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拓展市场中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跟出租车行业的矛盾到底怎么解决问题,比如市场到底从哪里来的问题,比如专车是造成了拥堵还是缓解了拥堵?我们是否带来了环保上的收益,还只是说说而已?”柳青自问。

6月2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进行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开幕论坛上表示,滴滴出行的发展目标并非是从出租车行业找市场,而是将私家车的购买需求转化为共享出行。
柳青强调,目前中国人近一半选择的出行工具是电动车和自行车,巴士、公交、地铁大概占1/4,出租车在每日十几亿人出行中有3800万。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从3800万的出租车里面找市场,这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我们要从私家车市场里面转化到共享出行,就是今天如果你选择买车、开车的话,我们希望我们提供的服务能够好到你可以放弃去买车、或开车。”柳青说。
对于将私家车的购买需求转化为共享出行的想法,柳青能有多大胜算尚且不知。但她认为,我国目前移动智能出行渗透率仅为1%,还存在巨大市场空间。滴滴的想法是通过技术手段把社会上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出行需求。
但如何做到随叫随到?柳青说,技术是最终的解决方案,一切要靠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 “拼车并不是容易的事,等人和绕路让用户的体验感并不好,而车最重要的是实时响应需求,但得有足够的数据量才可以做到这一点,能够把更多的人挤到更少的车里面,解决我们现在拥堵的问题,这就是技术带来的魅力。”
另外,给有拼车需求的人提供最准确的需求匹配,这需要庞大的数据分析。“我们每天处理70TB的数据,每天90亿次的路径规划,每秒钟有1000多次用车需求,这是在国外无法想象的。我们很自豪拥有这么大的数据量,尤其是连续定位数据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图公司还要多。”柳青坦言。
据其介绍,去年,滴滴的订单量为14.3亿,保有3亿用户,累积行驶时间为4.9亿小时,累计行驶里程为128亿公里,该里程可绕中国29万圈。
“我们每天处理1400万次的完成订单,注册司机有1400万,400多万个活跃司机,而且我们每天都在考虑如何提高司机的幸福指数。”柳青说,滴滴已经提供将近200万个就业机会,正在全国全中国的400个城市进行服务布局。
此外,滴滴在发展过程中的触角很长,如就业问题和环保问题。以电动车推广来为例,柳青认为个人购买电动车并不划算,但看到滴滴平台上运行的电动车可节省可观的油费后,柳青豪言,五年内滴滴平台注册电动车将要达到100万辆。
(编辑:何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