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大学生消费也是教育之职责

21世纪经济报道 秦扬
2017-02-18 07:00

据悉,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该调查采取网络调查的方式完成,对象为在校...

据悉,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该调查采取网络调查的方式完成,对象为在校大学生,收回2016年在校大学生的有效答卷共1289份。

大学生学费和生活费的来源并没有多少悬念,主要是家庭,94%的学生生活费由父母或亲戚提供,其次为打工兼职。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相比于“70后”、“80后”上大学时的开支,现时大学生的开支已经大为上涨,这不仅是由于物价上涨导致的伙食费上涨,也是因为大学生的日常开支方面越来越丰富。

调查显示,被调查男生选择的主要消费依次是社交和娱乐、除基本伙食费外的其他食品和形象消费方面,被调查男生选择的主要消费依次是除基本伙食费外的其他食品、形象消费和社交与娱乐方面消费。男生将钱用在通讯/上网费(31%)和数码电子产品方面(16%)的比例分别比女生高7个和11个百分点,用于形象消费方面比例(38%)则比女生低24个百分点。这种支出特征明显带有时代特征,网络普及、电子产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丰富与触手可及,大学生群体学习新事物能力强、猎奇心重,也常会为了面子而购买;至于女生,形象设计方面的消费明显,则契合这个时代中的某些审美特征,以及外形的种种功能与重要性。

那么,月均一千多元的开支够不够花呢?调查显示,受访者中41%的大学生生活费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并有结余。24%的学生偶尔生活费不够用,8%经常不够用。钱不够花,当然可能与每个家庭的财力相关,月均一千多元是一个平均数,一些低收入阶层的家庭可能并不能支付这么多;也与大学生自身的财务规划能力相关。

令人警惕的是各种便利的“贷款”。调查显示,39%的被调查学生反映身边有人使用过校园贷类借款。正规的贷款有存在的必要,因为有时确是能够缓解一部分学生的燃眉之急,这种“雪中送炭”可以帮助这部分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需要警惕的那些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裸贷”,比如去年曾有大学生裸贷照片流于网上,数名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这些借贷是由一些个人违规操作,裸条借贷不仅极大地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而且异化了大学生对金钱的态度与价值观,“借钱肉偿”与之正在接受的高等教育格格不入,而且不断的借贷也导致他们对于自己的支出缺乏规划、不劳而获的思想增强。

这份报告建议高校能够更多地关心学生生活,引导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寻求帮助并给予帮扶,加强风险防范教育,同时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规划消费。对大学生加强风险防范教育,是高校理所当然的责任所在,引导他们合理消费,其实也就是在教育他们如何做人,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也是教书育人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传授他们书本上的知识。

高校加大对于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扶持,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针对大部分高校而言的。知名大学的财力较为充裕,校内的助学金、奖学金名目也多,而且由于知名,因此课题也较多,这也就意味着助教机会也多。而由于高等教育资源投入的不均等化,因此一些普通高校的帮扶能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实质上,这是一个“马太”效应。破除这种“马太”效应,需要从国家层面不断推动高等教育资源的投入均等化。(编辑 张立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