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小民代表:国企杠杆太高 加大金融系统性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玉敏 北京报道
2017-03-05 18:13

3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作为一向积极建言的代表,今年递交了14份建议。其中《关于有序推进企业去杠杆,维护经济稳定发展的建议》中,赖小民表示,我国企业的高杠杆化以及杠杆结构的不均衡,不仅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同时也弱化了企业经营能力,增加...

logo.jpg

3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作为一向积极建言的代表,今年递交了14份建议。

其中《关于有序推进企业去杠杆,维护经济稳定发展的建议》中,赖小民表示,我国企业的高杠杆化以及杠杆结构的不均衡,不仅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同时也弱化了企业经营能力,增加了债务违约风险,并影响到宏观经济稳定与金融安全。

他在建议中引用的中国社科院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债务总额已超过168万亿元,特别是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总量与GDP的比值超过130%,已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债务问题更为凸显。根据财政部公布数据,截至2016年末,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负债总额约131.72万亿元,同比增长9.7%,与GDP的比率大约在177%。

在赖小民看来,企业较高的债务水平将形成大量的债务利息支出,降低企业盈利能力,不仅使得企业缺乏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扩大再生产的意愿与能力不足,阻碍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升级,还将造成现金流流入不足,形成当期债务偿还风险。同时,企业债务大量集中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利于这些企业轻装上阵,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

其次,企业高杠杆借助相互担保、循环担保渠道,不仅助长盲目融资风险,还加剧了企业间风险传递。他表示,“当前我国企业间相互担保、循环担保现象比较普遍。但是,由于企业缺乏审慎担保意识,联保、互保行为往往缺乏理性考量,对于被担保企业难以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监控,特别是在担保过程中人情担保和感性担保居多”。这样的后果是,这一方面风险约束机制难以真正形成,助长了企业盲目融资风险。另一方面,经营风险很容易借助相互担保的担保链在企业间进行传递,加剧区域性金融风险。

同时,赖小民还表示,由于杠杆率过高,我国部分企业为了保证短期现金流,一方面通过高杠杆过度融资,以高成本获得资金;另一方面将资金投向了短期高回报的限制性行业和产业,弱化了国家宏观调控效果,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比如,部分企业过度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盲目跟风进入不熟悉的行业投资,导致投资效率下降,影响企业经营现金流。还有部分企业由于为了解决资金的短期需求,以高成本获得资金后,投入到房地产、股市以及债市等行业寻求短期投机收益,使得资金用途偏离企业主营业务,不仅增大了企业的风险敞口,也将增大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风险,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三是银行借助非银行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类信贷”业务,表内外业务交叉,信用风险更趋隐蔽,信息不透明,业务链条更长、更复杂,增大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

为此,赖小民代表提出4点建议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1、坚持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导向,为企业去杠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适当采取政府加杠杆等方式,促进实体企业去杠杆。3、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计划、债转股等手段,增厚实体企业所有者权益类资本。4、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化企业融资结构。

(编辑:韩瑞芸)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