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纳米比亚鲸湾项目总经理部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徐玉青 从被质疑到被认可,跨文化沟通的尝试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忆宁 纳米比亚鲸湾报道
2017-03-01 07:00

“总体上来讲,现在媒体对中国和我们工程的负面消息少了很多,媒体与我们建立了相互尊重的关系,很多报道是客观积...

“总体上来讲,现在媒体对中国和我们工程的负面消息少了很多,媒体与我们建立了相互尊重的关系,很多报道是客观积极的,与我们利用当地的公共关系公司以及我们现在做的这些对外发布机制还是有关系的。我们已经实现了目标。”

专访纳米比亚鲸湾项目总经理部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徐玉青.jpg

徐玉青2000年毕业于长安大学筑路机械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3年获得河海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硕士学位。2001-2005年,先后参加中港孟加拉三期公路项目与孟加拉吉大港新锚地集装箱码头项目,担任设备主管工程师、经理。2005-2014年,先后任中港工程管理部船机设备主管,工程部设备采购处副经理、经理等职。2014年任中港纳米比亚鲸湾项目总经理部副总经理与党支部书记,主管项目的党建、HSE、HR、PR、行政、后勤等工作。

专访纳米比亚鲸湾项目总经理部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徐玉青 2.jpg

在纳米比亚采访期间,他一直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帮我协调采访日程,带我调研项目的行车路途中,为记者在打开快速了解纳米比亚社会的窗口。

《21世纪》:纳米比亚是个不同凡响的非洲国家,自然唯美,城市整洁漂亮,从一个则面反映了政府的治理水平,现任总统和总理都是受过美国教育,具有现代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意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这样一个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国家实属不易。纳米比亚的思想体系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西方理念深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中。中国与纳米比亚在上个世纪结下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情谊,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不会变淡?

徐玉青:老一辈对中国的感情还是比较深厚的,比如像开国总统努乔马这一代人。但是年轻一代往往没有这段历史的记忆了,毕竟支持纳米比亚民族独立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我们刚来时会看到媒体对中国报道的一些负面言论,有些也涉及到我们的工程,那时真的很伤心。

《21世纪》:总体上有哪些负面言论?

徐玉青:比如我们刚来时在鲸湾建设了施工营地,不久当地媒体就有报道出现,把我们的营地称为“迷你中国城”(mini china town),担心来这么多中国人会打扰这个城市的生活。因为鲸湾很小,虽然是纳米比亚的第二大城市,但是只有六万多人口。

《21世纪》:这是什么原因?

徐玉青:目前大约有46家中国公司在这里,最大的是中广核的湖山铀矿。这两年到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来到纳米比亚,纳米比亚是一个只有240万人口的国家,市场规模比较小,加上没有什么制造业,所以就业岗位很少。与此同时,来到纳米比亚的中资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原来由欧美公司把持的行业逐渐被中资企业取代,当地有些人认为中国人抢走了他们的饭碗。当地报纸曾经列过承包项目的清单,工程承包类的公路、房建基本上都被中资公司囊括了。其实,竞标过程是一个对实力进行打分的过程,纳米比亚政府对中资公司的技术和成本的优势十分认可。

英国BBC记者在访谈中问哥根布总统:“你们引进这么多的中资公司或者华人企业,他们真的有那么好吗?”总统回答道:“中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21世纪》:可以说纳米比亚高层是高度认可中国的发展模式的,但是媒体另当别论?

徐玉青:据当地媒体报道,纳米比亚有两三万中国人。纳米比亚失业率在26%左右。所以,媒体一直在讲中国人抢走了本地人的饭碗。在争论期间,纳米比亚《独立报》(Namib Independent)发表题为《为什么纳米比亚人的工作被中国人抢走了》的文章反驳这一说法。文章从多角度分析为什么中国人能让生意更赚钱,为什么中国企业更有竞争力,以及为什么当地的纳米比亚工人总数正在减少。还是很客观的。

《21世纪》:我看到过忻顺康大使讲的一个数字,说中国企业为当地人创造了6000多个工作岗位。

徐玉青: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国家媒体的特点。刚刚进入纳米比亚不久后就发生了罢工事件,我们对罢工事件的处理很成功,这同时让我们意识到媒体的重要性。集装箱码头和油码头是纳米比亚最大的两个国家战略性项目,媒体高度关注很正常。所以,我们开始思考在未来的工程实施期间,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与所在国的民众进行沟通。我在项目部负责公共关系,但是我们对当地媒体资源并没有积累,所以聘请了Jezreel Communications & Events公司辅助我们做公共关系。这是一家在纳米比亚比较有影响力的公司,有丰富的政府与媒体资源,我们将他们提供的服务职能划归到项目管理部门的序列中,以借用外力迅速达到有效发挥作用的功能。

《21世纪》:实际上就是公共关系的外包,很有创造性。

徐玉青:我们商定,定期在主要媒体上发布项目信息,尽量使信息披露及时、透明,让纳米比亚人了解工程项目和我们。在此期间,其他中资企业也发生了罢工事件。所以公关公司建议,基于媒体是向广大受众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为达到快速有效沟通的目的,主办一个媒体公开日,借助大众传播工具,在集中时间内向公众介绍项目进展,目的是为项目创造积极的外部环境,更好地理解中国港湾项目与纳米比亚社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让纳米比亚人为未来能拥有如此大的项目而自豪;同时披露一些工程技术的难点,介绍为什么要引进中方技术工人,如何对当地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转让,如何开展项目实施期间的安全与环保等工作,如何尊重、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求,在不同层级目标群体上创造对我们的正面认知,使公司的行为由被动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21世纪》:效果如何?

徐玉青:我们采纳了这项建议,在2015年3月3日主办了媒体公开日活动。邀请了当地十多家主要媒体来到项目部,包括《纳米比亚太阳报》、《纳米比亚人报》、《共和者报》、《纳米比亚经济》、《新时代报》,也包括NBC和非洲电视台等。港务局首席执行官Bisey先生将集装箱码头项目与国家发展计划相联系做了讲演,冯元飞经理介绍了项目的进展情况,记者们的所有提问都得到满意的回答。同时,我们带领记者们参观项目现场,展示现场壮观的、热火朝天的文明施工场景,并分区域单独重点介绍了几个重要的分项工程,每个分项由专职工程师负责现场讲解,让记者们对项目实施留下深刻印象,也对项目实施的复杂性有了切实的了解。当地媒体反响积极,事后都大篇幅刊登和发出了非常积极的报道。当晚,国家电视台进行了3分多钟的集中新闻报道。

《21世纪》:你们在公共关系方面与业主合作得怎样?

徐玉青:我们和港务局的合作融洽并达成共识,包括我们的媒体发布都是由双方承担发布的费用,我们是利益共同体,所以凡是对媒体发布消息也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也需要掌控信息的发布情况。比如,以港务局名义定期在报纸上发布项目进展情况,工程进展两个月航拍一次,我们之间共享视频资料。

总体上来讲,现在媒体对中国和我们工程的负面消息少了很多,媒体与我们建立了相互尊重的关系,很多报道是客观积极的,这与我们利用当地的公共关系公司以及我们现在做的这些对外发布机制还是有关系的。我们已经实现了目标。

(编辑:赵海建)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