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生堂集团发布2016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除欧洲地区外,其他地区的销售额均有所增长,销售额按当地货币计与上一年度同期相比增长5.5%。
“换算成日元后,虽然受到了日元升值的巨大影响,但仍比上一年度增长了0.4%,达到了4123亿日元,为历史最高水平。”营业利润与上一年度同期相比增长32.1%,达到199亿日元。
财报显示,日本、美洲及中国依次为资生堂在全球排名前三的市场。今年上半年,其销售额分别为2029亿日元、724亿日元和615亿日元。
中国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15.5%,换算成日元后同比增长3.1%。“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52亿日元,达到24亿日元。”
相较于去年同期亏损28亿日元,资生堂今年在中国的业务已经有所恢复。
2015年11月,由于资生堂中国市场整体业绩下滑,原中国区总经理被换帅,藤原宪太郎接棒上阵。之后他曾表示中国市场“上层中间阶层的兴起”、“消费意识的多样化”、“消费价值观的转变”,是资生堂必须要应对的三个市场变化。
根据资生堂2015年财报说明,“在推进中国业务的过程中,高价位品牌及电商销售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在以本土品牌为主的中价位品牌中,因销售组织机构改革而引发的短暂混乱导致在更为激烈的竞争中销售额没有增加。”
资生堂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总经理藤原宪太郎在上任后定下了三大目标“品牌定位明确化,发展加强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公司组织体制运营能力的强化。”
为了应对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出现的下滑,加之消费者在数字化渠道中的参与度持续提高,包括化妆品在内的奢侈品牌纷纷涉水线上渠道,并增加数字营销的相关预算。
贝恩发布的《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化妆品是线上销售的主要类别;B2C渠道在逐渐赶超C2C渠道。”从2014年至2015年,中国内地高档化妆品线上总支出从190亿元增长到210亿元,B2C份额达到81亿元,其中天猫平台超过20%。
资生堂也随之改变,“作为较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化妆品品牌,资生堂目前主要在百货店、化妆品专卖店、大卖场商场、屈臣氏及电商等多渠道进行发展。”
资生堂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资生堂集团下高端、大众产品、洗护类产品基本都在网上有销售,最高端的CPB(肌肤之钥)在7月份也正式入驻天猫。”
“线上销售和实际门店是互补的关系。消费者在柜台上可以得到更细致、贴心的肤质咨询和建议,而网络平台可以提供顾客在忙碌时断更便捷的获得产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