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 营改增应考虑差别对待资管产品 保险资金债权计划“抵押难”待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致鸿 ,赵萍 北京报道
2017-03-08 07:00

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表明保险资金已经成为我国经...

两会.jpg

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表明保险资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实体经济长期资金的重要提供者。

全国政协委员、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jpg

“作为保险业的全国政协委员,理应为行业的发展奔走与呼喊。”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如是表达自己的心声。

采访中,戴皓多次谈及他对“营改增”改革中资管行业应该实施分类管理、区别对待资管产品等想法,以及为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的建议,而这些也是保险业颇为关注的话题。

建议“营改增”分类管理

自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范围扩至金融保险业以来,完善营改增细则、实施分类监管的呼声不绝于耳。

对此,戴皓以保险资管产品为例,详细阐述了其对营改增的思考。他认为,“营改增是合理优化我国税制结构的重大改革,有利于促进资管产品创新发展,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运行。不过,这一政策在金融保险业试点尚不足一年,面临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澄清和解决。”

戴皓进一步解释称,《关于明确金融、房地产开发、教育辅助等增值税政策等通知》(即“140号文”)规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资管产品、基础设施债权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等均属征税范围,而这些产品的投资者主要是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一直以来已经针对产品转让行为缴纳流转税,而140号文又要求产品层面征税,形成产品层面交一遍税,投资者层面又交一遍税的双重征税情况。

“与此同时,如资管产品又配置了其他金融产品,如基金、信托或其他资管产品时,由于底层金融产品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已经缴纳了相应税收,重复征税问题更加严重。”

不仅如此,戴皓还指出,“由于不能取得增值税发票而无法选择进项抵扣,140号文的实施将在资管产品操作层面引起保险业运营成本的大幅提升,并且资管产品独有的运作模式使得税收成本在不同投资者间难以公平分担;而资管产品利差收入和价差收入不能合并计税,可能出现资管产品因为市场波动出现负收益,但是仍然需要就债券等投资品种的利息收入缴纳增值税的情况。”

基于上述情况,戴皓建议从四个层面加以解决。具体而言,保险资管产品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保险资金或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者一直以来针对转让收益缴纳流转税,因此建议对保险资管产品实行增值税体系下的全部免税政策。

“如果不能免征增值税,建议解决好资管产品重复征税的问题;如不能免征增值税,建议对资管产品暂缓实施相应税收征缴,待政策稳定、实际问题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后实施。”

此外,他还建议,“在资管产品层面投资品种的利息收入与交易买卖价差(含亏损)合并计税,或采取与公募基金产品税制统一的规则,对投资品种的交易买卖价差免征增值税。”

保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除营改增外,戴皓还在采访中多次提及关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正如他所言,“保险资金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时,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投资股票、债券支持实体经济,也可以通过参与另类投资,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不过,戴皓也有些困惑。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政策障碍,如保险资管公司发行债权投资计划,本质上是类贷款业务,为保证资金安全,公司希望办理土地、房产、在建工程抵押,但是由于保险资管公司没有“金融许可证”(银监会下发),金融机构地位得不到认可,导致无法办理抵押手续。

“因此,保险资管公司只好为那些能够提供强有力担保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而那些自身信用良好,能够提供足值抵押的项目,由于不能办理抵押手续,又找不到更高信用等级的企业担保,阻碍了保险资金的进入,减少了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规模。”

事实上,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表明保险资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实体经济长期资金的重要提供者,上述问题的解决正是进一步发挥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的重要着力点。

与此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及“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 ”,事实上,“医养结合”正是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此,戴皓表示,“医养结合是合众人寿的一项发展战略。目前,合众人寿同步在海内外布局养老产业;并且与医疗机构合作发展医疗产业,如与武汉同仁医院合作建立医疗中心,服务合众人寿的养老社区等。”

除立足于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外,戴皓还表示,“整体而言,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所负担的税收、社会保险、收费罚款、利息、能源、运输、土地房租等各种成本越来越重”,建议通过“大力减少财政供养人员,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减税清费力度;降低社保缴费率;加快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方式加快振兴实体经济。

(编辑:孟芗)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