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搁浅是中国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机会 中国一直倡导以经验主义和务实思维循序渐进地推动一体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波
2016-11-15 07:00

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的意外获胜,意味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可能胎死腹中。在竞选期间,特朗普明确表示...

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的意外获胜,意味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可能胎死腹中。在竞选期间,特朗普明确表示,当选后要废除TPP。美国社会反TPP情绪极为强烈,另一位候选人希拉里也不支持。鉴于这一情况,即使现在还不能宣告TPP死亡,它也已经病入膏肓,不容乐观了。

奥巴马政府推动的TPP,被视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经济支柱,带有一定的遏制中国的意图。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则出于地缘政治考虑,对TPP寄予厚望,视其为美国继续保持在东亚的存在、不走孤立主义路线的风向标,所以力主美国不要放弃TPP。然而,TPP本身就带有较大的固有缺陷,它试图构建某种“高规格”的自由贸易区,却会对各国经济主权造成一定的冲击,也会损害各国国内一些受保护产业。所以TPP不仅在美国遭到反对,其他TPP参与国也多有抗议声音。可以说,今天TPP濒临死亡,既是因为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的先天不足导致的。

中国对TPP的立场很从容。中方一直表示,对美国主导的TPP持开放态度,视其为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之一,并不排斥其他可能性。不过,在TPP濒死的情况下,东盟提出、中国积极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获得了新的机会。但也要看到,因为TPP原本就概念比较模糊、实现难度较大,其搁浅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所以中国也不能因此就盲目乐观,低估推动RCEP等机制的难度。

RCEP目前是由东盟牵头推动的,东盟也想继续在该机制中扮演核心角色。这虽然合情合理,但也使东亚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一种“小马拉大车”状态,短期内很难依靠东盟的力量,让本地区的经贸自由化安排取得突破性进展。不过也必须看到,亚太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政治经济制度千差万别,经济整合的难度不容忽视。在亚太地区各国联系相对松散且中日等国之间存在政治矛盾的情况下,过于乐观地希望很快实现贸易、投资、服务、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深度一体化,是不切实际的。RCEP试图建立覆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和技术合作、知识产权、竞争、争端解决及其他议题的高质量安排,但现实中仍有一定的难度。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亚太地区的国际经贸安排依然会以自由贸易协议(FTA)为主,RCEP最多成为一种升级版的FTA。

TPP从一开始就设定了一个太高的愿景,试图把发展水平、制度条件都很不同的国家捏合起来,带有比较强的建构主义色彩,在各国内部反全球化势力兴起的今天,本身就有较大的失败风险。亚太一体化合作一直有很强的开放性,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是自发地否定了TPP这种有搞“封闭俱乐部”之嫌的机制。而在这方面,中国一直倡导的,以经验主义和务实思维循序渐进地推动一体化的思路,具有积极意义。中国的思路比较灵活,与不同国家展开形式多样的双边、多变合作,百花齐放,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如何将合作升级,而且不针对第三方,不附带政治意图,这在目前来看是一种更佳的路径,容易得到各方认同。

中国与东盟合作继续推动RCEP,是当前的务实选择。而且,这可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形成良性的互补关系。“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洲大陆上的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经济长短板互补,而RCEP致力于西太平洋的经贸自由化的加深,稳扎稳打,做长久之策,逐渐巩固中国周边的安全发展环境,并为邻国带来福音。

一直以来,RCEP与TPP被视为存在竞争,是美国、中国、东盟等方在争夺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不能否认这种因素存在,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亚太地区的各种经贸安排之间是互补的,不能以零和思维看待彼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亚太地区国际经贸构架依然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各自有竞争,也有合作。本次美国大选预示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力量的上升,在此情况下,中国更应抓住机会,树立自身反对保护主义、保障东亚自由贸易机制的形象,从而为自身的对外经贸战略赢得更多支持者,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编辑 欧阳觅剑)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