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想“轻装上阵”,互联网化是必经之路,城商行也开启了自己在传统金融和科技金融上的融合之路。
11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一届亚洲金融年会城商行论坛”上来自银行、咨询公司、第三方科技金融公司人士一起探讨城商行的互联网化转型,以及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科技金融公司的互补和融合关注点。
北京银行直销银行部总经理张华介绍,北京银行在互联网上做了一个试验田,主要通过直销模式做试点,再通过试点来反推传统银行的电子渠道的升级。
张华认为,目前城商行网点受限,城商行全国设网点有难度。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将自己的零售业务拓展到全国,城商行直销银行是扩展零售业务的突破口。
城商行的这种趋势,在今年二季度互联网周刊和硅谷动力统计报告中也有显示。此份报告称,目前,国内至少有53家银行开通了直销银行,其中超过30家是城商行。
汉口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邹雄飞表示:“城商行已经深刻认识到应当将直销银行作为下一步发展战略中重点,这也是城商行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间必须要跨越的。”
在互联网化方面,海外则比中国先行一步。
麦肯锡公司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认为,国外有四类创新做法。一是移动化、社交化,也就是做直销银行,国内已经很熟悉。二是所谓的金融科技,包括金融科技基金和大数据、区块链、云平台领域的早期股权投资。三是做公司孵化器。四是做科普体验,端到端的流程改造,用数字化、大数据、线上化手段改造客户体验,这点是国内银行还没做过的。
互联网化离不开大数据,城商行在探索这一渠道创新的过程中,在数据领域跟互联网公司合作密切。但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在这个领域的步伐则相对缓慢。
大数据风控公司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副总裁马骏驱表示,目前与公司在风控方面合作的公司有2000余家,其中城商行不到100家,大部分是新金融公司。但是中国的场景丰富度已经开始超越其他国家,比亚洲和欧洲走的都快。
专注交易市场服务的开通金融创始合伙人罗晶表示,过去一年里跟许多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广泛合作。一种合作模式是做券商银行等机构的体系外资产销售渠道;还有一种是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资产销售,这部分资产与城商行资金可能会有对接机会。
在大数据的应用中,如何进行数据风控是一个重点。
张华认为,传统银行在大数据风控上有四点优势。传统银行目前结合大数据进行风控。客户在银行的资产情况以及资产变动情况是银行独有的数据。客户的通过银行卡、信用卡消费形成的客户画像,是对身份资质的识别。而银行的发展中积累的不良案例也是互联网金融所没有的,将这些数据与互联网公司积累的消费、社交、支付习惯结合起来,就形成完整的习惯。还有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也是央行给金融机构的独特入口。
“将央行征信系统与银行传统数据、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行为数据相结合,将形成完整的数据链,在这个领域传统和创新需要合作,不能割裂也不能相互为政,要互通有无。”张华表示。
曲向军也认为银行在数据应用方面有潜力,主要有三个维度。如果针对银行的客户信息做精准营销,银行的收益率会大大提高。目前银行80%的收入并非零售贡献,金融市场占48%,公司业务占快50%,零售快10%左右,银行有天然数据优势,运用好银行内部数据已经可以产生非常多的收益。如果再结合大数据,还会获得更好收效。
汉口银行主要将场景和银行自身的服务相结合。邹雄飞介绍,例如银行有400-500万社保卡客户,通过线上的方式去实现客户服务,场景化和金融相融合,也可以说是场景化支撑。
既然合作可以共赢已经在银行和第三方科技金融公司之间达成共识,两者如何结合也成为双方的关注点。
马骏驱认为,合作的重点在获客,例如央行征信系统对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央行征信系统的数据还没有完全应用起来,从数字来看,每天经过它的借款申请约200万笔,而通过同盾评判借贷的高达1230万笔。
罗晶认为,在不同类别资产纳入同一风控体系方面有合作空间。首先可以把不同平台自己的风控指标以及资产表现做数据清理,根据银行投资人的需求催生关注的风控指标。这个过程主要针对共性需求,最开始会提供标准化服务,之后可以跟银行内部在互联网支付、贷款、理财等多种场景结合。
曲向军认为,区块链与城商行也能够做一些结合,跨境支付、防欺诈、比特币领域可以成为关注点,区块链可以满足市场对这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