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试验区: 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丝”重要门户

21世纪经济报道 梁励,戴春晨 汕头报道
2017-04-12 01:39

微信图片_20170412013341.jpg

目前我国约6000万海外华侨华人中,潮汕籍1000多万,人数之巨独占鳌头。尤其在东南亚地区,更集中了75%的潮汕籍海外侨胞,在当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改革开放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汕头也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

2013年11月,汕头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一个新的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发展战略平台——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设想。2014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国函办[2014]123号),并赋予了“把试验区建设作为汕头经济特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重大举措,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路”重大使命。

至此,华侨试验区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华侨”命名的国家发展战略平台,成为第一个被赋予“一带一路”思想内容任务的国家级新区。

按照要求,华侨试验区重点打造“一个平台、两个基地、三个中心”,即“构建海外华侨华人聚集发展创新平台,打造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华侨文化对外传播基地和建设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国际采购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同时,大力发展九大现代都市产业,即发展跨境金融、商务会展、资源能源交易、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教育培训、医疗服务、信息、海洋,等产业。

至此,华侨试验区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华侨”命名的国家发展战略平台,成为第一个被赋予“一带一路”思想内容任务的国家级新区。以“国家级”的高度成为万民瞩目的焦点。2014年12月,华侨试验区正式挂牌,着力打造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

据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钊表示,两年多来,华侨试验区不断取得新成效。2016年,该区规划范围480平方公里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亿元,比上年增长8.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6.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89亿元,增长24%。

此外,在东海岸新城规划建设方面,先后邀请了荷兰高柏和保罗安德鲁事务所设计团队等8家国际顶尖机构开展城市设计。同时,加强与大型央企中国交建的战略合作,累计投入130亿元推进东海岸新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完成25公里海堤、20平方公里吹田造地等水利工程建设以及1条大道、8条市政道路和3座桥梁。其中,贯穿新津、新溪、塔岗围三个片区,总长16公里总投资44亿元的东海岸大道已实现全线贯通。启动22.64公里、总投资约26.49亿元的东海岸新城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推动新津片区国家示范性高中和国际学校等3所学校、国际眼科中心和锦峰体育运动公园等3座公园建设或升级改造。

李钊透露,接下来,计划投入5.72亿元推进9大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三横六纵”的干道路网格局;投入1.7亿多元规划建设滨海休闲带、1座游艇码头和3座公园。

“凡是来华侨试验区办事的客商和登记的企业,不用找关系、托人情,凡是政策允许的、凡是其它地方能够做到的,试验区保证都能做到,并将做得更好,并将竭尽全力提供‘保姆式’服务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李钊表示,在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试验区直管区的同时,华侨试验区还积极构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华侨试验区“以开放倒逼改革”,研究建立符合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意愿和国际通行规则的跨境投资、贸易机制,打造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公平、统一、高效的营商环境,力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在他看来,该区落实高效服务机制,专门成立重点项目服务小组,建立重点项目绿色审批通道,逐个倒排工期,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挂图作战,并定期召开例会集中解决项目审批、用地、融资等系列问题,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为包括侨商经济在内的华侨、潮商、民营“三大经济”提供最优质、最高效、最便捷的服务,为广大华侨华人积极参与华侨试验区创新发展提供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作者:梁励,戴春晨 编辑:赵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