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杰
希拉里大热倒灶,特朗普逆袭成功。今年七月,英国退欧“满月”之时,笔者就在本版说过,世界政治范式已变,特朗普赢希拉里并非不可能。然而,北京时间11月9日的这个早上,看着美国大选开票,从佛罗里达到北卡罗来纳,一个个摇摆州由蓝转红地陷落,很多人还是对这种似乎突如其来的变化难以接受。这一切究竟说明了什么,值得让全世界所有从政者深思。
希拉里落败的理由,可以提的很多,不过在笔者看来,值得提的主要有三点,分别是技术出错,近期因素和结构因素。技术出错,主要是指所有媒体和研究机构的民调都错了。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面,不但很多专家学者对特朗普的胜算研判错误,更重要的是,连大部分的民调也一直在出错。从希拉里和特朗普两人接受提名开始,民调就一直显示前者持续领先后者,但是实际上,这个选举结果说明,民调错了,就好像六月英国退欧公投的民调也错了一样,很明显当代民调对于反建制的草根选民缺乏触觉。近期因素主要是指联邦调查局重启“电邮门”的“十月惊奇”,这件事明显让希拉里在独立选民中的支持度大幅下滑五点以上,如果这五点没有走调,可能结果会不一样。但是,最根本的还是结构因素,在美国,这指向的是所谓的“锈带”。
如果把这场大选结果的蓝红地图摊开来看,不难看到民主党何处跌倒。选前本来一直领先的民主党希拉里,最后居然在如此凶险的形势下输掉这场选举,主要的惊讶倒不是多年来一直摇摆不定的佛罗里达,而是在本来较倾向于民主党的几个“锈带”州份。
“锈带”(rust belt)演变自“钢带”(steel belt),指从东岸新英格兰南部往西插向五大湖区底端的几个洲,核心议题是经济与就业。“锈带”形容以往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工业部门,因为制造业外移而出现的经济衰落,一如老铁般生锈。这些州还有一些厌恶性工种,但从业者主要是大量涌入的拉美裔无证移民。故此,“锈带”的就业形态,在中文的语境之中表达,大概就是“农民工”大量涌入,原本的城镇“下岗工人”则大量失业或就业不足。
每次总统选举,民主党的票仓主要分布在东岸的新英格兰、中北部的五大湖区以及西岸诸州。相对地,共和党的票仓在中西部以及南部。以往共和党与民主党相争,争的除了拿下佛罗里达州(如2000年小布什赢戈尔),主要还是两者的边界区,尤其是“锈带”。民主党对这些“锈带”工人说的是,经济转型了,原来的岗位一去不返,政府应该做的,是增加福利以保障生活的同时,提供各类教育与培训机会,让这个群体转型再就业;而共和党以往的政纲则是,增加福利就要加税,加税会让中小企不招人,帮不了就业,所以先要减税。加福利要加税,但减税要减福利,两党的政纲都有强项与弱项,亦各有支持者。
过去八年,两套政纲之中,民主党版本吸引力略胜一筹:对于美国“下岗工人”而言,加福利、增保障马上能让自己得益,减税增就业还绕了一下。但是,由于国会大部分时间掌握在共和党手中,民主党要提升的保障,包括奥巴马医改,都被共和党卡住。在选民眼中,民主党的承诺总难以兑现,各种不满在持续发酵。
今年选举,特朗普的政治信息与以往的共和党人极为不同,他的重点不仅仅是减税减福利,更在于一些极端措施,例如阻截无证移民:“我会在美墨之间建一堵墙,并且建墙费用要墨西哥来付账”,意思相当于是把“墨西哥农民工赶走”。从共和党得票率远高于选前民调,不难看到,有相当一部分选民,他们在回答投票调查时给出“政治正确”的答案,但投票却跟从内心的想法,宁愿走回头路。这批选民的比例之大,足以在好几个重点州份逆转选情,而这些地区正是全球化之下形成的“锈带”。
从社会政策的视角看,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带来的社会冲击,其实必须以二次分配力度足够强的福利制度来应对,只有如此,才能让全球化造成的社会底层有机会向上流动,实现社会公平及带来社会和谐。但在英美两国,由于深厚的自由主义传统,对福利的反感在议会中转化为各种约束力量。例如,在英国是保守党治下推出了通用福利(universal benefits),在美国则是民主党治下共和党控制的国会阉割了“奥巴马医改”(Obamacare)。结果是全球化造成的“锈带”,国内福利制度无力“除锈”,这些不被精英们关顾的“锈”,只能通过民主投票,选择走回头路来为自己解困,在大西洋东岸是让英国退欧,西岸则是让特朗普入主白宫。这种趋势,并不是自诩“右派”者欣喜的拨乱反正,而只是政治范式在大破大立。特朗普,还会继续来,但他们正是大立之前的大破。此次大选分裂了美国社会,凸显出美国“党派极化”、“政治分裂”、“种族紧张”等一系列严峻现实,大选后,未来依旧迷茫,分裂可能加剧。特朗普的胜利也让具有相同价值观的欧洲迷惑不解。美国内部的愤怒与对立,将冲击全球秩序,带来连锁性的反应。(编辑 张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