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越来越“火爆”。市场上机构林立,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电商消费金...
今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越来越“火爆”。
市场上机构林立,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电商消费金融、互联网分期平台等;受行业监管影响,一些P2P平台也转型消费金融业务。
不过,在“火爆”背后,鲜有消费金融机构披露财务数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得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最新财务数据,不良率达10.37%;此外,其前三季度贷款投放额、新增有效用户数等均未完成计划目标。不过,记者同时获悉,苏宁消费金融自2015年开业以来从未进行不良核销。一旦核销工作完成,2016年末达到年初既定的不良率4.13%的目标,亦非难事。
当然,核销将使财务成本增加。记者获得的财务数据显示,苏宁消费金融从2015年开业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6年1-6月,亏损将近1.5亿元;三季度末,亏损扩大至约1.9亿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这并不是行业个案,个别消费金融公司不良率甚至可能超过20%。与此同时,消费金融行业目前存在“三高”问题,即不良率高、亏损高、借款成本高。
对此,有业内人士称,近一年多国内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开展方兴未艾,但由于消费习惯、市场信用环境等各方面因素,业内预测消费金融公司普遍须经历三年以上的市场培育期。这类公司在能够盈利之前,由于消费金融与银行信用卡业务一样,有规模效应的特质,高投入在所难免。
不良率8-10%为可承受范围
消费金融机构几乎均未公开披露过不良率等财务数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从接近监管人士处获得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不良率数据,截至2015年末,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四川锦程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率大约在2%-3.7%之间。南京银行消费金融中心总经理张伟年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截至2016年3季度末,南京银行消费金融中心不良率为1.4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得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最新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该公司未经核销的不良率为10.37%,贷款余额为15.12亿。不过,上述数据并未得到苏宁方面的官方证实。
该机构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我们绝对不是不良率最高的,很多面向大学生提供分期消费的平台,不良率超过25%。”
一家消费金融机构风控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良率8-10%属于消费金融行业可承受范围,其所在的机构亦是如此。
在不良处理方面,消费金融机构主要依靠电话催收或与外催公司合作。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掌握的信息,2016年9月末,国内某消费金融公司催回率为74.17%。该公司称,将力争年底催收效率达到90%的目标,同时加强外催公司管理,新引进4家外催公司,达到9家,实行优胜劣汰机制。
多位业内人士坦言,相比银行,消费金融机构的客户群体更加“下沉”,加之征信体系不完善,一些客户缺乏央行征信记录,导致不良率偏高。
多家机构处亏损状态
目前,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仅苏宁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了净利润情况。
10月初,苏宁云商发布《关于向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增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苏宁云商出资人民币1.47亿元,增资苏宁消费金融公司。公告还披露了苏宁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财务数据,苏宁消费金融公司于2015年5月29日开业运营,2015年实现净利润-6168.69万元;2016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327.90万元,净利润-14652.00万元;截至2016年6月30日总资产163960.10万元,总负债154780.80万元,净资产9179.30万元。根据记者获得的财务数据,三季度末,苏宁消费金融的亏损还在扩大。
对此,苏宁消费金融公司解释,公司在运营初期,为发展用户、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大了推广投入,支出较大,带来阶段性的亏损。
一位苏宁金融内部人士坦言,据其了解,除了苏宁消费金融公司,多家消费金融机构仍处于亏损状态,不过各家机构都对盈利情况“守口如瓶”。
一家消费金融机构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消费金融业务完整的周期一般为三年,届时其规模、不良、收益等数据才有参考价值,目前各家消费金融机构都在探索初期,前期需要投入,亏损也属正常,其他消费金融机构亏损或许更高,现在不好评价;不过,苏宁消费金融公司在客户定位、风险技术、运营技术等方面还需加强。”
年均利率超20%
除了不良率高、亏损高,消费金融行业借款利率也较高。
上述消费金融机构风控负责人表示,行业平均年利率一般超过20%,另外还有服务费率,其中浮动很大,不同机构、不同产品按照风险定价,其平均利率和服务费率存在较大差异。
比如,捷信官网显示,捷信所提供的分期贷款服务相关费用包括利息、贷款管理费、客户服务费、保险手续费(可选)、灵活还款服务包费(可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捷信客服,其称,利息、贷款管理费、客户服务费一定要收,保险手续费、灵活还款服务包费根据客户意愿收取;捷信官网《CFC消费贷款标准产品价目表》显示,客户分期购买一款3001-6000元的手机,分期12个月,月贷款利率1.75%,月贷款管理费率1.78%,月客户服务费率0.445%。
不过由于借款本金逐月递减,在计算年利率时,上述各项费用不能简单加乘。
另据记者了解,上述捷信方面收取的各项服务费用,亦属“行规”,并非特例。
多位消费金融机构人士表示,一般根据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盈利水平等定价,粗略估算,资金成本6%-7%,运营成本5%,盈利水平2%,剩下就是风险成本(即不良率),即使年利率为20%,也不一定能够覆盖成本。
10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依法审理和执行民事商事案件 保障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通知》称,严格执行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标准,对商业银行、典当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以利息以外的不合理收费变相收取的高息不予支持。
多位金融律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一规定适用于所有能够合法从事借贷(包括民间借贷)业务的主体,相关主体借贷利率应该严格按照相应金融监管部门规定,超出部分将不受法律保护。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