2015年持平或下降,产能过剩越发突出。

但显而易见的是,石油化工行业对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从前述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负责人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石化产业所带来的税收收益是非常大的。“广西石化2015年上缴税费101亿元,而从建成投产到2016年三月底,我们为政府贡献税收接近450亿元。因为税制改革,2016年度的税费预计还会增加。”方栋良告诉记者。

高额的税费和利润,使得地方政府和大型炼油企业在新建产能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除了前述被叫停环评的4000万吨/年山东龙口裕龙岛石化项目以外,浙江石化也上马了一个4000万吨/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从承接该项目的寰球公司官网上的介绍看,这一大型炼化项目2月份已经启动,预计2018年底建成投产。

而在石化项目风行的背面,同样因供需宽松导致原料价格下降的煤化工行业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一季度煤化工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差的,尤其是例如化肥等传统煤化工行业。”蔡恩明告诉记者。“虽然原料价格在去年都有比较大的下降,但是从产能情况看,传统煤化工所遇到的过剩情况要比石油化工严重得多。”

2013年,国家发改委联合能源局制定了《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之后现代煤化工在我国开启了一轮快速发展。但从2016年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现代煤化工无论是煤制烯烃还是煤制油煤制气等,都受到了来自低价石油的严峻挑战。从现阶段而言,石油化工对于煤化工的替代现象已经出现。

“例如石油制烯烃这一技术,现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应用广泛,再加上石油成本低廉,煤制烯烃在这一方面完全没有比较优势。”一位煤化工行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我国掌握了最先进的现代煤化工技术,但是煤制烯烃的质量相比石油制成的烯烃还是要差一些,一些下游化工厂需要将煤制烯烃再加工才能最终使用。”

无论是从能源结构本身,还是从其化工应用的角度来讲,石油作为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的主能源,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性。而在2016年下半年,面对低油价的诱惑和下游化工的应用,实现炼化业的产能控制和淘汰或许会比想象的更难,石化产业供给侧改革要走的路还很长。

(编辑:张伟贤,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zhangwx@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