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兑损益冰火两重天:四大航空公司损失130亿 中铁两年赚逾4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叶麦穗 广州报道
2017-04-12 07:00

2016年,人民币汇率波动明显,波及上市公司。截至4月10日,1243家上市公司因汇兑产生的净损失达35.34亿元,其中四大航空...

2016年,人民币汇率波动明显,波及上市公司。

截至4月10日,1243家上市公司因汇兑产生的净损失达35.34亿元,其中四大航空公司的损失最为惨重,累计汇兑损失逼近130亿元。

不过相比2015年同样标的的1243家上市公司汇兑损失309.3亿元,2016年的汇兑损失大幅减少88.6%。显示出对于汇率波动,上市公司的经验和应对方案更加丰富和有效。

10.jpg

四大航空公司汇兑损失130亿元

中国国航年报显示,2016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139.64亿元,同比增长4.62%。由于主业增利状况较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8.14亿元,同比提升0.59%。同时受汇率波动影响,发生汇兑损失42.34亿元,汇兑损失几乎是净利润的三分之二。据同花顺统计,这也是目前已披露年报上市公司中,最大的汇兑损失金额。

201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一定的下跌趋势,中国国航也连续出现大额汇兑损失。2015年中国国航的汇兑损失为51.56亿元,两年累加的汇兑损失合计达93.9亿元。

“首先运用远期或者掉期等工具进行汇率套保操作时,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所以航空公司一般不会对结算头寸全额进行套期保值。比较常见的是,对一半的货币结算头寸采取套保手段,锁定未来的汇率波动风险,另一半头寸则视市场变动进行动态调整。因此,一旦汇率向航空公司不利的方面发展,就会出现汇兑损失。其次,国航常年保持了一定的货币裸头寸,而且其货币结算总量较大,因此汇率上的一点点波动都会出现较大的汇兑损益。另外,航空公司的结算方式也影响它们的汇兑损益,比如是采取即期付款还是远期分批付款等模式结算。虽然近两年国航出现较大的汇兑损失,但此前国航也曾赚取不少汇兑收益。”华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廖伟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除了中国国航,东方航空、中国南航和海南航空的汇兑损益也较大,分别是35.43亿、32.66亿和18.6亿元。四家航空公司去年累计汇兑损失129亿元。

“航空板块汇兑损失大,其原因是持有大量美元债务,如租赁飞机和购买燃油均用美元。”万联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方利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对于汇兑产生的损失,也有公司积极采取了措施,比如南航方面就表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将人民币融资比例从30.69%提高至51.16%。

从目前已经披露年报的公司来看,有333家公司因为汇率出现损失,累计损失217.64亿元,25家公司的汇兑损失过亿。除了航空公司,能源类公司的损失也较大,如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两家公司的损失也都超过6亿元。

中国中铁两年汇兑收益超40亿

硬币的另一面,部分企业也因人民币贬值受益。汇兑收益主要集中在工程机械和加点行业,如汇兑收益最多的公司是中国中铁,去年其汇兑收益达22.74亿元,占净利润的18.6%。在2015年,该公司汇兑收益为17.46亿元,两年汇兑收益40.2亿元。

“受益于一带一路,中国中铁这几年海外业务增长较快,因此也享受到了汇率波动的红利。”廖伟华表示。

此外中国石油、紫金矿业、中兴通讯、美的集团等企业的汇兑收益也都超过5亿元。根据同花顺统计,有839家上市公司去年出现汇兑收益,合计182.3亿元;另有404家公司汇兑损失217.64亿元。与2015年相比,2016年的汇兑损失出现了大幅的减少。

“这与企业的避险意愿增强和交易行为改变关系密切。从我们调研的企业来看,以往国企、央企基本不做对冲避险交易,往往是裸头寸,一旦风险暴露,企业只能被动‘挨打’。但从去年开始,一些避险手段逐步开始运用,如远期结售汇业务、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外汇期权业务等,民企则更为积极。相对于2015年的突然贬值,2016年,企业对于贬值的预期考虑得较为充分,做了充足的准备。”一位股份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

对于如何避免汇率风险,诺亚财富研究总监张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是可以选择恰当合同货币;二是通过在金融市场进行保值操作,主要方法有现汇交易、期货交易、期汇交易、期权交易、借款与投资、利率—货币互换、外币票据贴现等;三是经营多样化,即在国际范围内分散销售、生产地及原材料来源地;四是财务多样化,即在多个金融市场以多种货币寻求资金的来源和资金去向,实行筹资多样化和投资多样化。

(编辑:马春园)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