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半马2跑者猝死 马拉松热再引争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12-10

12月10日上午,2016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2名跑者猝死的消息,在跑友圈传播。随后赛事组委会发布公告确认两起猝死事件。

组委会通报详述了抢救过程:在2016年12月10日上午举行的2016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跑者林某某在距离终点4.5公里处倒地,临近的医疗志愿者和骑行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医师在2分钟内赶到现场,发现该跑者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立即开展心肺复苏、电除颤。

120接警后,迅速赶往现场继续抢救,并送往海沧医院抢救。跑者吴某某在到达终点后倒地,心跳停止、呼吸微弱、瞳孔放大,现场医疗点医护人员立即开展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抢救措施,并迅速送往海沧医院继续抢救。两位跑者送抵医院后,经组委会组织的市、区医疗急救专家全力抢救后,无效死亡。

马拉松爆发年,又增悲剧案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近年随着马拉松赛事的遍地开花,事故发生的也在增加,其中相对全马和其他赛事来说,半马出事的案例尤其多。

2014年12月13日,中央警卫局退役士兵方某参加珠海半程马拉松时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2014年7月19日,张家口康保草原国际马拉松赛,一名选手在半程赛道约18公里处死亡。死亡原因诊断为心脏病猝死。经组委会核实,该选手是非正式报名参赛选手,使用他人参赛号码参加半程项目比赛。

2015年12月深圳马拉松赛,一名选手在离半程马拉松终点400米时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据悉,该选手多次参加马拉松赛,其妻子身怀六甲,临近预产期。

2016年事故仍在发生。近年马拉松赛事激增,一方面群众跑步热情高涨,跑步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另外,2015年初,中国田径协会宣布,全面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民间办赛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

受马拉松审批权放开等影响,2015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到了134场,较上年增加83场,增幅超过160%;并吸引了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万人次参加。2011—2015年这五年间,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22场增至134场,参赛人次也从40万增长到150万。

按照国家田协目标,到2020年,我国各类马拉松赛事数量要超800场,参赛人次要达到1000万,预计受政策利好马拉松仍将继续升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亲历多个全程和半程马拉松赛事发现,相对全马来说,半马赛事中的非资深选手比重更高,一些选手跑量不足、参赛经验不足;报名全马的选手经验丰富者占比相对较高。马拉松本身是一场健康的运动,但不能否认它是一场极限运动。在中国处于急速流行和爆发期,不管是赛事主办方,还是参赛者,都应该对赛事多一些敬畏心,不忘初心,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又一年岁末,北方冬寒,赛事减少,南方赛事迎来高峰期。12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到深圳,刚下飞机,就能在机场看到一周后即将举办的深圳马拉松赛事的广告;12月10日,2016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举行;12月11日,广州马拉松即将举行。年末还有其它厦门、台北、香港等地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