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等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国重视素质教育,并旨在推动教育资源投入均等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秦扬
2016-10-14 07:00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一份“教育部发布《2016年全国百强高中》名单”的信息在网络上传播。但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一份“教育部发布《2016年全国百强高中》名单”的信息在网络上传播。但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表声明,称教育部及其相关司局没有开展过全国百强高中、高中排行榜等类似评选和排名活动,也没有发布过此类信息。教育部提醒社会公众提高警惕,防止被此类信息误导。

稍有判断力的家长都可能会“识破”这个排名的真伪,因为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教育职能管理部门不仅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资源的投入均等化,而且随着各地减少和取消“择校”改革的不断推进,类似的排名可谓是与改革的大背景与主要主张完全背离。如果职能部门主动推出此类“榜单”,那还怎样去说服人们接受不要择校的理念呢?

教育部希望高中学校自觉抵制此类具有商业性质、没有科学评价标准的评选和排名活动,潜心办学,精心育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可见,教育部的回应非常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上此类榜单与排名的本质,无论是学校排名还是各种竞赛,其背后都是商业利益的存在。

其实,除了此次的“百强高中”的“全国排名”,近几年还在微信朋友圈流传过全国知名小学的名单。同时,在一些微信公号上还流传着各种版本的地方小学/初中/高中的排名文章。或许有人会说,这些排名并不是海市蜃楼,它们与现实情况较为吻合。坦白的说,这些榜单背后的利益相关方正是利用家长们的这些心理,推出榜单或是排名,有的是为了增加自己营销类公号的阅读量与粉丝,有的则是为了下一步的商业活动操作。教育部的及时回应非常必要,不仅帮助家长们抽丝剥茧,不盲从择校,也进一步表明了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理念,即重视素质教育与特色教育(高中),并推动教育资源投入均等化,而不是对不同的学校厚此薄彼。

与此类排名相类似的,各种学科的竞赛在大城市也非常普遍,数学与英语类最为常见,通常都会冠名为“全国”等名称,因此也具有较大误导性,许多家长们本着为孩子教育投资的想法纷纷报名参加,但是参赛的过程并不简单,可能本地是初赛,复赛就要去京沪等大城市了,路费住宿费当然自理,甚至一些获奖的孩子还可能参加这些机构的一些游学项目等,当然也是收费的。不排除一些孩子通过这种比赛能得到一定的锻炼,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也可能并无太大收获,家庭为此付出了时间成本与不菲的费用。

无论是何种形式,一切以商业利益为目的的排名与竞赛,都不应该任其不断发展。教育管理者也应该花大气力治理此类与教育体制改革不相符的商业行为。教育体制改革不仅仅只靠政策制度设计,也有赖于家长的教育理念转变,比如淡化择校思想,再比如针对自己孩子因材施教而不是出于虚荣心而从众地参与各种竞赛,让题海战术压抑孩子的个性以及浪费家庭的资源。同时,地方的一些学校在现实宣传中也不应再为自己不断冠名各种“省级”或是“重点”之类的名称,一些地方直接禁止了此类宣传,但具体执行仍需要努力。(编辑 祝乃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