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电行业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电视厂商们纷纷各显神通。7月28日,长虹公司在京宣布推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电视长虹CHiQ(启客),能在3秒内快速响应语音搜索,语音识别率达到97%,语音整机覆盖率达50%,人与电视开放式的自然语音交互距离达到30米。换言之,未来用户在家庭中的任意角落使用语音与电视交互,已不再留停于想象。
此外,长虹CHiQ电视产品经理陈科宇表示,人工智能电视会随着用户使用的时间增长,自动记忆、分析和推荐“主人”的喜爱,更懂用户的个性需求,即便用户只是下达相对“模糊”的语音指令,也能为用户推荐其需要的内容和服务。
“人工智能电视和普通的智能电视还是有所区别的。”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进指出,“如果说智能电视是将原有的功能性加入一个操作系统,使电视的应用得以开放,那么人工智能就是在原有的智能产品基础上,让用户更轻松地使用它们。”
近年来,在我国甚至全球传统电视渐渐已经普及完成的背景下,电视市场亟待新鲜元素提振,智能化成为发展大势。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彩电市场出货量为2.3亿台,同比下降2.5%。与之相比,智能电视则发展强劲。2014年我国智能电视销量约为3000万台,在彩电市场占有率达70%。
然而,市场空间巨大的结果是入局者众,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根据中怡康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行业内互联网电视品牌达到18个,其中不乏乐视、小米等互联网电视品牌在线上电商平台频频以“裸机价”狙击传统品牌。根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今年1至5月,我国彩电内销量累计达到1964万台,实现7%的同比增长。而1至6月,彩电内销零售额只有600.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3%。
“价格大战只会令产业遍体鳞伤。”长虹公司副总经理郭德轩介绍称,“长虹本身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技术创新,我们希望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来发展电视产业。”
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长虹便进入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工作,先后在传感器模组开发应用、语音识别芯片开发应用、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应用、机器视觉(人脸识别)技术研发应用、工业机器人及工厂自动化技术研发及应用、家庭服务机器人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有较多的成果转化和商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