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商业化前景探讨:如何实现内容变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楠,叶映橙
2016-12-27 20:51

12月27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重磅推出“打造超级金融IP•2016财经新媒体峰会”行业盛会在广州盛大召开。

功夫财经创始人王牧笛、盈米财富CEO肖雯、政商参阅CEO蒋冬文、财经早餐联合创始人张晓东、金融八卦女联合创始人陈静芳、正和远景CEO陈为、水皮杂谈运营总监杨波共同参与主题为“新媒体商业化前景探讨”的圆桌论坛,对新媒体如何实现内容变现等话题发表了各自看法。

图片1.png

新媒体如何实现内容变现?

  • 王牧笛:内容变现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广告、内容付费、内容电商、社群金融。To B决定生存,To C决定发展。

  • 蒋冬文:如果财经媒体要往下的话,一定要做垂直。我还是基于老本行做股权融资的,这一块我们议价能力会比之前没有垂直品牌会高很多。另外,财经媒体的社群价值是比较高的,甚至高于一些电商。

  • 张晓东:我们卖了很多产品,虽然这一块商业变现并不成功,但是它能为你后面的商业变现带来一个基础。后面我们进行专业领域,细分领域的触及,但这一块我们并不把它作为一个常态。另外一个作为金融产品,我们跟众安在合作,在做一个新的险种,在我们平台上表现得比较好,这种是符合我们平台的调性。

    广告变现方面,一个品牌性传播,另外一个是公司需要转化率,这些并不是一个常态的东西。未来新媒体一定要把生态圈建好,深入合作打造商业化产品,否则,所有的商业行为都是不可持续的。

  • 陈为:广告虽然不能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但仍然要做。第二个是课程,课程方面有自己开发一些课,也有帮机构售卖一些课,但持续性有问题。第三个就是电商,我们后期重点放在知识电商上,就是付费内容。我们把这一块作为战略重点的原因:1、因为我们要服务的用户是企业家。2、已有先行者把路走出来了,如罗振宇。3、知识付费这一块的模式很轻,边际成本非常低。

  • 陈静芳:目前主要变现方式有两种,一个是以IP为主,金融八卦代表的形象和三观;第二个是和一些机构合作,推荐其产品和理财观念等,另外还有一些娱乐产业相关方面的合作。

  • 肖雯:商业这一块可以提供一个切入点和模式,这一块变现有三种模式:要么是广告,要么是知识,还有一个是电商。电商可以卖很多东西,但是最后作为财经媒体这个调性,金融产品或者金融领域会更加契合。

怎么样选择好的产品,好的合作方?

  • 杨波:新媒体发展财经,这一块越来越好。新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动力更强一些。移动互联网时代,虽然比传统媒体效率高、观点客观,但同时也面临着经营压力,不一定能持续保持客观。当很多领域进来以后,如何不掉粉值得研究。

  • 陈为:P2P不做;陈安之、刘一秒这种不做,坚持节操;产品和模式方面没有亮点的不做。希望跟各位优秀的人员合作,重点挑选品质特别好,但是品牌还处于成长期的合作伙伴。

  • 陈静芳:首先P2P,互金部分最顶端的我们会做,我们有个list,就像陆金所或者宜信这些会做,而且要涨50%以上的价格。第二,本身用户和内容决定很多找上门的我们是不接的,例如一些大牌母婴产品和快消的,我们知道转化率肯定会特别低,索性直接不接。第三还是找一些调性更符合的,除了金融以外,我们的用户很多还是集中在汽车和奢侈品上。

  • 张晓东:更看重平台,选择靠谱一点的,最近发现了一个新的业务,就是通过机构和从业人员来做业内阅读。

  • 蒋冬文:产品订阅与财经媒体的矩阵有关系,这一块大量做品牌;保证每天给讲个品牌,比如说P2P之类真的会用就推荐给大家;做自己的产品,比如看好电商就做电商,同时也做培训,我们去到美国硅谷、哈佛等去留学,我们就可以自己做,同时还有内容分类。

平台和自己产生内容,这一块到底怎么做?占多少比例?

  • 陈静芳:第一个是根据阅读量数据决定是否自己撰写。第二个就是最关键的是你输出的那个内容,得保持比较统一的三观,无论是我们自己撰写的原创的内容,还是粉丝给我们的。

  • 永达:打造超级金融IP,IP就是知识产权,创新性的内容资源。回到基础,无论是新媒体的商业化和阅读化量也好,最重要的就是内容。这一块要注重专业性和知识性。

  • 王牧笛:通过不同的经济学家来构筑IP原创,内容权威且生动。

  • 蒋冬文:目前大号以转载为主,有4个号系做原创,我们要保持所有的内容要有一定的知识性和传播性。

涉及到金融领域的话,如何做起来,如何泛娱乐化?

  • 肖雯:对客户进行分类,要选一个小的,或者比较窄的领域去吃透,慢慢进入角色,这样你就可以获得客户的认同。

  • 王牧笛:流量跟流量之间是不同的,泛娱乐时代是不同的,当你的目光切入经济,或者是纯金融领域,你会发现这个领域更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