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上市公司扫描: 八成以上集中制造业,并购重组开始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海平
2016-08-12 07:00

导读:上市公司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总体上看,苏州的上市公司板块在全国城市中仍具备较好的竞争和成长带动力,处于“领先方阵”,但也存在产业单一化,经济结构侧重外向型等问题。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 王海平

8app (1).png

苏州,是中国东部外向型经济的典型代表,随着形势的变换,其发展模式面临诸多挑战。

今年上半年,苏州实现GDP总值7557.36亿元,继续稳居江苏13个市州之首,但其出口下降9%,实际利用外资下降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2.2%;工业总产值则负增长0.2%。

苏州如何在本轮发展中继续发挥转型升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近期,21世纪经济研究院和长江产经智库在苏州联合调研了苏州转型的主动力——97家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

上市公司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总体上看,苏州的上市公司板块在全国城市中仍具备较好的竞争和成长带动力,处于“领先方阵”,但也存在产业单一化,经济结构侧重外向型等问题。

去年上市公司利润增长21.3%

截至2015年末,苏州上市公司数量已达97家(不含空壳公司),其中上交所主板上市17家,深交所主板上市3家,中小板上市35家,创业板上市22家,境外上市20家。境内上市数量77家,保持了江苏省第一、全国地级市第一。

2015年度,这96家上市公司资产达4069.4 亿元,同比增长22.3%,实现营业收入2005.4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润总额176.4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境内77家上市企业总市值8886亿元,同比增长93%。

盈利方面,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统计,苏州有84家上市公司在2015年经营业绩实现盈利,占比87.5%,其中,13家公司利润增长翻番,5家扭亏为盈;37家公司盈利亿元以上,其中3家盈利10亿元以上。2015年上市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3%,远超国内平均水平(-1.12%)。

从涉税数据(含国地税)看, 2015年苏州77户境内上市企业合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9.9亿元,利润总额115亿元,5年均增长11.2%和16.7%;入库税收、贡献利税分别为45.6亿元、160.6亿元,各项指标增幅均高于江苏省整体水平,贡献税收同比增长44.4%。

这些上市公司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配套产业的发展,如金螳螂、国贸股份,为其直接、间接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超过百家。

三产领域企业占比偏低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调研发现,苏州上市公司总体规模、单体规模与其城市经济总量尚不匹配。一个现象是,部分上市企业未能及时创新步伐,在77户境内上市企业中,在2015年有9户亏损,户数占比11.7%,其中亏损超千万元的有4户。

从数量对比看,苏州境内上市企业总数与全国前三位差距较大,比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别少188家、147家、125家,较杭州也少7家。论平均市值,只有115.4亿元/家,仅相当于北京、上海和深圳的23%、44%和51%,更未有市值过500亿企业,缺乏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

而从内部区域板块结构分析看,77家境内上市企业中,市区(45户)和张家港(15户)占60户,占比78%;而常熟(7户)、昆山(6户)、太仓(4户)等县级市相对较少,仅17户,占比22%。这与数年前苏州的“撤市设区”有关,但也意味着上市资源在地区之间分配不均衡。

同时,上市公司经营水平相差较大。从2015年的税收贡献看,平均每户贡献0.59亿元,但入库税款最高的12.66亿元,最少的仅8.24万元,两者差值巨大;而入库税款超亿元企业共有9户(合计25.8亿元),占上市企业税收总量的56.6%。可见,“火车头”动力强劲,但庞大的“车身”贡献一般。

分析上市企业的产业结构发现,有65家集中在第二产业,占比85%,其中,制造业62家、建筑业2家、电力和燃气水供应业1家。这与江苏、苏州的制造业基础优势相匹配,也是苏州当下产业力量的具体体现。

这种制造业“一枝独大”也使得苏州上市公司中从事第三产业的明显偏低,占比15%,与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不匹配(2015年苏州第三产业经济总量占比49.9%)。

而值得肯定的一面是,苏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比重不断提升。在苏州2015年新增8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为新兴产业。 而截至2015年末,苏州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达77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80.2%,主要集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块,两者占比达74%,远高于全国的45%;这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是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体现。

推进多元化

由上述分析可见苏州的压力主要集中在发展中的“单一化”。一方面,经济结构侧重外向型,而外需持续不振;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仍以制造业为主;第三,虽然市区与市(县)经济总量和区域面积大致五五分,但上市资源仍集中在“市区”;第四,10%的上市公司贡献了全部近60%的税收。

受制于目前的形势,苏州想要在主板市场取得数量上的突破难度较大,因而将重点放到了企业的并购重组上。2015年9月,苏州出台了《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要求各个部门激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对接资本市场,并提出了30%以上的境内上市公司实现并购提升,60%以上的境内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等目标。

从2015年的情况看,苏州A股上市企业再融资规模达到20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8.9%。 2012年上市的吴通控股,已成功完成了三次重大并购,将支柱产业立足于通讯制造、互联网服务,其股票市值在2015年末达到135亿元,3年成长10倍。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对苏州而言,有几个方面需要加强:

其一,让“火车头”带动性更强,要在“十三五”内争取培育出1-2家市值超1000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其二,利用新三板扩容机遇,加快新兴产业企业的培育融资上市,做好后备。

第三,在服务业领域加快上市进度,支持有条件的外资企业更多融资,促进经济多元化;第四,政府各部门不断完善更好的企业成长和上市发展环境。

根据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到“十三五”末,苏州的上市公司达到150家左右与城市经济实力较为匹配。

(编辑:吴红缨,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wanghp@21jingji.com;wuhy@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