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概念正在失去光泽

南方周末
2017-04-20 17:53

△全文共1094字,阅读大约需要2分钟。2017年4月16日,北京市教委发布《2017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如同丢进学区房市场的一个重磅炸弹,响声很大,爆炸力大,令人不得不关注。扩大“多校划片”范围,这是对学区房最具杀伤力的一招。这意味着即便买了名校“对应”的学区房,也可能被派到附近的普通学校。学区房,是中国大中城市居民的主要...

△全文共1094字,阅读大约需要2分钟。

2017年4月16日,北京市教委发布《2017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如同丢进学区房市场的一个重磅炸弹,响声很大,爆炸力大,令人不得不关注。

扩大“多校划片”范围,这是对学区房最具杀伤力的一招。这意味着即便买了名校“对应”的学区房,也可能被派到附近的普通学校。

学区房,是中国大中城市居民的主要牵挂之一,亦是所谓“中产焦虑”的主要来源之一,它的既定政策以及附加的利益格局有可能被打破。

顾名思义,学区房,一头连着优质学位、连着中国人民对下一代的期盼,一头连着房子、连着目前中国最主要的财产附着物。这种双重属性让它成为焦点中的焦点。许多大城市居民若拥有一套优质学区房,则岁月静好、心中大安,反之则寤寐思之、焦虑不安。

然而,不安的始终更为主流,道理也很简单。优质公共教育资源本就稀缺,而大部分处于核心城区的房子本就价格不菲,加上学区这一因素,更是让其市场价格飙升,在类似北上广深这种全国最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城市,学区房成为相当部分人的一道鸿沟。而在房地产市场,学区房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房价风向标。

正因此,2017年4月16日,北京市教委发布《2017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如同丢进学区房市场的一个重磅炸弹,响声很大,爆炸力大,令人不得不关注。

在这份文件里,北京可谓重拳出击,全面压缩了学区房的含金量,大大增加了入学的不确定性。核心是三大措施:

其一,“过道房、车库房、空挂户”等不符合居住条件的情况,不作为入学资格条件。这意味着此前媒体曝光的那种10平米天价学区房不再可能出现,购房者买了就砸在手里了。

其二,“实际居住”成为入学资格审核标准之一,北京教育部门将联合街道、公安等部门,加强对“实际居住”的审核。这意味着“入学资格”与“实际居住”严格挂钩,此前为获取入学资格,买了学区房而不居住的情况将不保障入学资格,大大减少炒作空间。

其三,扩大“多校划片”范围,这是对学区房最具杀伤力的一招。简单来说,就是将热门学校划至多个片区,一个小区同时对应几所学校,不再是过去那种一对一的划片。这意味着即便买了名校“对应”的学区房,也可能被派到附近的普通学校。

除此之外,北京市教委还有一些配套措施,总的来说,核心诉求是缩小炒作优质公共教育资源的空间,令公共教育资源均等化。

北京教委的重磅措施也导向了另一个重要政策结果,那就是配合了北京正在大力推进的楼市调控。学区房几乎是每一波楼市炒作的领头羊,尤其在北京,天价学区房频出,是造成北京楼市“永远只涨不跌”神话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京教委的强硬政策明明白白告诉市场,学区房不再具备一劳永逸的价值了。要知道,北京学区房是全国学区房的风向标。未来,全国其它主要城市尤其是楼市热点城市效仿北京学区房新政的可能性很大。

学区房新政一出,带来的是双重的正本清源。从教育资源分配的角度,不再是唯学区房论,回到教育和学区的本来意义。从楼市调控的角度,回到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原点,有望剥离房子身上附加的教育功能,对楼市调控将大有裨益。

(来源:南方周末  记者:朱迅垚)

(编辑:曾静娇)

X

分享成功