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对产业政策是否该取消的争议,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认为,从目前产业政策的实施情况看,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难题, 要通过相关的调整来使这些政策适应新常态的需要。
产业政策该不该用?
最近新能源汽车骗补曝光后,引发的争议很大。
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近期多次指出,不应该有任何产业政策,从中国历史看,几乎没有一个产业政策成功。产业政策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就是政府官员比企业家更有能力判断未来。这个假设,个人觉得完全不成立。比如鼓励光伏产业,最后造成严重过剩,导致亏损严重。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近期因为国家有对新能源汽车鼓励的产业政策,大量的新能源汽车公司造假骗取国家财政资金,有的一家公司就骗了数亿,这也引起社会一片哗然。
但是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认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采用产业政策时经常失败,除了执行能力的问题之外,究其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容易出于赶超的目的,而去支持违反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果这些产业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缺乏自生能力,只能靠政府永无止境的保护补贴来生存。所以成功的产业政策必须是针对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9月14日指出,对于任何事物,社会上都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非常正常,对产业政策当然也不会例外。
从目前的国际情况看,不同发展阶段的各个国家都在运用产业政策,当然,根据经济发展国情、文化、体制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的产业政策可能在目标上、在内容上、在措施上会有所不同。
但是, 研究发现各国确实都在运用产业政策,通过产业政策在不同领域、不同侧面发挥作用。
举一个最现实的例子,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比如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还有“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也有人讲这叫“制造业回归”。比如日本实行了“产业重生战略”,德国也发布了“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这些都是不同国家运用产业政策的具体体现。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国的产业政策确实对我国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措施,有的叫规划、有的叫政策、有的叫目录,还有一些相关的优惠措施。这些产业政策对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调节供求关系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更是我国产业发展取得辉煌成绩的重要保障。
但是国家发改委在认真评估当前的产业政策也发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现有的产业政策确实存在与新常态不相适应的地方。
“从目前产业政策的实施情况看,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难题,我们要通过相关的调整来使这些政策适应新常态的需要。”赵辰昕说。
赵辰昕指出,在当前这种情况下,确实有必要统筹谋划好产业创新发展和产业政策转型。
发改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
按照这样的思路和原则, 将会同有关方面统筹谋划产业创新发展和产业政策转型的顶层设计,强化改革意识,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编辑:何苗)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