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经历1995年以来最差6月 中资机构是唯一亮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尤丹婷
2016-06-24 07:00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6月22日在其最新公布的报告中预计,今年全年香港将会有大约115只新股、共集资大约2000亿港元,而...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6月22日在其最新公布的报告中预计,今年全年香港将会有大约115只新股、共集资大约2000亿港元,而去年底这个预测数据是125只新股、集资约2600亿至2800亿港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去年末的预测大致相若)。

“虽然6月在传统上是IPO的淡季,但今年6月主板仅有3只新股挂牌上市,是自1995年以来最差的一个6月”,德勤中国全国上巿业务组联席领导合伙人欧振兴表示。

全球IPO市场惨淡 为金融危机以来最差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有38只新股完成在港上巿,共集资435亿港元。与2015年同期比较,新股数目和集资金额分别下跌17%和66%。同时,今年上半年只有58%的香港上市新股实现10倍以上IPO市盈率,较去年同期跌20%;而市盈率20倍以上的IPO占比更从2015年的56%下跌至仅16%。

全球IPO市场也在经历金融危机后最惨淡的衰退。彭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IPO活动总集资额仅为约403亿美元;而去年全年的IPO总集资额是2420亿美元。另外,Dealogic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今年全球IPO承销收入仅为1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0亿美元大跌近六成,为2009年以来最差。

Dealogic认为,部分原因是上半年全球股市的高波动性。被称为“恐慌指数”的VIX波动率指数在今年头两个月基本处于20以上的高位,虽然其后市场有所和缓,然而进入6月,英国脱欧与否、美联储议息会议等重大不确定性因素使该指数再次盘踞20以上。

中资机构是唯一亮点 仍积极赴港上市

阴云密布的IPO市场中,中资机构或许是唯一亮色。据统计,今年以来,中国是全球新上市发行额最大的国家:中国企业以100亿美元(80笔)的集资额占全球23%的市场份额,虽然集资额总量较去年同期的395亿美元下滑了75%。

在香港,今年上半年内地金融机构新股上巿支撑了整体市场表现,其新股集资额占到巿场集资总额逾七成,今年至今的前三大IPO[依次为浙商银行(02016.HK)、中银航空租赁(02588.HK)、天津银行(1578.HK)]全属此列。而上半年,内地公司贡献了香港IPO集资额的92%、新股上市公司总数的45%。

欧振兴表示,在香港上市对中资企业来说仍然拥有很强的吸引力。他预计需要资金发展和走出去计划的中资企业将会继续到香港集资,“目前仍有接近 800 家企业等候A股上巿审批;同时监管机构集中稳定A股巿场,收紧新股审批和借壳上巿,这代表新股发行注册制今年推出的可能性将大为降低。”

另外,港交所22日公布,将于27日起测试“深港通”系统。欧振兴分析,虽然其强调有关机构并未就“深港通”推出时间发布任何监管公告或批准,但相关个股仍遭热炒,相信“深港通”揭幕将对包括IPO在内的整体市场起到提振作用。

此外,欧振兴还提及,受到“一带一路”政策吸引,他近来接到更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基建行业相关的中小企业就赴港上市进行咨询,最快或在明年上半年能见到相关企业完成在港上市。

德勤预计,以上半年的新股集资额计算,香港将可以继续稳守全球冠军的地位,而沪深交易所将位列纽约、伦敦和纳斯达克交易所之后。

香港证监会 与港交所联手打击“炒壳”

此外,为维护香港多年来IPO全球冠军的市场地位,打击越演愈烈的“壳资源”炒作问题,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0388.HK)近日一同声明,港交所将在上市委员会外设两个委员会:上市政策委员会及上市监管委员会,负责监督及决定上市政策。

新设的两个委员会将有香港证监会代表加入,因此虽然港交所仍保留上市及前线监管职能,但香港证监会在审批上市事宜中的话语权将会增强。

欧振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监管机构的行动已使“炒壳”活动有所收敛,新架构将有助于明确香港证监会在上市审批过程中的角色,而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增加沟通、提前介入需要关注的个案将能提升上市效率,会对整个市场的有序发展带来好的影响。(编辑 辛灵)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