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脱欧运动CEO”:英国脱欧阵营为何能胜?

南方周末
2017-03-30 17:47

马修·艾略特曾任英国“为脱欧投票”组织的首席执行官,被一些媒体称为“脱欧运动CEO”、“威斯敏斯特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但在选择“留欧”的伦敦人看来,他是个“十足的骗子”。

▲“脱欧运动CEO”马修·艾略特。(嘉月供图/图)

作为英国“脱欧阵营”背后的关键人物之一,不到40岁的马修·艾略特已是英国的政治明星。

他是个优秀的说服者,曾成功劝说英国多数选民做出“脱欧”的历史性选择,但他却否认自己是个“游说者”。他被媒体称为“威斯敏斯特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但在选择“留欧”的伦敦人看来,他是个“十足的骗子”,他发出的几乎每条推特下都有人留言批评。

马修·艾略特曾任英国“为脱欧投票(Vote Leave)”组织(英国选举委员会认定其为“脱欧阵营”的官方拉票组织)的首席执行官,被一些媒体称为“脱欧运动CEO”。

英美传统上,“游说者”是立法者与利益集团之间的桥梁,职业“游说者”与利益集团合作,以保证国家政策制定符合集团的利益。

在美国,华盛顿的“K街”也因聚集了众多游说组织、智库、公关公司、民间社团等成为知名的“说客街”。在英国,有人测算,游说者们与每个下院议员接触的次数,平均每周超过100次。丘吉尔就曾在年轻时为一家大石油公司游说。

游说者群体能量之大,以至于他们被称为英美议会两院之外的“立法第三院”。历史上,游说行为与金钱、丑闻始终相伴,法律也一直在查漏补缺,不断对游说行为进行规范。

艾略特说,虽然英国媒体称他为英国“最高效的游说者之一”,但他不愿被人这么称呼,因为他参加的所有游说都基于民意。

“我代表纳税人,对政府在某项公共政策上的浪费进行批评,并将这一信息传播给更多的人。”他说,“我并不直接和政客合作,我只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以代表公众的情绪和意见,并借助媒体将之进行传播,并影响更多的人,最终影响到政策制定。”

不过艾略特想了想,又说,如果非要说他是游说者的话,那么他也是对自己真心相信的理念进行游说,而非为了钱而游说。

艾略特所在的“为脱欧投票”组织主要经费来自各界捐赠。比起英国政府支持的“留欧阵营”,“为脱欧投票”所获得的资金少得多。在成功带领“脱欧阵营”取胜后,艾略特有不少机会成为一些大企业的说客,但他还是选择去了收入更少的研究所做研究员,因为那是他喜欢的工作。

在“脱欧运动”中,艾略特代表的是那些想改变与欧盟相处方式的民众,帮助将他们的声音放大。英国公决“脱欧”后,艾略特曾发推特:“英国人民选择‘脱欧’,选择离开那种腐烂的政治体系,那种让普通人无法拥有权力的体系。”

从筹集资金、到招聘文案写手、再到和各界人士交谈,艾略特曾经什么都做。他每天早上7点到办公室,开会、打电话筹款、和捐款人约时间面谈、和同事们茶叙、接受媒体采访,晚上在不同场合演讲、争取商业界人士的支持,常常在半夜11点才到家。

艾略特承认:“做个政治活动家是件很痛苦的事。”但他也享受胜利带来的快乐。“脱欧”公投9个月后,艾略特的推特账号的背景图片,还是他在得知“脱欧派”获胜后的那个喜悦时刻。原本领先的留欧阵营最终失败,在他看来是每个环节都出了问题。

在为“脱欧”拉票的活动中,“为脱欧投票”十分注重科技手段和新媒体的使用,这被认为是当今说客新的“三寸不烂之舌”。

“我们成功之处在于,我们更精确、更高效地在脸谱网站上对目标人群进行锁定,发现那些潜在的‘脱欧’支持者,并将我们的信息传送给他们。”艾略特说,“新媒体时代,一个成功的政治运动领导人一定能在最好的数据专家的帮助下,发现正确的目标人群、发送正确的信息。”

▲(资料图/图)

艾略特现任“脱欧中央”(BrexitCentral)网站的特约编辑。因为“脱欧”运动的成功,他也受邀成为英国列格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民粹主义和英美之间可能的自由贸易协议。

在选择“脱欧”的英国人看来,艾略特是英雄,他带领民调中处于劣势的“脱欧阵营”绝地反击,最终反败为胜;但在支持“留欧”的英国人看来,艾略特是骗子,他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煽动民粹,夸大了欧洲移民对英国的威胁,编造了欧盟从英国攫取利润的假象,将英国的前途置于险境。

英国公决“脱欧”后,艾略特在伦敦的一些大学演讲时,总有年轻人对他刁难、斥责、提各种尖刻的问题,自由派的媒体也将他描述为“英国罪人”。

虽然艾略特说,“脱欧”公投几个月后,英国经济并未像此前“留欧派”预言的那样崩溃,英国政府也进一步明确了“脱欧”目标,这让他感受到的敌意也比原来少多了。但艾略特对媒体的警惕也显而易见。当我们在桌前坐定,我拿出录音笔来准备录音时,艾略特也已经打开了手机说:“我也录一份吧”。

留欧阵营为何输了?

南方周末:有人说“脱欧”运动就是政客利用了民粹思潮,英国“脱欧”运动是基于谎言与对移民的仇恨之上,你怎么看?

