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降成本“组合拳”: 年内减负1900亿能否缓解企业重负?

21世纪经济报道 戴春晨
2016-08-02 07:00

要想跑得快,就要担子轻。在成本上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不少企业主有着这样的感受。除了市场回暖的愿望,他们的...

要想跑得快,就要担子轻。在成本上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不少企业主有着这样的感受。除了市场回暖的愿望,他们的一大期待是政府的“无形之手”减轻企业运作的负担。

位居内地市场经济前沿的广东,正在试图用减税降费的“政策包”给企业的重燃动力加油。这是该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7月30日召开广东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直接为企业减负的绝对值已超488亿元,这包括营改增试点减税、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降费、工商电价降费等方面的数据。根据预判,广东2016年全年为企业减负将超过1900亿元,营改增减税将超过570亿元。这一系列数据和广东动辄上万亿的经济体量相比显得并不大,但仍是广东试图减除企业成本负担的一大折射。

减税降费数据的背后,有国家政策的落地贯彻效应,也是广东长期坚持市场化改革的缩影。近年来,广东连续推出商事制度改革、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制度、证照分离等体制改革,旨在推动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表示,广东的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市场化取向,以负面清单模式向市场放权,以此推动企业时间成本、交易成本的下降,激发企业经营投资活力。

能否缓解企业高负重?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年底发布的《广东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研究》显示,广东制造业企业的多种成本高于其他国家。从税费成本看,广东每万元产值平均税费成本为500元左右;日本约为230元,韩国为200元。从工资成本看,目前广东制造业实际平均工资约为3000元,折合人民币后美国约11655-28261元,日本约9800元,越南约2330元,泰国约1600元。而在广东企业的工资成本中,相当大一部分是“五险一金”。

从最新的统计结果看,广东上半年的“降成本”成绩还算不错。

广东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到一组说明“企业综合成本降低”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直接为企业减负超过 488 亿元,其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34.83 亿元。全面推进营改增试点,预计全年减税超过 570亿元。生育、工伤保险平均费率下调至 0.59%和 0.43%。统一降低全省工商业电价,年降价金额约 71 亿元。在此基础上,广东预计全年可顺利实现1940亿元的减负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前述“减负”举措属于惠及大部分企业的政策措施,包括企业的税收、五险一金、物流、电费等等。这也是不少企业反映负担相对较重的领域。

具体到广东多座城市的操作上,除了普适性的政策之外,还有一些做结构性区分、推动企业转型的政策。以广东珠海近日公布《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为例,该文件明确对经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以上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的民营工业企业分别给予最高800万、200万和50万元的补贴;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投保的,可给予保费80%补贴,最高不超过150万元。在制造业发达的佛山、东莞、广州,亦有鼓励技术改造、机器代人、智能装备租赁的奖补政策。

广东省社科院企业所所长林平凡早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广东“降成本”的背景是企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问题迫切需解决;全省仍存在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亟待转型升级;发达国家再制造对广东构成挑战。因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语境下,“降成本”不能简单理解为减负,而应回归到转型升级和供需平衡上。

市场化取向改革

企业成本负担减轻的另一面,是广东主政者近年来推动的市场化取向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早在2009年前后,广东省就已经着手梳理下放审批权限,推动大部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新政策。到2015年,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制度的唯一试点落地广东全省,实行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三张清单”管理企业投资项目。而到2016年,广东横琴是继上海浦东后第二个试点“证照分离”的地区。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主要通过审批流程简化优化、行政事业性收费、中介收费梳理取消等方式“放活”企业。这被不少企业和经济学者视为缩短企业办事时限、节约成本的重要举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早前走访多家企业了解到,企业到政府办事是往往需要专人专车,而一些投资项目在审批前有部分借贷的资金不得不在银行的账上躺着。这也就是说,行政审批时间意味着企业需要付出时间成本、银行借贷成本、人力成本等等。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和商事制度改革则从新项目投资、新企业诞生不同侧面减少了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而与此同时,运用互联网+政务手段在优化简化审批流程的同时,亦能通过大数据决策等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以此增强企业的投资经营信心。

例如,最新试点的“证照分离”,企业在获取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证件可以互不为前置条件,既可以“先证后照”,也可以“先照后证”,“证”和“照”的申办审批可平行进行。这在刘金山看来,不仅能节约企业成本,还有助于鼓励社会资本培育更灵敏的企业触觉。因为在证照分离的背景下,嗅到商机的企业可以立即办结商事登记立即投入市场。而以往的审批制度下企业办事一拖半个月,商机很有可能丧失,尤其对新经济、新产业更是如此。

刘金山进一步分析,广东一系列市场化取向的体制改革,核心是构筑“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解除企业的体制机制束缚,给予市场主体充分的自主权。因而,不必要拘泥广东降成本的具体数据,更要关注降成本实现的渠道在哪里,有无可能形成持续、稳定的“减负”措施。而新政策较好落地能形成规模效应,广东“降成本”数据将大幅度增长。这也将成为广东完成“降成本”量化目标的基础。

(编辑:包芳鸣)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