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雷汉尼尔:我要的是“一切”

21世纪经济报道 许望
2016-11-12 07:00

一个钟表品牌的展览应该是什么样子?法国著名设计师马修·雷汉尼尔(Mathieu Lehenneur) 在被瑞士高级制表品牌爱彼(Audem...

一个钟表品牌的展览应该是什么样子?法国著名设计师马修·雷汉尼尔(Mathieu Lehenneur) 在被瑞士高级制表品牌爱彼(Audemars Piguet)委任为中国大展的总设计师时,也曾想过这个问题。马修的第一想法是要趁这个难得的机会,把爱彼的一切都展现出来,包括200枚时计、品牌历史、工作坊等等。

10月29日,“驭时·先锋——爱彼当代艺术及高级制表展”在余德耀美术馆开幕,展览现场布置成一个巨大的圆环, 12个展厅如同腕表的12个时针刻度。亚历山大·乔力的装置作品让来自大自然的动人声音在场馆中流淌。

马修坐在自己设计的展厅里,满意地看着来来往往观展的人群。对面是由他精细设计,用3D打印技术1∶1还原的汝山谷岩石,而汝山谷正是众多瑞士名表的发源地。“我想把爱彼的一切都呈现在这个展览里,但这样又很容易乱成一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圆环的形状,每一个部分像酒店房间一样,安置不同的主题,这样我还可以为每一个房间做不同的室内设计。”马修认真地说道。

这位年轻帅气的设计师,已经取得众多国际认可,他的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世界一流博物馆永久收藏。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马修总是显得热情而自信。对于设计师的狭隘定义在马修身上不再适用,他不是家居设计师,不是工业设计师,也不是造型设计师,但却又无一不涉猎。正如他在爱彼展览中所展现的野心一样,他要的是“一切”(everything)。

songwhui6b47_b.jpg

从法国国立高等工业设计学院毕业时,马修以一个名为“治疗项目”(Theurapeutic Objects)的医疗设计作品打响名气。卢浮宫咖啡馆翻新时,他用粉色灯具为这个历史感十足的场所带来年轻的气息。成为华为在法国的美学研究中心领头人后,他带领团队为Talkband B2做出简约经典的外形设计。而人性化的空气净化器“Andrea”不仅进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还为他带来《人物》杂志评选的最佳发明奖。

令人讶异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作品包罗万象、无所不设计的艺术家,在刚刚选择进入法国国立高等工业设计学院时,却是白纸一张。“入校面试时,面试官问我有哪位印象深刻的设计大师。可我那时什么都不知道,我对他说我觉得设计了自动扶梯的人很厉害,因为楼梯居然可以自己动起来,很有意思。”马修笑着回忆道。

无知者无畏的劲头却带给马修更多设计的自由。他说:“我不要成为某一个设计类别的专家,因为那样就会慢慢变得机械化,我享受的是从一个领域转换到另一个领域带来的新鲜感和动力。”

《21世纪》:既然在入读设计院校之前,你对于设计领域了解甚少,那又为什么会选择学习设计并最终进入这个行业?

马修·雷汉尼尔:我出生于一个大家庭,有六个兄弟姐妹,而我只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个,但我知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特别的。我最初选择做设计师,就是因为我想给别人带去一种“独一无二”的感觉。比如这次爱彼的展馆,尽管展览内容都设定好了,但当观众站在中间的岩石旁,他可以随意决定去十二个展馆中的哪一个,他所因此获取的观展记忆也将是独一无二的。设计产品时也是这样,尽管一个产品可能是给成千上万人用的,但要让每一个拥有这件产品的人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归属感。

《21世纪》:面对如此庞杂的设计类别,通常你会从哪里获取灵感?

马修·雷汉尼尔:很多时候我的灵感不是来自伟大的设计师们,而是来自身边真实存在的物品。我面试法国艺术学院的时候曾经说自动扶梯的设计很妙,这并不是开玩笑,我的确是这样觉得。自动扶梯的设计概念非常简单,但是又很实用,细想一下,简直像童话中的东西。

生活也会为我带来许多灵感,比如我的孩子就会给我很多启发。我在观察我的孩子们时,发现他们很喜欢触摸物品。这可以说是独属于孩子的天真了,因为很多大人在看到一件物品时会不愿意触摸,担心这个举动会显得不恰当。但其实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需要适当的触摸才能有明确的感知,所以这次我用3D打印做了一块岩石放在展厅中间,鼓励大家去摸一摸这块石头,真实地感受它。

《21世纪》:许多设计师都有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你却选择做一个“杂家”而非“专家”,为什么?

马修·雷汉尼尔:做设计师最大的乐趣就是从一个领域跨到另一个领域。我完全不想做任何一个单一领域的专家。一旦设计师开始精专于某一领域,他的设计就会变得机械化。哪怕内心是抗拒的,他也会开始不断重复自己已有的设计。

当我跨到一个新的设计领域时,我就不得不和新的客户打交道,了解新的背景,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从而可以讲出新的故事。

《21世纪》:你对于未来设计的畅想是怎样的?

马修·雷汉尼尔:设计与时代息息相关。二战刚结束时,人们需要重建家园,所以家具设计开始革新。人们需要制作精良、成本低廉的家具,既坚固,又方便制造。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设计需求是合情合理的。但在当下这个复杂而有趣的社会,我想设计师的第一目标不再会是研究人们要以怎样的姿势坐在怎样的沙发上了。

现在我们生活在大型城市中,每天面对着无数的污染排放,切实地思考如何通过设计为人们带来更健康的生活才是重要的。此外,3D打印之类的新兴科技也会很大程度影响未来设计的走向。

《21世纪》:在你看来,功能性是否是设计最重要的一部分?

马修·雷汉尼尔:我并不是为了某些单一的功能而设计的。比如就名表而言,有谁是为了看时间而花大价钱买一块表吗?没有的,因为手机就能做到这一点。一块表的价值在于它所蕴含的设计智慧以及无数匠人在它身上付出的时间和心力。所以功能性并不是设计的唯一考量标准。在我看来,设计最重要的是创造人与物品的关联,而非设计出一个单一的物品。

《21世纪》:你的作品已经得到了世界顶级博物馆的认可,在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未来是否设立了更高的目标?

马修·雷汉尼尔:很多做设计的人,入行之后就背负着“杀死”偶像设计师的“重任”。因为他们就是在这些伟大设计师的荫庇下成长起来的,一旦他们开始独立设计,就迫切地希望摆脱曾经的偶像设计师附加在自己身上的影响。但我不用担心,我从进入设计行业开始就是一片空白,所以无需担心“杀死”任何人。而且诚实地说,我并不在意这些,也不需要和别的设计师去比较。(编辑 董明洁 许望)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