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希拉里还是特朗普? 美国“铁锈地带”面临艰难抉择

21世纪经济报道 陆振华
2016-07-29 07:00

美国大选季开播以来,两党总统提名人对自由贸易表现出的一致的反对态度,成为美国所面临的经济挑战的突出反映。是...

美国大选季开播以来,两党总统提名人对自由贸易表现出的一致的反对态度,成为美国所面临的经济挑战的突出反映。是要工作岗位,还是要价值观,正成为美国传统制造业富集的“铁锈地带”(Rust Belt)选民面临的艰难抉择。

“铁锈地带”喻指美国东北、中西和五大湖地区的传统工业州,包括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密歇根、伊利诺斯和威斯康星等。这些地区代表美国制造业的心脏地带,俄亥俄的钢铁炼油业,密歇根州的汽车工业,宾夕法尼亚州的冶金焦炭业都是美国1980年代的骄傲。

但是随着1990年代全球化、自由贸易和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尤其在美国2008-2009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些传统工业和制造业州不仅在产业上急剧下行“生出铁锈”,还在人口上迅速萎缩。

工作岗位的丢失和十年不涨的工资水平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从本次大选一开始就得到了民主和共和两党的总统候选人的响应。

共和党总统提名人唐纳德·特朗普威胁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WTO),要对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业已生效22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展开重新谈判。

民主党总统提名人希拉里·克林顿对TPP的态度,也从其国务卿任上的支持,转为竞选路上的反对。希拉里此前的竞争对手、参议员伯尼·桑德斯之所以获得巨大支持,也是建筑在倾向民主党的传统制造业工人群体的失落感之上。

现在,这部分失落的选民需要在特朗普和希拉里之间做出选择;发表更多偏激言论的特朗普可能会得到更多欢迎。这将导致“铁锈地带”出现更多的大选摇摆州。

宾夕法尼亚州匹茨堡市市长、民主党人比尔·佩德托(Bill Peduto)7月27日在费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铁锈地带”的选民主要是民主党人,但是特朗普一直在发出讯息分裂选民:人们需要找到某个人,来对经济下滑负责。

佩德托举例说,西宾州地区一个依赖钢铁业而生的布拉多克(Braddock)县从鼎盛时期的2万人,急剧降至2013年的2000多人,流失了90%的人口。西宾州正在越来越偏向共和党。

“我不认为这样的讯息会赢到最后。”佩德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但在宾州西部地区确实存在对特朗普呼声的共鸣。“宾夕法尼亚和俄亥俄州将在11月大选中决定谁是下一任美国总统。”

昆尼皮亚克大学7月14日发布的摇摆州民调结果显示,特朗普在宾州以2个百分点胜过希拉里。波士顿的萨福克大学7月21日的民调结果显示,两人在俄州以44%的支持率打平。

而共和党党代会7月21日结束以来所公布的六项主要普选民调中,特朗普四次反超希拉里;两人在《洛杉矶时报》和南加州大学联合民调中差距最大,特朗普超出7个百分点之多。

布鲁金斯学会大选问题专家伊莱恩·卡姆莱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特朗普是一个“愤怒的白人”。美国有很多这样财务状况不好的“愤怒白人”认为,总统奥巴马华盛顿必须要为此负责。(编辑 辛灵)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