艾略特:如果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英国的“脱欧”运动中其实有两派人马,一派以“英国独立党”为代表,他们在移民问题上更为极端,主张关闭英国大门;另一派以“为脱欧投票”为代表,主张英国拥抱全球贸易。这一派支持“脱欧”的政客中,许多人并非极右翼政客,而是自由派。但在媒体的报道中,英国“脱欧”只被描述成第一派的胜利,人们将“脱欧”与英国“闭关自守”“封闭排外”完全画上等号,这很让人难受。

移民问题是“脱欧”公投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为“脱欧”运动拉票的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调研,发现绝大多数投“脱欧”票的民众并不希望英国的大门对移民完全关闭,他们希望的是“可控制的移民体系”,重新从欧盟手中拿回自己的边界管控权。

南方周末:作为“脱欧运动”背后的关键角色之一,你怎么理解英国“脱欧”?

艾略特:我理解的“脱欧”就是完全离开欧盟共同市场、离开欧盟关税联盟,就是所谓的“净脱欧”,这是英国人民的选择。英欧之间应该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尽可能地削减货物贸易关税,虽然这将是艰难的谈判,是英国与27个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谈判。

我认为,在“脱欧”后,欧盟需要和英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在货物贸易方面,英国每年的贸易逆差高达780亿英镑,欧洲国家当然希望自己的货物能顺利进入英国市场,因为我们是欧盟最大的客户。因此,有人担心欧盟不愿与英国达成自贸协议,这其实不符合逻辑。而在金融服务领域,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会随着“脱欧”丧失,欧洲的金融市场正面临困境,需要伦敦的资金储备。此外,英国的经验与法律体系是对这一地位最好的保障。

南方周末:你领导的“脱欧”阵营能最终取胜,原因何在?

艾略特:就像任何一场竞选,或是球赛一样,一方获胜有己方的成功原因,也有对手的失败原因。“脱欧”阵营最终获胜,与其说是我们的胜利,不如说是“留欧”阵营的失败,他们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我认为,“脱欧”阵营能取胜,是因为卡梅伦没能和欧盟达成一份更好的协议,但他却并不这么想。当他带着和欧盟的谈判结果从布鲁塞尔回到伦敦,所有媒体都在报道,谈判并未取得任何突破,人们觉得卡梅伦失败了,并没能说服欧盟进行改革,因此选择退出欧盟。这是“留欧”阵营输掉选战的重要原因。

“脱欧”阵营取胜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成功地说服了那些“中间地带”的选民,让他们知道,即使他们痛恨“英国独立党”那样的极端政党,他们也可以为选择“脱欧”找到其他理由,找到英国更好的未来。

英国的国之大幸

南方周末:目前为止,你对“脱欧”公投后的进展满意吗?

艾略特:我对2016年6月英国人民决定“脱欧”至今的进展很满意。一方面,公投后,英国很快就产生新内阁,这个过程拖得太久对英国经济不利。另一方面,虽然新首相原本是“留欧派”,但公投后她尊重人民的决定,保守党内的一些“留欧派”也迅速转换角色,没有阻挠“脱欧”,这对英国而言都是国之大幸。英国的经济增长也仍然强劲,谷歌和苹果这样的大公司也表达了继续投资的意愿,前任内阁描述的“脱欧”给英国经济造成的打击并未发生。

当英国按计划在3月底前正式宣布启动“脱欧”程序,可能英欧的官员要花半年时间来确定如何谈判,真正的谈判可能要等到今年欧洲的两场重要大选后才会进行,法德两国领导人选举的结果也会影响到英欧谈判如何开展。

脱欧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南方周末:因此,欧盟迫切需要改革,以适应最新的情况?

艾略特:是的。你可以看到,欧元区最近出现的一系列变化。青年失业率的上升促使意大利“五星运动”的兴起,人们在讨论是否要脱离欧元区。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这些申根区的国家,边界名存实亡,移民自由流动,那些经土耳其、希腊、中东而来的移民让申根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已经崩溃。人们重新控制国家边界,并抵制人员自由流动这条欧盟的关键原则。

到目前为止,欧盟委员会还选择对成员国出现的边界管控行为视而不见,但欧盟终究需要思考,到底自由流动这一原则是否还要保留。欧盟领导人如果聪明的话,应该会看出英国“脱欧”只是一次警告,他们会意识到,欧盟需要改革以留住各成员国。

对欧盟而言,英国退出也许是一次机遇。英国“脱欧”后,欧盟和欧元区也许会进一步整合,以解决出现在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国的青年就业率过低的问题。就业问题正是欧洲社会普遍出现的不满情绪的原动力之一,这导致了极端政党的出现,例如法国的勒庞和她所领导的极右翼的民族阵线。

南方周末:你认为英国“脱欧”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是机遇吗?

艾略特:在为“脱欧”拉票期间,在全国各地发表演讲时,我总是强调,英国需要与全球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发展贸易关系,以确保我们的经济未来。为什么瑞士和冰岛这样的国家和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提升贸易水平,而作为欧盟成员的英国却始终无法和中国达成同样的协定?我认为这很不合理。

为什么英国留在欧盟内就很难与中国这样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英国的经济更多是基于服务业而非制造业,但欧盟与他国的贸易必须考虑所有成员国不同的经济部门,有时要保护其成员国的制造业,而坦率地说,这些成员国的制造业生产率低于区外其他国家。我认为,英国不存在这方面的劣势,因此它比欧盟其它成员国更容易和中国达成更全面有效的贸易协议。我给你举个例子,欧盟曾经为了保护意大利的皮鞋制造业而削减从中国的鞋制品进口份额。这就意味着,英国消费者要购买更贵的鞋。但如果英国“脱欧”,英中就可以就鞋制品出口直接达成协议,英国消费者就可以买到更便宜的中国鞋,这对中国的生产商同样有好处。同样,巴宝莉、劳斯莱斯这样的奢侈品,也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

(来源:南方周末)

(编辑:梁宇芳)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