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市场:中以科技合作擦出火花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清清 北京报道
2017-03-22 07:00

业内人士称,目前以色列创业公司的资金中,约三分之一来自中国。以色列地区市场狭小,因而创新之初便具备国际视野...

业内人士称,目前以色列创业公司的资金中,约三分之一来自中国。以色列地区市场狭小,因而创新之初便具备国际视野。以色列公司以技术创新居多,中国企业更多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两者能够形成互补性。

以色列式创新正越来越吸引国人的关注。

3月19日至22日,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在此期间,他的周围亦不乏中国企业大佬的身影:20日,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与多个企业“一把手”举行早餐会,包括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巨人网络集团董事长史玉柱、百度公司COO陆奇等。3月21日下午,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与百度公司CEO李彦宏单独会面,围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等问题进行会谈。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在中国受到追捧,与以色列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百度有许多高管去到以色列之后,回来会非常兴奋,在那里,他们每天能够听到许多创新的想法,”在与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会谈时,李彦宏表示,“在以色列投资,相当于对创新与技术的投资。”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对以色列企业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现在的以色列有许多技术正在孵化、发酵,如果可以将这些技术引入其他市场,就能够形成新的商业机会,”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指出,“中国这一巨大市场是我们希望进入的,我们希望中国可以享受到以色列创新的益处。”

以色列式创新

3月20日清晨,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与11位中国商业巨头进行了一场精英早餐会,席间重点介绍了以色列在高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及合作前景。随后,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在出席以色列总理商业创新论坛时,继续向台下500余名商界人士呼吁加大对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投资力度和范围。21日,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在与李彦宏见面时,亦盛邀李彦宏赴以色列考察。

“以色列不仅是创新的孵化器,更是跨界创业的孵化器。中国有制造与市场能力,以色列有先进的技术,”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表示,“中以合作是‘天作之合’。”

事实上,早在数年之前,这样的合作便已启程。数据显示,以色列高科技公司获得的投资已从2012年的19.24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44.32亿美元,交易数量从545宗增加到了到708宗。其中,来自中国方面的投资已成为重要一极。根据以色列特拉维夫IVC研究中心的数据,2015年,中国资本对以色列初创企业的投资全年同比增长54%,达4.67亿美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中国资本“出海”以色列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增强现实及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尤其活跃。2014年,百度、奇虎360等公司1.94亿美元共同投资以色列风投Carmel Ventures,专注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大数据、网络安全、金融科技等方向;2015年,腾讯和人人网等投资的以色列创投新贵Singulariteam,则主要关注物联网、机器人、金融科技、增强现实等。

此外,2016年至今,阿里巴巴投资的Twiggle、Infinity AR和Lumus,以及美的公司收购的Servotronix,亦分别涉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增强现实及机器人领域。深圳光启集团同样于去年宣布在以色列设立国际创新基金,重点投资当地在识别、机器智能、增强现实等领域的公司。

从某种程度上,中资对以色列新兴领域的追捧,也暗合了以色列的创新能力。“以色列的创新生态较为健全,从政府、跨国企业、创新公司到创新教育均极为匹配,分工全面,各个子系统构成完整的创新生态,”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经济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同时,以色列具备其创新文化。他们将自己的创新总结为‘刀架在脖子上的创新’,拥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创新的紧迫感。”

化学反应

尽管以色列创新项目在过去几年来受到中国资金的青睐,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美国硅谷的科技巨头,甚至包括全球500强企业同样频频向以色列抛去橄榄枝。

就在本月13日,英特尔公司耗资153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自动驾驶创业公司Mobileye,引发科技界巨震;同样在本月早前,美国时代华纳旗下的Turner Broadcasting公司与可口可乐在以色列组建技术孵化器,聚焦以色列新兴技术领域;2月,苹果公司以2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以色列面部识别技术公司RealFace,引发了业界关于苹果8手机的技术想象;更早之前,Snapchat、Ebay等公司均有在以色列投资的项目。

那么,在全球科技巨头频频注目之下,中国企业与以色列企业的相遇,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化学反应?

“今年是中以建交25周年,两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创新合作将会更加深入,1+1>2的效应将更为突出。”光启集团以色列国际创新总部首席执行官李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在李志看来,以色列是全球知名的创新国度,但其国内市场窄小,缺乏将高新科技产业化规模化商业化的土壤,而中国目前对创新、科技及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十分大,亦有广阔的技术应用市场和资源,“中以公司科技方面的合作在决策流程、市场对接和技术孵化等方面都更加灵活,产业化需求和市场空间也更大”。

吕本富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目前以色列创业公司的资金中,约三分之一来自中国。以色列地区市场狭小,因而创新之初便具备国际视野,”吕本富直言,“以色列公司以技术创新居多,中国企业更多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两者能够形成互补性。”

在与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会谈中,李彦宏同样提到中以合作的潜力所在。“以色列许多公司具备创新性与想法,而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拥有超过7亿的网民,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这样的市场规模在世界其他国家都是不具备的,”李彦宏指出,“在一些创新领域,以色列拥有技术,中国则拥有极多的数据作为基础,两者结合,可以创造奇迹。”

就此,李彦宏建议,以色列的公司应当多与中国企业交流,探索中国市场,拓展中国市场业务。“中国企业可以为以色列企业提供很多测试床及数据池,我们对与以色列公司合作持开放态度。”

而这种结合,或许远不止于当前的投资与收购。“中以创新合作方面应该更多是团队融合,”吕本富告诉记者,“目前中以合作更多是以中方投资和中方收购为主,这仍停留在创新的后半段。能否在项目刚有想法之初,就进行融合,这是下一阶段可供中以合作探讨之处。”

(编辑:黄锴,邮箱:huangk@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