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人行西安分行行长白鹤祥 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 M2下调不减弱支持实体力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玉敏 北京报道
2017-03-07 07:00

金融大咖看两会货币政策没有放水,但是实体经济的增速并没有减慢,说明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用较少的信贷规模...

金融大咖看两会

货币政策没有放水,但是实体经济的增速并没有减慢,说明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用较少的信贷规模,支持了实体经济的中高速发展,这是一个好现象。从现在看,实体经济企稳的迹象比去年更加突出,信贷需求可能会进步一加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GDP目标增速定为6.5%,较2016年的实际增速6.7%有所下调。与此同时,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目标为12%,较去年13%的目标有所下降。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白鹤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6.5%的GDP增长目标很客观,货币政策相比前两年是回归稳健中性,不存在偏紧的问题。尽管M2的目标增速较去年有所下调,但仍高于2016年的实际增速,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会因此而减弱。

货币政策向稳健中性回归

《21世纪》: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6.5%左右,同时提到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稳增长的压力较小?特意提到中性是否意味着偏紧?

白鹤祥:6.7%是去年的实施情况,今年6.5%的预期目标,在未来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向着更好的目标去努力。我觉得这个目标还是很客观的,6.7%的增长速度,在全世界大的经济体中也还是第一。全世界大的经济体,在目前的经济周期下,能够保持2%-3%的增速就已经很不容易,而且6.5%的增速也还比较高。

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今年的目标是12%,和去年目标相比降低了一个百分点,但是比我们去年实际执行的情况11.3%还是高了点。6.5%的GDP增速,加上通胀3%的预期目标,加起来才9.5%,12%的M2预期增速,还是远远高于加总之和。所以,今年货币政策谈不上偏紧,还是稳健的。因为前两年虽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有点偏松了。这是向中性稳健的回归,而不是偏紧。

《21世纪》:今年的M2预期的增速目标进一步下调到12%,是否意味着新增信贷总量也将减少?哪些领域的信贷会被压缩?

白鹤祥:现在,尽管整个社会不管是实体还是金融,都面临着去杠杆的压力,但整个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会减轻还会加大。因为政策是有保有压的,有些领域有些企业要逐步退出,有些领域要进一步加大,保压扎差,信贷支持力度不会减。

《21世纪》:今年你预计实际的M2执行情况,还是会低于预期的目标吗?

白鹤祥:货币政策没有放水,但是实体经济的增速并没有减慢,说明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用较少的信贷规模,支持了实体经济的中高速发展,这是一个好现象。从现在看,实体经济企稳的迹象比去年更加突出,信贷需求可能会进步一加大,个人判断完成情况会比去年要好一点。

《21世纪》:有人对合意贷款规模有一些看法,认为这一考核办法有些落后?

白鹤祥:市场所说的合意贷款规模,实际上是MPA的考核。是督促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资本和内控,更安全地进行经营的一种资本约束的机制。

合意贷款规模并不是中央银行凭空的给出一个限制,而是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资本、风控能力和不良管控情况,来确定自己的信贷规模。人民银行确定的只是一个框架,没有具体的数量,最终是银行根据自身的状况得出一个信贷的合理增长速度和规模。本末不能倒置 ,不是先有规模,而是银行根据自身的资本和风险状况来确定信贷增长速度和规模。

监管合力化解风险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在你看来普惠金融业务方面的考核,是否会纳入MPA?

白鹤祥:国务院应该还有进一步的政策,不单纯是金融自身的问题,还有财政的支持。商业银行对小微和三农实行单独的事业部制,可能在资本约束、不良的宽容度、存准及税收方面都会有些优惠,但是还有待于国务院政策的进一步明确

《21世纪》:此前有消息称,“一行三会”在讨论出台统一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在你看来还有哪些领域需要金融监管部门合力来解决?

白鹤祥:我觉得在机构的基础资产的统计、监管信息的沟通,还有监管协调机制的常态化方面是需要加强的。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在你看来,目前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杠杆率,在降杠杆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金融风险?该如何防范?

白鹤祥:降杠杆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政府债务置换,进展很快,政府的债务本来就不是特别高,现在没有太大问题。

企业降杠杆方面,一是要增加企业自有资本 。二是把企业的债务变成股权,比如债转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税收方面,比如营改增等降低企业税负,增加盈利能力,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还有对研发、技改资金方面,在税收上给予一些优惠。对整个社会来讲,僵尸企业要尽快的出清。因为很多僵尸企业杠杆率是很高的,不及时出清将影响整个社会的杠杆率。

债转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假股真债,主要是银行的风控问题。因为本轮债转股是市场化的,是企业和银行自主协商的,银行自身要加强风控,要有准确的风险判断,这是一个市场化过程中,双方博弈、协商的结果。

《21世纪》: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四个领域的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在你看来,哪个领域的风险最大?化解影子银行的风险,关键是类信贷等表外业务回归表内?

白鹤祥:凡是涉及金融的,风险都是比较大的,因为涉及面比较广,涉及储户资金的安全。不管是不良资产、债券违约,还有银行的出表,互联网金融这些新事物,从目前来看关键是管住银行,因为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特别强的。

《21世纪》:目前监管部门的数据显示,不良的状况有所企稳,在你看来是否意味着不良率已经见顶了?

白鹤祥:不良永远是一个动态的指标,一直在发展变化,它跟宏观经济周期,跟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和自身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目前看,总体上经济有更多的企稳的迹象,但是商业银行的不良是否已经见顶了,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而且从银行自身角度,一般都有尽可能调低不良率的动机,有的上市公司有需要的估值,还有的考虑商誉的问题。现行的体制下,银行表外资产通道业务的业务量增多,真实的不良率,在监管步调偕同的过程中,不良是高是低会逐渐地搞清楚。

(编辑:闫沁波)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