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原成都市市委书记唐良智,被任命为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由此,在本轮涉及国内多个城市的党政...
4月6日,原成都市市委书记唐良智,被任命为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由此,在本轮涉及国内多个城市的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密集调整中,西部直辖市重庆已经由外省调入了两位具有多年地方工作经验的官员。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唐良智入渝,除可以推动重庆更好地用科技创新手段撬动经济发展外,更重要的是以成渝经济区为切入口,推动整个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发展。
唐良智、吴存荣入渝
3月29日,原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吴存荣,调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常委,后经选举成为重庆市常务副市长。
公开履历显示,现年54岁的吴存荣有多年水利部门的从业经历,2005年,由安徽省水利厅厅长调任合肥市,并于2011年升任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市委书记,2016年11月,吴存荣成为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从吴存荣和唐良智在合肥和成都的工作经历观察,两人在科创和工业领域都颇有建树,陈光认为,这将提升重庆科技创新水平。
吴存荣主政合肥11年,其间历任合肥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成功推动合肥由传统的二线工业城市,成为科创高地。
在科创领域,合肥近年的发展可圈可点。伴随着中科大近年来在量子信息、高分子科学、高温超导、纳米科学、地球环境、生命与健康等前沿领域取得的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合肥成功跻身国家综合性科技中心,而以中科大为主导的一系列科研基地对合肥的产业发展亦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
现年57岁的唐良智则在过去的三年中调动频繁。2014年底,唐良智由武汉市市长平调入成都任市长,一年半后,唐则被任命为成都市市委书记。
唐良智在成都工作期间,提出了“工业定乾坤”的思路,即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唐良智称,工业不仅是整个实体经济的核心,同时是一座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根基,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轴和能动轴。成都作为一个1600万人口的特大中心城市,难以离开工业经济的支撑,各区(市)县都应确立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2016年,成都以41%的工业投资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分析人士指出,唐良智在成都主抓工业经济,汽车、信息产业也是重庆的主导产业,其入渝后,或进一步推动重庆在上述方面的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陈光认为,唐良智和吴存荣入渝,其责任不仅在于推动重庆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以重庆为点,带动成渝经济区,乃至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因为就更大范围观察,中央对于重庆的定位为发挥西部大开发重要支点作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连接点的作用,并建设内陆的开放高地。
从经济发展的状况看,重庆市连续数年在GDP增速上保持全国第一,但重庆市市长张国清在《2017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目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了支柱产业发展压力增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不足,进出口持续下滑;创新要素配置效率不高,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因此重庆政经界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吴存荣和唐良智的入渝,或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重庆领导班子一道推动上述问题的解决,使得重庆更有能力辐射和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另一方面,唐良智入渝后,首先被寄予厚望的是,或促使成渝经济区加速融合,以及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的实质性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16年和2017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皆提到了“加快和推动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加强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区域合作与协商机制的建立。
其中,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为唐良智提出,其作用旨在加强成都、重庆、昆明、西安和贵阳这五个西部主要经济重镇的联系和合作。
陈光认为,成渝经济区提出多年,但作为该经济区的两核——成都和重庆在近年来实质性的合作较少,而唐良智入渝,则有望在两座城市中充当“桥梁作用”。
而在成都方面看,接任唐良智的成都新市委书记的范锐平,不仅与唐良智皆为湖北籍,同时均有过在湖北省襄阳市任市委书记的经历,这有利于两座城市主要官员更好的沟通协作。 (编辑:吴红缨,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liguo@21jingji.com;wuhy@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